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月底,又到一年蔬菜收割季。眼看着自家2000多吨青菜被一捆一捆打包装车,高奎心里并没有往年的焦灼。
高奎是新津县文井乡秋天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几年来,每到蔬菜丰收季,他都顾不上品尝丰收的喜悦,而是焦心着:如何尽快“脱手”?
今年,难题已经迎刃而解:蔬菜被装上车,运到不到两公里外的标准化储菜池,就此“交割”,而卖蔬菜的收入,也稳稳地揣到了高奎荷包里。
修“土池子”,管理部门找上门
此前,高奎他们也为收储蔬菜想了不少办法,“土池子”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文井乡引进四川科联种业公司,流转土地4500余亩,建成西南最大的玉米全程机械化制种基地。但玉米制种,只需占用大春生产季节,因此,文井乡引入本地种植大户,形成季节性加工型蔬菜基地4000余亩。
本是造福村民的好事,但到了蔬菜收割的时候,却遇到一个“坎儿”:4000多亩青菜萝卜,产量高达1.5万吨,集中上市,卖给谁、往哪儿放,都成为难题。
“不能看着菜烂在地里,亏本也得卖。”高奎说,不少收购商趁机压价,每吨蔬菜要比市场价少卖100元。
无奈之下,高奎想到了在地里挖“土池子”。“10来米见方、2米多深的锥形池,要挖30多个。”高奎说,大家伙儿都这么干,一时间,土地里千疮百孔。
这法子并不那么周全,遇上下场大雨,池子里的蔬菜就要“洗白”。“更重要的是,‘土池子\’储菜还需要浇入大量盐水。”文井乡副乡长朱峰说,由于农民自己做的防水措施不过关,一段时间后,盐水容易出现渗漏,给当地的土壤和水环境带来隐患。
“为这事儿,管理部门早就找上门来要求整改。”朱峰说,可一说这事,大家很有情绪。“不这样搞,菜往哪里放?”有些农户甚至放出话来,要“退租”。
建新池子,每亩增收350元
农户储菜是刚性需求,而取缔“土池子”,却要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农户的小春蔬菜生产积极性受影响、科联公司的转租收益受影响、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受影响,研究“怎么行得通”,势在必行。
文井乡牵住“产地储菜”这个牛鼻子,引入紫津公司投资300万元,修建一个标准化储菜池。储菜池的所在地,选在李柏村舒河改道后旧河道的一片河滩荒地。
今年1月,标准化储菜池正式建好。周围的村民们都跑来打量这个新池子:宽敞的钢架大棚内,66个标准化储菜池整齐排列,每个储菜池10米见方,深达4米,可储藏100吨蔬菜。整个大棚内可储藏6000多吨蔬菜,还配套引入了蔬菜清洗设备。“这下好了,蔬菜不愁卖不脱、被压价。”高奎说,以今年行情来看,只卖鲜菜为每吨200元,若通过储菜后以原料形式错峰上市,每吨能卖到300元,以每亩青菜平均产量3.5吨计算,每亩增收达350元。
而投资达300万元的紫津公司,也不担心自己的收益。“储菜池出租4000元/个·年、机械化清洗和分拣50元/吨、蔬菜原料代收20元/吨。”紫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持续的收益不成问题。
蔬菜收购企业,也为新池子“点赞”。“蔬菜在产地就地储藏,节省了我们修建储菜池的成本。”成都盈宇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储菜池就建在蔬菜基地内,企业可先支付部分蔬菜收购费用,在拉走原料时再结清余款,还缓解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
□本报记者 张彧希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冉倩婷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的入驻项目,已于5月8日正式开始建设。“其中有一个关键的信息值得注意。”成都市经信委机械装备产业处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个...
新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