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津码头
新津,是川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渡口和老码头。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绝句,按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说法,诗中“五津”指的就是现在的新津,具体“五津”,是指古蜀境内岷江自灌县以下到乐山犍为一段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和江南津。而新津的码头文化,也别具一格。城东三河 兵家必争之地
古渡新津的地位在川西平原特别重要:它上连西藏下接长江,是岷江中游的水运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五津风物》中记载,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这里还不叫新津,乐山犍为郡太守李严深感汉安桥“每秋夏水盛,断绝,岁岁修理”之苦,“乃凿天社山,寻江通车道”,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山)嘉(州)平原的新渡口,故将皂里江、文井江、布濮水三渡合称新津。时光流转至北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隆山县北部,因有“新渡口”而名“新津县”。
新津老码头所连接的水上通道,有西河、羊马、金马三河横亘于城东,古称“三渡水”。三水水流湍急,险滩甚多,江面足有两千米之宽,是天然险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公元前320年,先秦代蜀时,蜀王开明氏在成都战守不利,退兵至新津三渡水,为秦军所杀。北宋农民起义军首领李顺,在新津古渡击溃宋军,并击毙都巡检使。四川保路同志军川南同志军首领侯宝斋曾在此凭借三渡水天险和滔滔岷江,阻击清巡防军,使清军溃不成军。蜿蜒险要 最怕河水泛涨
新津名气很大,唐代,远在长安的人都知道四川新津的五座码头,唐肃宗乾元一年(758年),大诗人杜甫来川避难,他曾数次前往新津游览,写下“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的诗句,这应该是对新津的极高评价。宋代的范成大知成都并兼四川制置使时,曾在新津留下“江天空阔处,不受暑光侵”的诗句。
“走尽天下路,难过新津渡,过了新津渡,耽误十里路……”一首民谣曾唱出了旧时新津水路的蜿蜒险要。新津自古以来也是川南的交通枢纽,无论是公文传递、车马往来,还是物资运输、军旅换防,都要在此渡河。由五津至邓公场或五津至县城,岷江宽1.5-2.5千米,有时渡河还要涉水。若遇河水泛涨,则会波涛汹涌,滩险流急,每秒流量达四五千立方米以上。水虽险,但舍此别无他路。旧时,一旦洪水来临,旅客常被阻隔在五津或城关三五天。有冒险抢渡者,舟沉而葬身鱼腹的有一次竟达数十人。袍哥人家 牢牢垄断渡口
民国时期,袍哥喜欢讲“操码头”或“跑码头”。新津码头的袍哥也远近有名,那里的袍哥一度被称为“点点红”,即是说,只要你有“点点”(即加入了哥老)就算走运,又称为“袍哥翻身”。清朝禁止袍哥,民国则是提倡哥老的,这种势头下,几乎人人都想当袍哥,仅仅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新津袍哥的人数,比过去增加了二十来倍,城乡各地,也新增了很多公口。
由于新津的码头口岸有利可图,明末以来,这里经常发生军阀混战以及地方恶霸、匪首争夺地盘,往往隔河开战,断绝渡口交通,许多袍哥人家也纷纷出现,各帮又有“帮头”或“舵把子”。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新津九个哥老会联合组成总社,名叫“九成团体”。经常是,这些威风八面的“舵把子”牢牢垄断着古渡口,他们盘剥工人,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在五津、邓公场、武阳东门外三地,“舵把子”对船工及搬运工人强行勒索,任意摊派钱财,船主把这些负担转嫁给过往旅客,若旅客反抗,则被推下河去或故意把船撑翻。如遇洪水,旅客有急事过渡者,索价比平时高出二三十倍。当地老百姓和客商苦不堪言。
解放后,政府组织了船工工会,斗倒了“舵把子”。由工人起来当家作主,整修了渡口码头,整顿了渡口秩序,清理出263只渡船,分为七组安排在城关、邓公场、五津等码头合理使用。同时,成立了水上派出所,解决水运上的纠纷。三大麻子 施展民间绝活
古往今来,新津的船文化、袍哥文化、商帮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十分兴旺,孕育了无数文人墨客、船老大、桡工、搬运工、商人、小贩、茶博士、茶客、江湖卖艺者的故事,乃至一些风月场中的流韵,都为新津码头增添了一层云谲波诡而又亲切如常的平民生活色彩。
有趣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以来,新津出现了许多草根名人,他们经常在码头和船上施展民间绝活,给人们平静单纯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这些草根名人首推“三大麻子”,就是王麻子、文麻子、唐麻子。
在今天的新津,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王麻子的绝活是五香麻爪儿(五香麻雀),入口又酥又脆又香。上世纪六十年代,据说王麻子曾在话剧《箭杆河边》里演一个破坏水运的坏分子,入木三分。文麻子的绝活是怪味鸡,味道远远超过现在的棒棒鸡,后被其老兄弟伙马胖子局部继承加以改进,创出九味鸡品牌。唐麻子的绝活,则是凉面和春卷,至今在新津让人垂涎欲滴。 曹博骏
新闻推荐
“待诏”,是上世纪60年代前四川对剃头匠的称呼。民国三十年代,新津县有个著名的李待诏,他剃头技艺绝佳,风趣幽默,他把美德和技艺完美地糅合,把单纯的工作变成顾客的精神享受。当时民间有句常话:“不...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