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新都新闻 > 正文

向元华:美丽乡村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6-04 01:4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吴亦铮/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提要

他曾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拥有自己的公司,收入不菲,6年前他选择回到家乡,转型为一位忙碌的村支书,每天从村东头忙到村西头,他组织修建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终于把一个“后进村”变成焕然一新的美丽村落——平坦的道路两侧紫薇花盛开,整洁的居民院落恬淡舒适,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他说,“乡村经济好了,人才想到这儿来;乡村环境好了,人才想在这儿住;用环境留住人,乡村才能真正走向振兴。”

嘉宾

向元华,新都人,四川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建筑与施工专业毕业。上世纪90年代在四川梓宁建设有限公司历任材料员、工程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和分公司副经理;2012年7月至今任成都新都区军屯镇五灵村党总支部书记。

手记

2018年5月15日

新都区军屯镇五灵村

从小在城里成长,去过几次农村,说实话,印象真算不上好。

如果说路面坎坷不平,住所陈旧简陋,娱乐基本没有这些还勉强可以忍受的话,在我看来,最难熬的,是上厕所这件事。农村旱厕那污水横流的场面,当时看着辣眼睛,现在回想很扎心。

实际上,这种农村生活污水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止我看到的那样表浅。缺乏处理的污水不仅造成生活环境恶劣,增大传染病扩散的危险,也无法直接用于灌溉,间接造成水浪费,如果直接排放到水源,更有可能造成下游和地下水污染。所以乡村环境治理,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毕竟,乡村不像城市,有专门的管网排放污水和接入污水处理厂,只能通过乡村自己想办法解决。

在乡村环境整治上,新都区军屯镇五灵村走出了一条颇有特色的道路。在这个以锅盔闻名全国的小镇村落,通过自筹资金,于2014年率先修建了独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覆盖近百户300余人。短短一年里,这个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覆盖区域,曾经横流的污水没有了,繁密的蚊虫减少了,令人掩鼻的臭味也消失了。环境的改善,让这座小村落的交通和经济也有了显著改善,不仅有了平坦的水泥路,道路两侧还种上了紫薇花、樱花和红叶李,经济结构也从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经济作物种植,并发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这个曾经的后进村,从2015年开始到今天,经济蝉联军屯镇各村之首。

“2017年,五灵村正式启动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全村801户2613人都被纳入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覆盖范围,今年6月,试点工程将正式投入使用,可以预见,那时的五灵村将更整洁、更宜居,建在五灵村中的紫薇园、绿道和民宿将吸引更多的游客……”五灵村村委会书记向元华介绍这几年五灵村的变化时,脸上充满了自豪的笑容。

说起向元华,着实是个有趣的人。

在当村委会书记之前,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从1994年开始创业,到2012年成为五灵村的村委会书记之前,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收入相当不菲。当上村委会书记后,因为太忙,公司没法管了,只好交给儿子打理,自己每天村东头村西头忙个不停。

这么做是为什么?他的答案让我感慨不已,“当这个村委会书记,你要耍能很好耍,混日子谁不会?但如果真的这样,我怕从小看着我长大的父老乡亲戳我脊梁骨。真的,要做好村委会书记其实很难,因为你处理的每一件事虽然很小,但都与村民息息相关。既然当初决定要做,我就要实实在在做出点成绩,毕竟这里是我的家。”

对话

曾经的“老农村味道”,你懂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五灵村为啥选择生活污水处理作为环境整治的突破口?

向元华(以下简称向):这要从2012年我到五灵村当村委会书记说起,那时因为五灵村位置较为偏僻,受制于交通不便以及产业模式单一,经济发展一直比较滞后。2012年初镇综合评比,五灵村成为军屯镇九个村社区中的“后进党支部”,当年年中我接任村委会书记,摆在眼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甩掉“后进”称号。用了半年时间,我们走访调研,召开村民会议,群策群力,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向,特色的民居院落是我们打造的重点。2013年,借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东风,对五灵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力整治,修通了硬化柏油路,针对一些必要设施也进行了重建与维护。到2013年底不仅摘去了“后进”帽子,而且在镇里的经济排名上升到了第五名。

2014年,院落改造进入具体实施步骤。如何改善乡村环境,吸引游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最终我们将生活污水处理作为乡村环境改善的突破口。为什么选择这个突破口?因为乡村生活污水一直是困扰乡村环境改善的顽疾,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前农村的生活污水就是直接随着沟渠排放到河里,而且家家户户修的也都是旱厕,这样一到雨季,真资格的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在这种环境下,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乡村旅游?谁也不可能到这儿来嘛。

经过多方筹措资金,我们决定先在本村龙家巷院落修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是两个部分,第一是管网,第二是处理设备。经过紧张的施工,2014年覆盖龙家巷院落93户326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利用管网修建的契机,我们还对覆盖范围内的道路也做了修缮,为乡村旅游发展做好了一个试点。

记:生活污水处理不好,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向: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对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减分项”。去过老农村的人都知道,以前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很随意,洗衣服、做饭、养牲畜,都顺着排污沟渠直接排放到河里,五灵村龙家巷在修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之前,院子周围污水横流,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夏天臭气熏天,蚊子特别多,水沟里更是遍布沙虫,一铲子下去,可以铲好几百条。这种环境下,谁还会来你这里旅游?谁还敢来?

