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新生
在广州接到朋友电话,惊悉左胜利先生因病于5月2日在安庆逝世。
怎么可能?
2011年,我接手编辑《黄梅戏艺术》杂志时,请同事潘英女士去采访左胜利先生,《坚守与执著》这篇专访在2012年第3期的《黄梅戏艺术》上发表。那时,我怎么不知道病魔已经侵袭了左先生的身体?
左胜利先生是公认的黄梅戏名丑。我于1975年进东至县剧团学表演,出师后适逢青春期变声。有一天剧团演出《天仙配》,演傅公子的演员因生病不能上台,我临时顶替了他。没想到歪打正着,从此改行演丑角。为了演好丑角,我买了许多左先生录制的光盘、磁带,有空就研究他的动作、唱腔、道白特点,并想有朝一日拜访他当面求教。
1989年,我和高国华先生创作的大戏《夫人误》被安庆市黄梅戏一团看中,准备参加安徽省第二届戏剧节汇演。那时,左胜利先生是剧团副团长。排练期间,我俩天天在一起修改剧本。他为人随和,从来不摆名演员的架子,甚至不拘小节,时不时把舞台上滑稽搞笑的语言拿到生活中,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夫人误》有个丑角,很有戏,他没有利用“职权”争演这个角色,而是为了培养新人,推荐徒弟葛丽云上台表演,他自己却做这个戏的服务工作。布景制作、服装定制、电光搭配、跑资金、定场地,忙得两脚不沾灰,有人开玩笑:“你这么费劲,好像这个剧本是你写的。”左先生一本正经起来:“这个戏是小邓写的,就像我写的一样,我喜欢。”之后,摸着我的头说:“小伙子,改行当编剧吧,这么小就写了《夫人误》,长大了一定有出息。”后来,我还真听了左先生的话,改行当了专职编剧。有一年,他约我写了一个独角戏《王小六开茶馆》,该剧由他主演,在不同的场合演了许多场。鉴于我对左先生的崇敬之情和他在黄梅戏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早就着手搜集他的艺术资料,准备给他写篇人物专访。
1943年9月,左胜利生于安庆市德宽路一栋普通民宅里。父亲左金发靠卖熟食维持生计。他是老大,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左胜利到了上小学年龄时,很幸运地背上书包一蹦一跳地进了校门。他喜欢上数学课,更喜欢唱歌跳舞,“六一”儿童节时,老师经常安排他表演节目。1957年,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演员训练班招收学员,他唱了一段“含悲忍泪”而被训练班录取。1960年,左胜利进入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正式开始他的演艺生涯。在一团,他有幸结识了著名黄梅戏丑角演员吴来宝,并拜他为师。师傅不但戏演得好,而且人品也好,他将自己的演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左胜利。为了让徒弟塑造好“王小六”、“皮瞎子”人物形象,吴来宝付出很多心血,他经常带徒弟去街头巷尾看算命先生言行举止,让徒弟从生活中体悟戏中角色的心理活动,形体特征。后来,左胜利经常同严凤英、王少舫同台演出,并多次被邀请到严凤英、王少舫家中做客。严凤英、王少舫很喜欢左胜利,有空就向他传授演戏技巧。这样,左胜利在演《天仙配》(饰傅公子)、《王小六打豆腐》(饰王小六)、《纺线纱》(饰陈不能)、《杨三笑闹黄府》(饰杨三笑)等剧时,一人一面,一角一音,就是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身段,不同的人物运用不同的音调。如《王小六打豆腐》,他运用“土得掉渣”的村言俚语和接近生活的表演,将丑角王小六的喜剧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好吃、懒做、好赌、嗜酒、怕老婆、又很可爱的王小六形象。他的本色表演常常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许多观众都说:“看左胜利的戏,把我的肚子都笑痛。”“左胜利太搞笑了,把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有人统计了一下,左胜利演了一百多出黄梅戏,仅《王小六打豆腐》就演了近千场。
在安庆上班后,有机会经常和左胜利先生见面,因我也演过丑角,对丑角的培养问题也很关心。我问他,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更多的专攻丑角的新演员出现呢?
左先生说:“一是因为相对于生角、旦角,演小丑很难出名;二是现在的黄梅戏学校里没有专门的丑角课程;三是编剧没有创作出小丑戏的新剧本……”如今,言犹在耳,左胜利先生已驾鹤西游。我想,他的丑角艺术一定有新人传承,不久的将来,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名丑”出现在黄梅戏舞台上。
左先生,放心吧,一路走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启利)为推动园艺产业安全高效生产,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园艺产业(首批蔬菜、茶叶、水果)标准园创建活动,池州市的东至和石台两个县被列入国家首批茶叶标准园创建示范点,并已启动...
东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