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建民
东至县张溪人的婚嫁古俗也很有特色,过程也特别有讲究,男女双方经媒人介绍,约定时间公子前往相亲。小姐在家只露一面,就等于双方见了一面。几月后,女方到男方看人家,名曰“走破”。这天男方安排酒席,所有实亲都参加,父母给未来儿媳见面钱,亲戚给钱见面。半年后订婚,男方给女方做衣,买戒指、购买订婚礼物。
一般一年后,女方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封好后由媒人送到男家,由男方请地理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用红纸写成“课单”,随着两桌酒席的烟、酒、肉、鱼、菜、炮,由三媒六证一道送至女家。酒后,女方家长将结婚那天男方给女方家的礼品写成礼单给男方来人带回。这天名曰“报日子”。报日后,男方准备嫁妆,女方不再外出劳动,一边准备陪嫁,一边在家养容。
结婚那天,女方早起在父母的陪同下祭祠堂,拜祖老,以示即日离开本族。男方挑来边猪头米(即半边猪肉、一箩米),一对鸡、一对鲤鱼及女方报日时带回的礼单上的礼品。女方家长清点后,仍会“无事生非”,要求男家补这,补那,害得媒人两头跑个不停。这是张溪人特有的有意刁难的风俗,名曰“讲发”。意为女家越难讲话,女儿到婆家后就越发。
清点礼品后,女家方才点燃一对大红烛,放大炮,换嫁衣,娘、姨、姑、奶都前来哭嫁。有只哭不答,有娘哭女答的,都是一些祝福、安慰的话,见物生情,抑扬顿挫,似哭非哭,似歌非歌,据说哭得越伤心,女儿以后就越发,名曰“哭发”。如:宝宝儿,昔日把你当儿养,今日才知女儿身。宝宝儿,一对斗簋圆溜溜,挑在东北房里头,我儿骑马去看州,东边看了百亩田,西边看了百亩州……
酒席后发嫁。女家先发嫁妆。新娘头搭红盖头,大炮出门,由弟或哥驮上轿子。新郎骑马在轿旁迎接。轿门上的对联(名曰“轿风”),男家只贴一边,另一边须女家对出贴上后方可发轿。如冯姓到刘姓家迎娶。男方的轿风是“冯门进士第”,女家对的轿风是“刘出帝王家”。如果男方的轿风带有戏谑性,女方的轿风也应戏谑回应,这才显工整,如:山里人到井边迎亲,山里戏谑的轿风是:“君王一枝箭,单射井边水中月”,井边的轿风同样以戏谑的口吻应道:“井边一条船,犁开山里库中人”。
发轿前,女方当家司要手拿酒壶在轿前唱彩,其中有段彩是这样的。“伏羲,手拿东君仪酒瓶,高声喝彩送新人;壶内装的是烧酒,杜康造酒到如今;杜康、杜康寅时做酒卯时香,昔日有酒待宾客,今日用酒祭轿神;轿神车神听我分明,张家之女到李家为婚,一路之上稳稳平平”(祭酒)。“上祭天长与地久,下祭海誓与山盟”;“此酒祭在东,子子孙孙在朝中;此酒祭在西,子子孙孙穿朝衣;此酒祭在南,子子孙孙做高官;此酒祭在北,金银财宝来不歇;此酒祭中央,代代儿孙坐高堂”;“一祭天地交拜,二祭日月呈光,三祭白头偕老,四祭儿女成双,五祭五男二女,六祭子孙满堂,七祭公婆百岁,八祭母婶相当,九祭九世同堂,十祭月老寿长”;“上前三步发婆家,后退三步发娘家,娘婆二家一起发,子子孙孙好荣华”。一人唱彩,众人附和,一彩一炮,场面热闹。
一般要到牛马归栏、鸟登窠的黄昏时候,迎亲的队伍才能到男家。新娘轿队一到就举行传代仪式,男家在轿前铺三至五条麻袋,新娘踩袋而行,有专人将新娘踩过的后袋挪到前面铺上,一袋接一袋一直铺到房门口,名曰“传袋”,意为将祖上的家业、好品格、好家风传给下一代。
新娘走到房门口由新郎驮进房里,等陪送的娘家人端水洗面后方可揭去红盖头与婆家人见面。新娘吃过一碗米,几个枣子,两个蛋后(意为早生贵子)与众人一道入席。
酒席后举行婚礼。先由主持发烛,在一阵鼓乐、鞭炮、唱彩声的陪伴下,一对大红蜡烛由外而内缓缓进入花堂。仪程是在主持人的唱彩声中逐项进行。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的家长表态性发言,如何善待媳婿,媳给公婆奉茶水,婆给媳送红包,新郎新娘发喜糖,吃苹果,唱歌。众人闹足,尽兴后新郎新娘拜高堂、拜天地、夫妻拜,喝交杯酒。新郎新娘在红烛的引导下,在鼓乐、鞭炮、唱彩声中双双进入洞房。婚礼结束。
张溪的民风是淳朴的,张溪的习俗是精彩的,那流传千百年的习俗让人生出许多遐想,美轮美奂的彩词寄托着张溪人对末来生活的希望。如今习俗不再,但民风尚存,更加文明、健康、催人奋进的现代化习俗将被新一代张溪人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
新闻推荐
□ 佘建民
早年,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纷纷落户渐成规模的东至县张溪老街,他们把充满情趣的异域礼俗,花样众多的餐饮美食带到古镇,多元文化的交汇和融集,使老街底蕴更加丰厚。别具一格的饮...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