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新都新闻 > 正文

文明之花绽放香城 全力塑造品质之城

来源:成都日报 2017-09-12 01:50   https://www.yybnet.net/

品质新都

文明,塑造城市品质;文明,创造发展机遇。有着千年历史文明的新都,在新的历史阶段,迎来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之旅,接受文明的洗礼,不断提升着新都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同时,塑造新都文明新风尚。新都区以“四大文明行动”为注脚,凝心聚力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目标奋力迈进。

“时间”存进“银行” 志愿服务进万家

这段时间,天气渐凉,家住桂湖东路201号的叶秀华,每天都会去自家楼上,看看孤寡老人,陪她聊聊天,帮忙做一些家务,或者一起下楼遛遛弯。叶秀华今年也是奔70的人,还在积极从事社区的志愿服务。“现在身体还行,多帮一下别人,在时间银行多存点,将来自己有需要,别人也会帮我。”

叶孃说的“时间银行”,是新都东环路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的一个激励平台,所有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都可以存进“银行”,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也可以换取等额的志愿服务时间。

在东环路社区,就有434人拥有时间银行的“储蓄卡”,像叶孃这样的老年志愿者不在少数,楼上楼下,院落四邻,大家互帮互助。

新都区积极推进志愿者服务在社区的落地生根,全区255个村(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站点,实现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各村(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多样生动的特色志愿服务,也吸引了区内众多大专院校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川天一学院大二学设计的李玥臣,从7月中旬就每天到东环路社区,早九晚五的上班,一直到8月下旬,他作为社区娃娃的暑期班辅导老师,教小朋友们绘画、涂鸦,陪伴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期。“新都的志愿服务氛围很好,身边很多同学投身其中,搞社会课题研究,积累社会经验,并且助人为乐。”

新都区采取“社工+志愿者+居民”志愿服务模式,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建立了区域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社区服务平台,以社工队伍齐抓服务为载体,形成居民“连心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点评

新都依托社会各方力量,以破解当前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导向,大力组织探索和组织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将服务对象从困难群体向普通市民延伸,服务内容由帮贫扶困向公益事业延伸,服务主体由专业队伍向社会全体延伸。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开展顺民意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满足困难群众所需的各种服务,为百姓分忧,为政府助力。

发挥社工桥梁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两年多前,孤身一人的老吴因中风入住新都区中医院,这一住,就是两年。在达到符合出院的标准后,无奈老吴因身无分文且无处可去而长期滞留医院。新都区红十字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了解到老吴的情况后,为他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这个“治疗方案”非“医疗治疗方案”,而是医务社工的接案、介入和服务计划。首先,社工通过助人自助的专业方法,解决了老吴的基本生活需求;服务过程中,社工采用个案疏导的技巧,在与老吴的双向沟通中加强心理关怀和情绪疏导,缓解老吴长期住院的心理压力。考虑到老吴出院后可能面临的困境,社工积极链接社区资源,帮助老吴掌握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规定,为出院做好准备;此外,社工还协助老吴寻找久未联络的亲人,改善其与亲人的交流模式,重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渐渐地,老吴有了生活的信心,康复的勇气,关心他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老吴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住进了养老院,有了新的归宿、新的港湾。但他非常感念在他生病期间新都区医务社工给予他的陪伴和帮助,也感激因为社工无私的助人精神让他有继续生活的力量。

点评

新都区针对当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医务服务不足、医患关系紧张、就医期望难以满足等难题,于2014年9月在全省县级公立医院中率先引进医务社工项目试点,并逐渐推广到所有区级以上公立医院,探索出具有新都特色的“红十字+医务社工+志愿者”模式,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就医满意度,有效发挥了社会工作和志愿者在创新社会治理中桥梁纽带的作用。

全域提升 文明新风吹进村社

走在正在打造“文明村”的军屯五灵村,虽然紫薇花海已慢慢凋零,没有了花季中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但是整洁的村容村貌,景区式的环境打造,还是让人印象深刻。

