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新津新闻 > 正文

新津有座西汉古堰 泽被苍生近两千年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4-10 09:43   https://www.yybnet.net/

□周明生 本报记者 吴晓铃

4月5日,一年一度的都江堰放水节盛大开启。其实,距离都江堰不远的新津,也有一座历史长达近两千年的古堰——通济堰,泽被着成都以南和眉嘉平原。从西汉修建至今,通济堰一度垂垂老矣,然而在经历过多次大修、改造后,至今仍在使用,成为都江堰之外,天府平原最古老的一座堤堰。

西汉古堰横卧岷江之上

3月29日,春光明媚。站在新津县城东南修觉山下,南河与西河汇流处,一条红白相间的堤堰横卧浩荡岷江之上,这就是通济堰。由于10年前拦河堤坝才重新修建过,水泥堤坝显得宏伟现代。不过,通济堰新津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其实古堰有近两千年历史了。”

史料记载,通济堰历史上曾有六水门、蒲江大堰、远济堰等称谓。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曾记载“蒲江大堰灌郡下,六水门,有朱遵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江水注》也说武阳县“籍江为大堰,开六水门,用灌郡下”。新津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便一直隶属于武阳县管辖。

然而古堰究竟修自哪个朝代?《华阳国志》曾记载:公元24年,蜀郡太守公孙述自立为蜀王,称帝成都。武阳人朱遵,此时任犍为郡功曹,率领军队迎战公孙述军,战死于六水门,民间为纪念他的忠烈,便在六水门立朱遵祠。“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史称东汉纪元,此时已有六水门,由此可见通济堰在西汉时已存在。”

“有坝引水”古代罕见

通济堰为何名叫“六水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考古学博士罗开玉告诉记者:“通济堰渠首工程以六水门为其显著特征,即在渠首建有六个可上下开关的大的水门。它筑有坝堤,在坝堤上开水门,可据需要放水灌溉农田。这与当时西蜀普遍使用的无坝引水工程相比,相当特殊。”

这个明显的进步,缘自通济堰在东汉建安年间有史可据的第一次大修。而到了唐朝开元年间,当时的益州长史章仇兼琼重建通济堰,使灌区面积达到16万亩。然而通济堰在历史上长度最长的时代,是在南宋年间,当时堰堤“横截大江二百八十余丈”,约合今860米。民国时期曾经测量过南河河口段拦河坝,全长800米,和宋代长度基本吻合。

“堰堤春涨”成新津一景

这个“仿都江堰例,以竹篓垒石为堤”的水利工程,就连著名诗人陆游也曾写诗赞颂:“横堤百丈卧长虹”,“西山大竹织万笼”,“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

由于河水在每年10月以后进入枯水期,次年3月,桃花水发,春水漫过堰堤,势如一条奔腾戏水的长龙。而堰堤以上的江面水平如镜,夹岸树绿山青,倒影如画,“堰堤春涨”成为新津十二景中的第一景。

只是经过1900多年漫长岁月,岷江河床的升迁流变,通济堰引水日趋困难,且难以抵抗洪水侵袭,在1993年被水利部评定为四川省唯一一座“Ⅰ级”老损工程。2004年,通济堰渠首引水工程改造顺利动工,经过将近一年的建设,古堰终于恢复了青春。据悉,如今的通济堰除了引水拦河坝,还有溢流坝、汇洪冲沙闸以及信息化自动监测控制等设备,不仅能保证灌溉用水,还有效解决了排沙、防洪等问题。

作为孕育古蜀文明的岷江两大灌溉工程之一,通济堰功劳卓著,至今还在为成都以南的岷江沿岸百姓提供生活用水,也是眉山市中心城区及周边100多万人口生态环保用水的重要水源。

新闻推荐

“蒋龙舟”:45年靠“感觉”造船

□本报记者李思忆裴蕾“明天我就要带队去德阳参加端午节龙舟比赛了。最近几天,我又要造船,又要组队代表新津参赛,还要当教练,简直忙晕了。”6月18日,记者在新津县兴义镇杨牌村见到了60岁的蒋志全,45年...

新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骑车上成都2015-07-03 08:36
评论:(新津有座西汉古堰 泽被苍生近两千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