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媒体融合篇
成都商报
全力打造“1312”新媒体项目:1个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数字化采编中心;3大移动新媒体平台:“成都商报APP”、“谈资”、“悠哉”;1个涵盖20个行业、50个点的微信(微博)矩阵;2大平台:大数据和网络推广。
成都日报
“锦观”新闻客户端上线,全面形成了新闻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成都晚报
“微成都”社区移动客户端已上线。“微成都”将与“众望”社区电子屏一道,成为该报拓展社区平台,实现媒体融合的先导产品。
好事成双,双喜临门。
2月5日,成都商报精心打造的“谈资”APP下载用户数突破10万大关。自12月5日正式上线至今短短两月,“谈资”的跃起速度,成为全国平面媒体研发的新兴移动社交媒体中的佼佼者。
同日,新浪网携手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联合出品《2014移动用户行为分析报告》和《2014媒体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在《纸媒微博TOP20》榜单中,成都商报官方微博位列第十一名,在报纸类媒体微博中排行第九。这是成都商报首次进入全国报纸类媒体微博排行前十,也是榜单中唯一的西南媒体。
两月10万粉丝
策划+内容造就成功
谈资仅上线两个月,用户就已突破10万。虽然这一刻来得比预想中快,但也并非毫无原由。为了这10万粉丝,项目总监王少华和他的团队已奋战了数月。看到粉丝数突破10万的那一瞬,他截图分享,并写下这样一段话:这就是成都商报新媒体,每天都可能创造奇迹。
奇迹是如何实现的?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被称为“媒体转型观察者”的知名专家魏武挥评价,谈资的趣味性定位和病毒式传播,符合新媒体发展思路,能够更好地吸引公众,打开他们的欲望,这样就具备了获得用户青睐的优势条件。
王少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内容加策划是谈资成功的秘诀。
首先,谈资的定位让其具备了撩拨现代人群阅读欲望的先决条件。以“生活,不能没有谈资”为口号的“谈资”,旨在原创和编辑能在社交网络上进行病毒式传播的内容,以“分享”为核心关键词; 其次,“谈资”内容生产团队编辑、聚合在社交网络中最值得分享的内容平台,内容注重话题性、贴近性和传播性,同时在功能上注重交互和分享,预期的栏目设置,包括“测试”、“萌宠”、“明星”、“八卦”、“健康”、“科技”等栏目,深度挖掘本土发现式信息、话题类新闻,让其成长为一个用户分享、创造内容的平台。
第三,让人忍不住参加的各类线上线下原创活动策划,激发了用户的下载热情。“今天,你晒萌娃了吗?”“来给我们家娃娃投下票嘛。”谈资的“萌宝争萌”活动已成为成都人的最新谈资,至今已拉动了超4万的谈资下载量。
240万活跃粉丝
力推商报官微跻身报媒微博前十
微博粉丝240万、客户端下载量31.2万、微信粉丝25万……这是成都商报微博、微信、客户端可见的数据影响力。成都商报新媒体内容总监刘杜娟说:“这些数据正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为跻身报媒微博前十名,我们也蛮拼的。”
快速发布,是成都商报微博成功聚集大量活跃粉丝的一大法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速度就是生命。”为此,成都商报新媒体与报社传统新闻采访部门的记者队伍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建立了中央厨房数字采访发布中心、微信群、QQ群,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回。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记者也能通过微博私信、微信后台、电话或微信将新闻最快传递回来,经过审稿把关后第一时间发布。
成都商报新媒体出品的作品,有文章、视频、图片,还有手绘漫画。刘杜娟透露,团队里每个人都必须掌握采写专题稿件、摄影摄像、后期图片制作、视频剪辑、动图等技能,根据不同专题,采取不同表达形式,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我们希望粉丝能够在商报微博微信客户端上看到更多真实、有价值的内容,传递更多正能量。”刘杜娟如此来阐述新媒体的责任。
商报全力打造
“1312”新媒体项目
