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进入“新常态”之际,国际舆论对中国发展前景颇有质疑。《凤凰周刊》在对中国经济相关议题深入调查后发现,位于中国西南内陆的成都,其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新常态”在中国乃切实可行。
承接“天府之国”的自然和人文底蕴,成都市在“新常态”下通过持续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功进入新的经济增长轨道,并在天府新区建设、做强产业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不少系统性的制度成果。
《凤凰周刊》常务副社长丁晓曙谈“成都引力”———
成都的改革
有战略有质量
有温度有梦想
“成都是一座有理想抱负的城市,我们希望全面展现它在‘新常态\’下的华丽转身,深入剖析成都引力。”
最新一期《凤凰周刊》用67页篇幅,重磅推出封面故事《成都引力:“新常态”下城市转型调查》。《凤凰周刊》常务副社长丁晓曙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的改革实践有战略、有质量、有温度、有梦想,是中国“新常态”切实可行的有力证明,对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凤凰周刊》建刊15年来,第一次将一座城市的改革发展历程作为封面报道。这个选择是成都,我觉得是我们寻到宝了。”
成都改革实践是中国“新常态”切实可行的有力证明
“现在中国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决心。但是国际舆论对中国发展前景颇有质疑。我们就希望找一个实例,能证明中国能实现‘新常态\’,而不是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丁晓曙说,这个实例就是成都。
丁晓曙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和成都接触,长达一周的实地了解让他颠覆了对成都原有的印象。“成都不仅是一座西部的慢节奏休闲城市,它更多的是一座具有现代化国际化视野,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魄力以及一系列切实可行战略规划的城市。”
随后,《凤凰周刊》又派出6人记者团队深入成都进行长时间的调查采访。“我们在对相关议题深入调查后,认为位于中国西南内陆的成都近年来以坚定的态度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以自己的实践在证明,‘新常态\’在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新常态”下成都改革发展经验极具示范意义
“成都的转型是全方位的。”让丁晓曙印象深刻的,除了成都在经济上主动转型,取得瞩目成绩外,还有它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历史文化方面,成都承接深厚的自然人文底蕴,发挥“天府之国”的魅力;民生方面,成都以人为本,多措并举,极具人文关怀;生态方面,成都敬畏自然,拥有长远战略眼光,不忘留住青山绿水……
对此丁晓曙对成都的改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成都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成都制造2025’,是有战略的改革;持续创新驱动,打造创业创新西部高地,是有质量的改革;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是有温度的改革;引领\‘钻石经济圈’,增强辐射效应,是有梦想的改革。”丁晓曙说,这样的改革方向,将让成都引力发挥到更大。
在丁晓曙看来,相较于中国传统经济发动机的沿海地区,内陆城市成都的改革经验在“新常态”下更具推广和借鉴意义。丁晓曙说,希望通过该系列报道,生动展现成都在转型中的故事、做法、经验,进一步扩大成都的示范作用。
成都日报记者 余书婷
新经济增长极
经济第四级 转型启示录
成都一直被期待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对中国经济版图夯实和重构承担责任。此次进入“万亿俱乐部”,令其“第四极”崛起西南之势更加翔实可见,亦令人对成都、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充满期待。但除了数据上的意义,成都如何通过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转型,以至于“华丽转身”,达到和保持“第四极”地位,更具有标本意义。成都转型之路,是中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诸多经验集中所在;成都转型面临的困难,亦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侧影。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看来,“新常态”既是一个主动作为的过程,更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成都提出,将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破除GDP崇拜、“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在做强产业优势、推进天府新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奋力成就新作为,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
立足于调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成都迅速完成了“新常态”下的一系列部署:率先发展信息安全、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成都相继启动了7个方面284项具体改革,出台了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55条措施”,释放改革红利,激发了各类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
成都编制的《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2014-2017)实施计划》,就是落实上述发展思路的一个行动方案。