产业发展对路,带来基础设施的大提升,家门口的景区为村民创造了多元的收入渠道,同时,也让五灵村吹进了文明新风尚。

村口的便民服务中心,现在多了一项功能,“花海驿站”——党员为您服务,这里免费指路,就餐咨询,寻人服务,歇脚降温,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体会到了乡村的热情。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村民自发组织保洁,花前树下,绿地草坪,只要出现垃圾,就会有村民打扫,前段时间盛花期,最高峰一天涌进上万游客,但是千亩紫薇花景区却干干净净。一位外地游客的孩子在景区与父母走散,全村村民一起寻找,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时,这位外地游客竖起大拇指说:这个新农村不仅景美,人更美。

遍布新都的美丽乡村,都在竞相展现自己的美丽与文明,清流镇结合“三美”示范建设,以法治、文化为主题,建设法治文化观光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法治文化精神。打造文学沙龙、大学生文创集市、乡村旅游集会、艾芜文化系列活动等为一体的艾芜文创交流中心,挖掘清流镇木厂会、梨花节等传统节会,将中华民俗文化精神向广大游客进行传递,展示了不一样的特色乡村旅游文化。

新都的城市社区,同样不甘落后,纷纷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都成为新都创建文明城市的一抹亮色。

曾经毫不起眼的老旧社区,通过老旧院落、文明院落、示范社区打造,现在都是特色文化上墙,整洁小区环境,开辟公共活动场所。紫瑞街社区特别聘请高校退休教师推荐书目,建居民图书馆,开展杨升庵家风家训教育,让社区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而新都通过文艺活动,引导市民崇尚文明之风,也是别具特色。每个周末的夜晚,新都人熟悉的黄桷树广场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快乐周末·百姓舞台”已经举办五年,深深扎根香城百姓心中,成为宣传新都、推广新都的一张文化名片。今年又创新道德讲堂模式,开展道德模范巡讲巡演,更是将香城大地的道德之风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每一个人。

点评

按照“先自治、后改造”模式,截至目前,新都已完成老旧院落改造311个,计划2018年至2021年,继续改造57个院落,实现城区老旧院落改造全覆盖。

新都不论是老旧院落的改造,还是新农村的建设,都重视文化气息和文明风尚的导入,让环境变美的同时,生活其间的人,也在潜移默化的全面提升。共同塑造文化新都,文明新都。

绿满香城 打造品质新都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新都人儿时的记忆中,桂湖公园就是新都城区内的“氧吧”,如今,新都的“氧吧”越来越多出现在市民身边。未来,城区内又将多一个“大氧吧”——泥巴沱城市森林公园,相当于14个桂湖公园。

“绿化全川·新都行动”紧紧围绕打造成都北部“生态屏障”的核心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山、水、林、田、湖”的生态本底和骨干路网沿线生态廊道,全域植绿,逐步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林”的香城景观风貌,逐步实现5分钟见绿、10分钟见园、20分钟见林的森林城市生活。一些市民代表被邀请感受造林增绿,全域增绿行动给香城带来了喜人变化。

“现在不管是在新都城区还是在街镇,处处看到都是绿色一片,公园越来越多,新都的绿色变化,让我们城市更宜居、宜业,确实是一座品质之城。”

点评

正在建设的泥巴沱城市森林公园,公园总用地规模为3287亩,相当于14个桂湖公园,35个体育森林公园。计划到2020年,新都区将实现森林覆盖率达23.1%,建成区人均公园面积17平方米/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2.2%。

未来的新都公园变成了“绿肺”,街道变成了“绿网”,河道变成了“绿脉”。一座生态之城、经济活力之城将成为香城新都新的对外名片。随着新都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化,市民也将享受到更多生态福利。

本报记者 洪继东

新闻推荐

大丰街道崇义社区 老中青三代联手 笔墨丹青绘历史

历史让一个地方具有厚重感和文化感,同时赋予了这里别样的温度,让每一个居住在这里的人通过历史增进与此地的感情。近日,大丰街道崇义社区历史文化墙面向大众开放,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参观。两年筹备全...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明之花绽放香城 全力塑造品质之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