“要不是在这里摘菊花,上哪搞到100块钱一天? ”深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时,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永丰村的伴亩东耕电商扶贫基地470多亩皇菊陆续进入采摘期,正在基地采摘皇菊的永丰村洪村组贫困户王松胜高兴地说。
王松胜今年62岁,身体残疾不能干重活,生活一直贫困。 “前期在基地栽种、盖膜、掀膜,做了一个多月。 ”王松胜说,近期又在基地采摘菊花20多天,收入5000多元。像王松胜一样,每天在该基地采摘皇菊的还有180多名周边农民。 “许多贫困户既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又有在基地做工的收入,一家两个老人做事的,加上流转费,高的能拿到近5万元。固定的35户贫困户在基地做事,每年人均工资近2万元,一年就能脱贫。 ”伴亩东耕电商扶贫基地负责人檀成钰介绍,目前基地已进入鲜花采摘高峰期,每天能采摘2000多斤鲜花,已烘干一万多斤成品,“大部分产品通过电商销售。 ”
伴亩东耕电商扶贫基地是东至县主打的电商品牌 “尧舜北纬三十度”旗舰店的供货基地之一,原本滞销的农产品,“触网”后畅销全国,从而带动贫困户就业。 “前几年,因为销路不畅,我县菊花种植一度衰落。 ”该县商务局局长吴国平介绍,近几年,在电商刺激下,菊花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今年种植面积更是达到2600多亩,“在未触网前,菊花均价十几块,触网后,价格达到一百多块一斤,成为抢手货。 ”
像伴亩东耕电商扶贫基地一样,通过“触网”带动农产品畅销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实例在该县还有很多。官港镇秧畈村杨林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贫困村建成2个木耳种植基地(58亩),通过电商平台日均销售500单,上线2个月占据淘宝同类产品综合排名前五位,成功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葛公镇梅树村依托安徽美人鱼电商公司实施了“公司+项目+农户+电商”模式,通过网络众筹为贫困户提供产业脱贫启动资金,提供山羊、食用菌种苗,借助“先认购后生产,出效益再回馈”的运营模式,解决贫困户农产品“产、供、销”全程问题,推动贫困村与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电商示范县的优势,及时制定了《东至县电子商务***实施方案》,优先支持贫困村、贫困人口电商创业就业和村级网点建设。两年来开展贫困和残疾人员免费电商培训3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助力贫困人员实现电商创业12家。 “大力扶持规模种养殖户,积极协助他们与县内汉唐电商产业园对接,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已帮助1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吴国平说。
(徐玉松)
新闻推荐
记者采访市环保局、市农委秸秆禁烧督查组了解到,在开展秸秆禁烧督查后,近段时间以来市级部门督查发现的各县区火点数明显呈下降趋势。市环保局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一旦发现焚烧秸秆现象,对于情节恶劣...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