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英到新都四中给学生们上法制课本报记者赵文实习生胡昭月文/图
这段时间,徐全英生病了。49岁的她从事调解工作已有20年,而生病成了她难得的”休假”。1999年,30岁的徐全英从部队转业后便从事起了基层人民调解指导工作。2007年7月,已经有一个3岁女儿的她,被组织分配到了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任司法所所长。7年后,她又因工作需要,调到新都区新都街道司法所,现在担任司法所所长。多年来,徐全英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带着一副乐呵呵的笑脸,为老百姓送去法律服务,为他们调解矛盾纠纷。
为了调解苏州姑娘学会客家话
谁能想到,采访时说着一口流利四川话的徐全英也曾因为语言闹了不少笑话。
徐全英祖籍江苏苏州,转业后来到新都工作,沟通成了她的第一个问题。当年在石板滩镇,那里是一个客家人聚居地,平时交流都说客家话。一次有个群众说她“尼该个宁嗯好聊”,她以为别人说不想跟她说话,急红了脸,结果别人意思是“你这个人不好耍”。为了做好工作,徐全英不仅学会了四川话,连客家话也学会了。慢慢的,群众对这个外地姑娘有了好感,有麻烦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她。
在做好法治宣传、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工作同时,徐全英主动参与疑难纠纷的调解,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去年5月18日,徐全英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独家绝技调解“四心”工作法
徐全英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坚持把“调防结合,以防为主”落到实处,每年春耕、冬季或敏感时期做好民间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纠纷苗头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解;对排查出或已发生的纠纷案件及时介入。“民间纠纷无小事”。多年来,徐全英接手的案子除非是因工作变动不得不放弃,否则就算遇到再大困难、再难调解的情况,她也从未放弃。“以前在调解时也有当事人不理解,把矿泉水和杯子直接往我身上扔的。”徐全英说,面对情绪过于激动的群众,她总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作为一个调解员,任何时候都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只要你对调解工作‘热心\’,为民解难‘尽心\’,调处纠纷‘耐心\’,办起事来‘细心\’,一碗水端平,以诚取信,执法为民,持之以恒,相信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决不了的纠纷。”这是徐全英自创的“四心”工作法。这段时间,“轻伤不下火线”的徐全英生病住院了。照理说,她本可以好好休息,但她还是时刻关注着手中未完成的案子,嘱咐其他工作人员一定要将案情调查清楚。
聚智聚力助力健全区域调解网络
要做好调解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首先得建立好一个调解组织”,徐全英很早便认识到这一点。
多年来,她着重抓调解组织建设,在司法所建立起多层次的调解组织结构,健全区域调解网络。同时,加大对区域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重点协调、处理区域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在上级部门牵头下,徐全英参与指导全镇个村(社区)、社建立了三级人民调解机构及调解网络。结合农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和农村基层体制改革,她对区域基层调解组织进行全面调整,将一批有经验、责任心强、热爱调解工作的同志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来。
2011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具体实践中,徐全英发现,调解员待遇低、工作量大,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想招到法律专业人才更困难。“你一跟他解释这个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他们就有畏惧感。”徐全英说,她特别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和专业人才能充实到调解员的队伍中。
为此,徐全英走进基层和调解员中促膝谈心,了解调查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成都市司法局组织召开的《成都市人民调解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上,徐全英建议人调工作采取梯次保障方式,多级多部门负担经费、多种类构建调解机构、多成分落实调解员,才能有效地实践和维护人民调解法的法律效力。最终,她的意见被采纳。
坚强后盾家人理解给她更多力量
在石板滩镇和新都街道,徐全英的调解“步伐”印满了这里的道路。作为司法所长又是调解委员会主任,她常常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徐全英说:“基层发生矛盾纠纷是不分时间的,想把基层调解工作做好,那肯定要牺牲休息时间。”让徐全英感到高兴的是,家人对她的工作从来都是理解与支持。
工作这么多年,徐全英最开心的就是每次调解完,群众开开心心从她的办公室离开。看到老百姓脸上舒心的表情,她最有成就感。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及时和司法所沟通,徐全英还开通了视频法律工作室,通过网络QQ视频沟通的方式为群众普法解忧。
新闻推荐
新都区民政局 持续深化治理“微腐败” 紧盯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
本报讯(记者谭立鹏邓婧)为认真贯彻执行《成都市民政局治理“微腐败”工作实施细则》,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昨日,记者获...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