第二,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对乡村的卫生环境也是一个“减分项”。生活污水里含有很多病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比城里要高很多。恶劣的环境还会滋生蚊虫,进一步增大疾病传染的可能性。所以在防虫防疫这一块,一直都是困扰乡村环境的难题,如果解决不好,哪怕有人来旅游了,也不会待很久,更不会做回头客。

第三,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对于乡村农业发展也是一个“减分项”。这种生活污水理论上是不适合再用作灌溉的,这样一来实际上就等于间接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就算勉强用作灌溉,对土壤,对农作物也可能存在污染,会大大降低当地农业发展的潜力和效益。

从“后进村”到“美丽乡村”

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修好后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向:改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覆盖龙家巷院落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实现了全面截污,该院落中的生活污水通过建成的专用管网,进入到60吨/日的污水处理设备,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排放,不仅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也让院落环境更加干净整洁。第二,通过对旱厕的改造,将原来的粪池改造为三格加盖污水化粪池。通过改造后使裸露于院落内的粪池美化,同时使污水更利于收集。第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可直接用于灌溉,大大节约了农业用水。第四,在修建管网的同时也修建了乡村硬化道路,为院落接待游客打下了基础。

2014年6月,五灵村获得了2014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称号,经济指标在全镇上升到了第三位,并且从2015年开始一直稳居首位。镇里种植的紫薇、樱花等苗木已初步形成观赏规模,特别是紫薇花种植区,还打造出了休闲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记:五灵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会不会扩大覆盖范围?

向:2016年底,新都区军屯镇的五灵村和龙桥镇山水村正式启动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工程。该工程于2017年动工,预计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该试点工程在五灵村包括建设总长13.9公里的管网、10座小型污水处理站,两座人工湿地,最终出水水质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可直接排放和灌溉。

该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五灵村3平方公里,801户2613人将被全面纳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可以预见,未来五灵村的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以院落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也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记:五灵村在乡村旅游上的发展如何?

向:从2014年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开始,五灵村的乡村旅游已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2014年到2017年这几年里,五灵村共接待游客150万人,越来越多的村民计划打造特色民宿,开设餐饮服务,推出特色旅游商品。今天的龙家巷院落和紫薇花公园,已成为附近颇有名气的旅游景点,大量本地和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这里有一个数据很有亮点,2015至2016年,我们接待游客30万人,当中以本地区游客为主,2016年到2017年以及2017年至今,游客数量不仅稳步提升,而且构成以外地游客为主。这说明,五灵村的乡村旅游知名度逐步打响,影响力正从本地区扩散到全国,这让五灵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许多从五灵村走出去的人又回来了?

向:是的。在我看来,乡村振兴最根本的还是在人,这当中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尤其可贵,如果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有归属感的本地人的话,那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幸运的是,随着五灵村一年比一年好,许多我们急需的本地人才,放弃了原本优厚的薪资,舒适的工作环境,选择回乡创业,为五灵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已有10余位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回到五灵村创业,他们当中年龄层次都在35岁以下,并且多为建筑规划、会计、企业管理、农业种植等方面的人才。他们回乡后不仅能够推动乡村建设,还能推动本地的经济向着多元化有序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中的党员,被吸纳进了“产业支部”,成为五灵村发展的重要智囊,自愿免费为本地乡村振兴战略献策献力。

记:从生活污水处理到乡村旅游发展,五灵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向:曾经的五灵村地处新都与广汉交界,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模式单一,因此村民外出务工已成为普遍现象,直到2012年,这里都还是军屯镇的后进村。之所以选择乡村旅游作为五灵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村委会经过走访、调研和集思广益的综合成果。

五灵村自身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这里依山傍水,环境宜人,非常适宜作为康养之地。加上2010年起引进的紫薇花、樱花、红叶李等经济苗木种植,增加了村里丰富的景观和看点,发展乡村旅游,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阵东风,就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契机,通过建设该系统,不仅有效改善了龙家巷院落环境,而且进一步完善了村中的基础设施,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

五灵村的产业转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从以往的纯农业村,逐渐转向特色旅游为主、经济种植业为辅的新型乡村产业链,不仅村民的经济收入有着显著提升,同时对于乡村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新闻推荐

让“微权力”晒在阳光下 成都市大丰街道创新立体监督模式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殷航)在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134名廉洁监督员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工作。作为基层监督的力量,这些廉洁监...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向元华:美丽乡村是这样炼成的)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