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午后两点,阳光肆意地炙烤着大地,街面上热气蒸腾。位于新津县西仓街19号的老小区2栋3单元三楼6号,96岁的葛江源在客厅的凉椅上闭目养神。一旁的方桌上,一双七旬的儿女、儿媳和邻居,在打小麻将消磨时间。有客人要来这个成都“最美家庭”家中做客,平时不吹空调的葛江源,吃过午饭就让儿子把家里空调打开,将早晨刚买的哈密瓜、水蜜桃、葡萄洗好、切好,放在茶几上。邻居说,葛江源“有福气”。他的“福气”得从孝顺传家说起。
医院陪床
七旬儿女轮流照顾父亲
泛黄的墙壁、1张餐桌、6把椅子外加1台电视,这就是葛江源住了30年的老房子客厅。6年前,葛江源的儿子、74岁的葛贵生和媳妇,搬回家和老人一起住,“老爷子年纪大了,他一个人住我们不放心。”
两个月前,葛江源被诊断出胆囊炎,需要做手术,葛贵生夫妻俩和70岁的妹妹葛俊林泡在医院陪床照顾父亲。葛江源和葛贵生、葛俊林兄妹俩退休工资都不低,孙辈们提出请护工帮忙照顾爷爷,但被葛贵生拒绝了,“请护工照顾不放心,儿女都在上班我也不要他们来,我们都退休了,有时间也有精力照顾老爷子。”
半个月时间,葛贵生兄妹俩轮流守在葛江源床前,寸步不离,“要随时关注情况。”为父亲擦洗身子、洗脸、洗脚成了兄妹俩每天的“功课”。最让葛贵生“犯难”的是每次扶父亲上厕所,身高只有170厘米的葛贵生,需要支撑住比自己高一个头、体重140斤的父亲,每次下来,葛贵生的衣服都要汗湿一大片。半个月后,病情稳定的葛江源出院了,而葛贵生瘦了3斤。上个月,葛江源又住进医院,葛贵生、葛俊林兄妹依然陪护在病床前。
每逢在路上遇到老同事聊起最近出去旅的事儿游,葛贵生总是羡慕不已,但他更明白“父母在不远行”,“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把老爷子照顾好。”葛贵生说,他和妻子的主要责任就是“守”着父亲,“老爷子天天看见我们,他就很高兴。”
四世同堂
都把“老爷子”当成宝
葛江源不住院时,葛俊林每天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往父亲家跑,“哪天不来两趟就总感觉有什么事没完成,心里不踏实。”葛俊林说,每天陪着父亲说说话,一起出去走走,“有时做了包子、饺子就拿点过去,父亲特别喜欢吃我做的包子。”葛俊林笑着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黄桂英在葛江源家帮忙有8年了,已逐渐融入到葛江源这个大家庭当中。让黄桂英感触最深的是,每到周末,这个家就特别热闹,“孙女、孙女婿、重孙一起过来,还没进门就能听到他们喊人的声音,进门就向老爷子问上问下。”
葛贵生、葛俊林对父亲的孝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子女。“我爸爸本来身体不好,但每次爷爷住院,他什么都亲力亲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葛贵生的二女儿葛川新说,“爷爷是北方人,爱吃面食,每周过去我们都要带上他喜欢吃的包子。2008年之前,爸爸和姑妈带着爷爷到全国各地旅游。我们出去旅游买东西,第一个想的是爷爷。前两年爷爷身体还好的时候,我们一起去花舞人间过耍呢!”
葛贵生兄妹俩对父亲的孝顺,让他们家在小区里出了名。与葛江源做了30年邻居的杨婆婆竖起大拇指说,“葛江源有福气,儿女天天都围着他转,从来没看到他们红过脸。”此外,杨婆婆和小区的邻居商量着等葛老爷子100岁,大家一起在小区里摆几天坝坝宴庆祝。
·记者手记·
下午3点,和记者聊完的葛江源回到卧室午休,不到5分钟就打起了鼾。葛俊林坐在床边凳子上,轻轻地为父亲摇着蒲扇。“老爷子现在身体不好,尽量不要吹空调。”葛俊林轻声说道。孝顺,伴着蒲扇扇动的微风,在这个最美家庭里流动着……
成都晚报记者 陈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付启摄影于谭阳)春季到花舞人间赏花踏青猜灯谜已成为旅游时尚。昨日,记者从新津县获悉,新津灯谜艺术馆在花舞人间落成。这不仅是全国第一家灯谜艺术馆,也是全国第一家建设在A级景区里的灯...
新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