《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 (2014-2017)实施计划》
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0000亿元
(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
汽车、石化、节能环保、食品、轻工
成为千亿级产业。
1个体系
“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个发展层级
突出发展、加快发展、优化发展
13个重点推进产业
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
汽车、石化4个产业
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
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5个产业
优化发展:冶金、食品、建材、
轻工4 个产业
大城市细管理
百里中轴线 城市龙骨和脊梁
转身或正在向国际化大都会发展的蜀中之都,毫无疑问也会面对诸多城市治理难题,是因势利导的疏浚,还是大手笔的拆违治理,抑或是无微不至的生态关怀,时时考验着这个城市治理者的智慧。成都市的管理者们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天天归零”的城市管理理念,按照“小街区规制”建设规划城市,并大力发展卫星城、整治“三无院落”、实施“自主拆迁”,写就了宜人成都的“大城市细管理”的恢弘之作。
“八星拱月”构成了成都拓展发展空间的生长轴。在城区范围内,成都市创造性地提出打造“百里城市中轴”,以此构建起城市的“龙骨”和“脊梁”,并将生长轴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百里城市中轴”的概念,诞生于2012年2月的成都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成都首次提出以天府广场为中心,沿人民南路、人民北路南北延伸,形成一条北接德阳、南连眉山,全长80公里、路幅达80米、两侧各配置50米绿带的城市中轴线,并提出将沿中轴线规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集聚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
“百里城市中轴”的建设推进,也让成都的城市结构一夜之间发生转变。“以前成都是以围绕天府广场为点画了一个圆,现在是围绕天府广场和创新研发区的成都科技城为中心,两个支点一条线,画了一个椭圆。”成都市规划局负责人张正红双手比划了一下,“我们的城市形态,现在看上去就像一个‘哑铃\’。”
轴心的作用早已呈现出来。如果开车经过天府立交,迎面而来的天府国际金融中心、成都高新孵化园、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天府软件园等,让城市更加现代而立体———这是一条经济轴。
沿途东风渠、锦江、沙河等流淌而过,在天府大道南延线左侧,距离中心城最近的一个人工湖泊、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天府新区“生态之肾”兴隆湖、鹿溪河生态区———这让它又看起来是生态轴。
而且,它也确实是一条文化轴,诸如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美术馆、四川科技馆等,聚集在中轴线周围,让中心轴充满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四川科技馆、锦江宾馆、华西坝……则赋予它作为景观轴的作用,使它有着最优美的空间品质。
“成都式”创新
创业之城 圆梦之都
“等我毕业之后,我马上把我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朋友们拉到成都高新区来创业”。在3月29日的一场创业路演活动中,原本是担任评委的留美博士生白勇的一句话,引来了在场创业者和观众的阵阵掌声。面对着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愿景,不仅是在台上进行路演的创业者干劲儿十足,连台下的嘉宾都被这种氛围感染。
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家,平均每天新增510名创业者,将近90个“创客空间”……成都,这个中国西部“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正上演着中国最火热的创业景象。
成都广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的成都本土企业,主要生产广电硬件设备。在2010年国务院决定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之前,广达电子主要面向四川省内的广电系统,生意并不大。
三网融合改革后,广达所在的相关硬件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但融资难成为此类科技型企业的普遍难题。广达电子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重科技的企业,500名员工中超过四分之一都是科研人员,且厂房和办公楼都是租来的,并没有太多让银行青睐的抵押物。
正在广达电子对融资焦虑之时,成都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旗下的“科创贷”项目主管主动找到广达,表示愿意为广达电子提供融资帮助。“科创贷”是成都市科技局和相关商业银行共同创设的信贷产品,政府与银行共建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向成都市有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成都“科创贷”项目负责人对《凤凰周刊》表示,“科创贷”项目本身就是政府对创业企业支持的一个“先创业”、“再补贴”项目。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来支持本地企业创新、做大的需求。
该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政府喜欢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对本地企业进行扶持,这种扶持有效,但资金放大效果并不明显。以广达电子为例,我们通过银行给它1000万元的贷款,由于广达没有抵押物,银行会上浮30%的利率,上浮的利息由成都市科技局补贴,大概15万元左右。如果我们直接给广达15万元,几乎没有什么效果,然而经过政府的信用背书,用15万元就能撬动1000万元的贷款,这对企业融资是好事,也降低了政府的支出。”
