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新都新闻 > 正文

地铁5号线车辆正式亮相 预计2019年开通试运营 优雅紫来了

来源:成都商报 2018-09-12 02:48   https://www.yybnet.net/

昨日,成都地铁5号线车辆在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中车长客”)厂内启动异地调试工作,并正式对外亮相。

5号线将是成都首条采用A型8辆编组车辆的地铁线路。相比目前成都其他线路的地铁列车,5号线车辆更宽、更长,可以搭乘更多的乘客。

5号线一二期工程是连接南北端的重要线路,北起新都区香城大道,南至天府新区回龙路,线路全长约49公里,预计2019年开通试运营。

满满“黑科技”

●超大动态地图

动态地图采用43寸LCD显示屏,为国内首创最大尺寸动态地图显示屏

●减噪功能提升

车体型腔增加吸音材料,能有效降低噪音

●空调新风提升

空调新风量大幅提升,人均新风量由10立方米/时提升至12立方米/时

●风道全新材料

空调风道采用铝覆板材质,重量仅为原铝合金材料的1/3

●“上电池”也能跑

具备蓄电池牵引,可在库内无接触网条件下通过蓄电池保证运行

更宽更长

最大载客量可达3456人

相比1、2、3、4号线使用的B型车,5号线采用的A型车宽了0.2米,宽度达到了3米。”成都中车长客装配车间副主任胡玖林介绍说,同样使用A型车的7、10号线地铁采用6辆车一个编组,而5号线将采用8辆车一个编组。这意味着5号线列车不仅更宽而且更长,可以搭乘更多的乘客。

据了解,5号线车辆采用A型8辆编组车辆,是成都目前载客量最大的地铁列车。列车全长185米,宽3米,采用铝合金车体,全车定员2480人,最大载客量可达3456人,载客量较1号线、7号线分别提高69%、33%,最高运行速度80km/h。

按计划,5号线一二期车辆配车总数将达62列,列车主要大部件均由成都本地生产,进一步推进落实成都轨道交通装备本地化生产。

紫色主体

外观是四川脸谱的形象

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5号线列车外观及内饰主体颜色均为紫色。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新线部副部长张自鹏表示,列车外观及内饰设计通过对巴蜀文物元素进行提炼,采用四川传统脸谱形象,展现成都古典和现代的融合之美。

列车诸多“黑科技”也将大大提升乘坐体验感。视觉方面,列车动态地图采用43寸LCD显示屏,为国内首创最大尺寸动态地图显示屏;听觉方面,列车车体型腔增加吸音材料,能有效降低噪音;嗅觉方面,列车空调人均新风量由10立方米/时提升至12立方米/时。另外,列车空调风道采用铝覆板材质,重量仅为原铝合金材料的1/3,具有环保、节能、高效、安全等优点。列车具备蓄电池牵引,可在库内无接触网条件下通过蓄电池保证运行,有效提高检修效率。

明年拟通

全长49公里,共设41座站

昨日,5号线车辆在成都中车长客厂内启动异地调试工作。张自鹏介绍说,车辆异地调试就是在线路没修好时,模拟正式运行的环境,提前对车辆进行调试。下一步,成都地铁还将陆续开展5号线车辆静、动态调试与多系统接口调试工作。

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是连接南北端的重要线路,北起新都区香城大道,南至天府新区回龙路,线路全长约49公里,共设车站41座,预计2019年开通试运营。

5号线一二期开通后,作为成都地铁同步开通最长的线路,将在一定程度缓解南北交通拥堵情况及1号线通勤压力,同时增强天府新区、新都区的经济发展动力,为加密轨道交通线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成都商报记者 林聪 摄影记者 张直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 新都找准风口以巧搏大

新繁镇玲珑锦院。沸腾小镇:吃着火锅看水上音乐表演。锦绣田园鸟瞰图。□张平吴萍到2022,完成标准化景观农业基地10万亩,优质...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地铁5号线车辆正式亮相 预计2019年开通试运营 优雅紫来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