向新媒体转型,这是成都商报的发展战略。成都商报坚信,自己并不缺“互联网基因”,缺的是如何把这种基因转化为互联网思维的行为准则。当前最重要的是实现单向传播向交互传播的变革,要让读者变成用户,让读者成为商报内容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目前成都商报确定了建设成都商报“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平台、推出成都商报APP、谈资和悠哉三大核心产品,通过内部创业构建微信(微博)矩阵、建设大数据和网络推广平台等多项新媒体发展举措。成都商报正全力打造“1312”新媒体项目,向新媒体强势进军。 “1312”是指:1个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数字化采编中心;3大移动新媒体平台:“成都商报APP”、“谈资”、“悠哉”;1个涵盖20个行业、50个点的微信(微博)矩阵;2大平台:大数据和网络推广。
这些新媒体项目将涵盖新闻资讯、生活服务和数字娱乐等领域,全面打通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更多更新鲜的资讯,参与各种活动,“这样就能将20年积累的读者资源,同互联网基因结合,深耕本土资源,吸引更多用户。”
天下新闻在“锦观”
党报发声的新阵地
1月15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至此《成都日报》全面形成了新闻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也将作为传播党的声音的主要平台、联系党和人民的重要纽带推出。在新津县邓双镇罗山村党委副书记杨文艺看来,锦观上的照片漂亮,内容平易近人,贴近老百姓,“有一期的舒家湾、新民村等文章就很有意思。”同时,锦观还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资讯。“闻”版块集合国内重大政经类新闻及相关资讯;“观”版块以观察类文章为主,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评”版块集纳最富思想的观点与声音;“问”版块搭建起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成都日报》还积极利用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开辟新闻报道“速递”渠道,拓宽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去年10月,《成都日报》运营的“GO成都”英文网站正式上线运行;不久前,“成都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也已开通。
“微成都”给你
“想象之外的成都”
今年,成都晚报打造的“微成都”迈入成长的第四年。它坚持“在成都,爱成都;无距离,有力量”,点赞成都好事,挖掘成都秘密,追溯成都乡愁,让更多人发现成都的五光十色,爱上这个“想象之外的成都”。数据显示,截至昨日下午,“微成都”微博平台粉丝总数已达610万,微信公众平台拥有18.86万听众。
2014年10月30日,成都晚报转型社区媒体集群的核心项目———“众望”社区电子屏,正式亮相成都传媒集团新媒体矩阵。“众望”将实时播出各类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信息,以及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民生工程、文明创建信息等。目前已完成了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高新区首批1000台点位的布局工作。11月20日,“微成都”社区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微成都”将与“众望”社区电子屏一道,成为成都晚报拓展社区平台,实现媒体融合的先导产品。
媒体融合典型案例
●2014年5月20日至5月25日,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联合中央电视台、崇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推出《穿越鞍子河———熊猫爱情走廊大型科考直播》节目。该节目是国内城市电视台首次在原始森林中实现卫星直播,也是成都媒体从“请人报”到“被人报”的一次生动的内外宣联动实践。
●为迎接新二环改造通车一周年,成都电视台拍摄制作三集大型纪录片———《新二环 同心环———成都二环路改造工程启示录》,真实还原了新二环“问需于民”、“同心决策”、修建中“同心破难”、成为“同心筑路”典范的全过程。
●2014年10月31日,成都手机报4G版“看度”正式上线。“看度”是一款以提供城市资讯和百姓服务的移动客户端,功能涵盖网络视听、新闻资讯、互动游戏、便民生活、政务服务等全方位城市生活。成都商报记者 王楠
新闻推荐
在新津永商镇,如雪的梨花已在春天里傲然盛放,万株梨树染白了一弯溪流。2015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成都·新津第十六届国际梨花节、第八届花舞人间杜鹃花节已拉开大幕,这份属于成都市民的春...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