宜人成都
寸金之地留湿地 为民造福
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带来不仅是城市内河水污染严重,水中金属污染、化学污染和食品污染指数较高的现实,还因机动车数量的猛增,会产生空气中总悬浮颗粒以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超过正常水平的环境困扰。
成都丰富的水生态系统此时发挥了作用,横贯东西、沟壑纵横的成都河网水道和城市居民区的空隙地,有许多天然留存的沼泽湿地。现代城市规划 专家已证实,湿地作为城市内部的绿肺,对城市的气候有着极好的调节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成都市曾对所辖湿地资源进行了一项专门调查,发现成都共有350多个湿地,湿地资源总面积21067.57公顷,湿地植被面积2020.69公顷,大小河流150余条,总长1500多公里,湖泊、库塘194个,水田243万亩,还有已建成的9大人工生态湿地公园,包括浣花溪公园、青龙湖生态湿地、三圣乡生态湿地等。
成都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50多条,全长1500多公里,河网密度高达1.2公里/平方公里,水体总面积达42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5%。河流水系总体可分为岷江水系、沱江水系。
湿地资源家底的调查使成都市对下一步城市建设规划心里有了底气。2012年,成都迅速启动了环城生态区的规划建设,决定傍河成湖,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极大地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成都的生态环境,立足当下,泽被后世,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成都在市中心区域提出“六湖八湿地”生态建设规划。“六湖”,指成都依托现有的府河、清水河、江安河、东风渠等水系,规划建设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安靖湖、北湖、青龙湖6个湖泊;“八湿地”,是在“六湖”周边及成华区龙潭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布局8片集中水生作物区。
每座湖、每个湿地,都编制了操作性极强的实施规划,确保建设突出生态功能和水环境功能。“六湖八湿地”就像一串精美绝伦的翡翠项链,将成都中心城区环抱在一片绿意盎然中。
以“六湖八湿地”为主体的环城生态区建设的同时,成都还在几大卫星城分别规划建设几处大型的湿地,计划和兴建中的湿地有新建双流县白河湿地群、青白江区凤凰湖湿地、新津县白鹤滩湿地、崇州市羊马河湿地和桤木河湿地5处湿地。
“一带一路” 城市更有国际范
4月中旬,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蓝天铭全程用一口流利的汉语接受了《凤凰周刊》专访。
蓝天铭表示,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省。成都的经济发展是中国最快速的,成都在西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又相对居中,辐射带动效果强,现在又是“一带一路”上的战略支点,所以成都在西南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成都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所以成都肯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西部原来有西部大开发战略,现在会进一步从“一带一路”中受益。以色列当然会进一步与地理位置距离更近的中国西部加强合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为沿线各地区提供巨大的机遇。古代丝绸之路主要从事商品贸易活动,以色列希望新的丝绸之路是技术交流合作之路,而不仅是货品贸易。比如,我刚刚和电子科技大学讨论交换老师和大学生的项目,以色列会给中国学生更多的奖学金。这当然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涵。
城市“野心”:世界旅游目的地
伴随着长达一分钟的掌声,中国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正式落地成都。
4月3日下午,成都锦江宾馆,成都市政府与大连万达集团在此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未来5年,万达这一中国房地产巨头将在成都掷下超过1000亿元的投资。“为何是成都”?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解释这一问题时,毫不避讳“自己是四川人”这一原因。但让王健林下定决心在成都投资文化旅游城的决定因素则是成都的“野心”———打造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
在此之前,成都几乎已经囊括了国内旅游方面所有的荣誉称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快乐城市……成都还被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评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但这些口号似乎并不能满足“天府之国”的胃口。2015年,成都市提出《关于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方案》,正式提出要将成都建设成世界级的旅游中心。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据《凤凰周刊》
新闻推荐
自选动作武侯新津设行政审批局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市)县都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了一些领域的机构改革。其中,武侯区、新津县都组建了行政审批局。“将经科局、规划局、建设局、房管局、环保局等...
新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