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代伟
记者
闫树泉)4月1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站在城西皖河口堤岸上放眼望去,成片的杨树和竹柳看不到边际,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绿荫小路上,一位中年男士一路走一路看,仿若将军一样检阅着道路两旁的“绿色小兵”。他就是大观区沙漠洲上“植绿人”———林场主人陈新维。
陈新维和林木有缘。1988年,他从池州市东至县来到安庆市大观区沙漠洲从事木材加工生意,一干就是20多年。旧时沙漠洲,芦苇丛生,成为血吸虫宿主钉螺的温床,是安庆市血吸虫病的重点疫区。闲暇时间,望着眼前这片一人多高的芦苇荡,一个念头在陈新维脑中升起:植树造林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为何不将这片荒滩变成绿洲?
想来容易做起来难。陈新维将种树的想法告诉了家人,随即受到强烈反对。“我当时是非常不同意的,种树周期长、效益慢,风险也大,投资别的比这好多了,”其爱人告诉记者。但陈新维非常固执和坚决,并于2005年开始种起了意杨树。
2009年,沙漠洲被定为安徽省长江下游江河滩地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综合治理示范点,这更加坚定了陈新维造林的决心。他将苦心经营20多年所得的全部积蓄,再加上从林业部门获得的少量造林补贴资金,投资300多万元,栽下了近4000亩的意杨树,以国家林科院教授提出的“以林为主、灭螺防病、综合治理、开发三江”研究成果为指导,全面实施起抑螺防病造林生物系统工程建设。为了全身心投入林场的建设管理,陈新维一家在江滩边建了小木屋,至今没有在城里买房子。
意杨树的成材期一般是8至10年。到2010年,陈新维栽下的杨树已有3米多高、10余公分粗了,看着这片“绿色银行”一天天壮大,他满心欢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造林路上注定艰辛。2010年“7·13”特大暴雨,一下子就打破了陈新维的“绿色梦想”,数千亩的意杨树被大水浸泡数月,数百万元也“随水东流”,这一刻,陈新维欲哭无泪。
不过,天灾面前,陈新维并没有退缩,更没有摧毁他的造林梦。他重整旗鼓,多方筹措资金,于2011年春季再次踏上了造林之路。吸取了以往的教训,陈新维跑林业部门,跑大专院校,与林业科技专家“结缘”。通过开沟抬垄实现“路路相连、沟沟相通、林地平整、雨停路干”。采用多树种配置营造林,引进耐水性特别强的美国竹柳营造混合林,增强林木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通过推广“林—麦”、“林—菜”、“林—鱼”等林下种植和养殖形式,达到彻底毁芦和改变钉螺滋生环境而抑螺灭螺的效果。并带动40多户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截至目前,陈新维的沙漠洲林场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造林4000多亩,螺情明显下降,感染性钉螺密度和急性感染率均为零,林业血防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和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陈新维和他的林场也先后获得省级“血防林”示范点、安徽省科技兴林致富示范户,安庆市长江河滩造林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如今,又成为安庆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示范基地之一。
新闻推荐
你看,这面锦旗送的不为过吧,她帮助了我的“家里人”,送面锦旗表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感谢。———许友兰本报讯(见习记者
白萍)2月21日上个星期五,记者接到大观区滨...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