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少南 江宏 长生
小型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东至县张溪镇坚持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作,在农田水利建设逐年加大投入,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状况,真正做到了“小水利”惠及“大民生”,成效明显。
“今年的秋收不错,这主要得益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生工程,过去家门口的一些池塘里淤泥厚积、杂草丛生,蓄水量很小,通过清淤整治,现在蓄水及灌溉能力都得到明显提升,真正解决了我们农业生产中的排涝、灌溉等实际困难。”正在田间劳作的种粮大户胡喜忠感慨道。
有着6.4万人口的张溪镇是全市的农业大镇之一,为改善农业大镇的水利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为重要。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泵站改造、塘坝扩挖整治、河沟清淤疏浚等工程。今年,该镇细化分解任务,加快建设进度,注重建设质量,计划新建泵站6座,涵闸2座,加固塘坝扩容山塘45口,渠道清淤防渗共57处,总投入300多万元。在改造提升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该镇重视建后管护,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水利设施建后管护主体,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
在葛仙铺村,通过改造后的主干沟渠已经恢复正常蓄水功能,宽阔的水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当地种田大户胡进柱告诉笔者:“以前沟渠,由于常年的积淤导致水流不畅,杂草丛生,田间的干旱洪涝问题一直是我们种植大户的心病。”
回想6月初那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胡进柱记忆犹新。短短几个小时,他流转承包低洼处栽种没多久的10多亩水稻秧苗就全被淹了。当时,看着还在继续下的大暴雨,胡进柱是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但是,令他惊喜的是由于水利设施的提升,村里组织人员利用新建的排涝站闸连夜帮助抢排田里的积水,他家及一些农户稻田里的积水很快就被排出去了,秧苗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站在田间,看着露出水面的秧苗,胡进柱心里无比激动。“多亏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这项民生工程,让我的辛劳没有白费。”胡进柱如是说。
在张溪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以来,该镇实施了多项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对塔石村境内的上高排涝泵站进行改造,将原先泵站里旧的排灌设施进行了更换,同时对白石村节制闸进行了改造,对候店干渠进行了扩挖、疏浚整治。这些水利工程的实施既提升了防汛抗旱的能力,又使得村庄“颜值”得到大大的提升。
据介绍,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塘坝、河沟、末级渠系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是省级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张溪镇按照年初计划,采取顺序渐进,责任到人,稳步实施小水利(8小)工程建设措施,截至目前,全镇小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水利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为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张溪镇还充分调动群众、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后管养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民办、民管、民受益。
一座座水库碧波荡漾,一条条渠道纵横交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弥补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短板”,打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为农业生产增添了新动能,注入了新活力。
新闻推荐
11月13日上午,东至县尧渡镇近200名妇女干部和团干冒着蒙蒙细雨,来到永丰村向阳山庄,帮助扶贫基地采摘菊花。向阳山庄菊花种植项目,是尧渡镇今年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该镇产业扶贫基地。项目落地...
东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