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新都新闻 > 正文

国字号的首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缘何青睐新都

来源:成都日报 2015-09-11 23:22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提示

当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时代主旋律之一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系统改革也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真正让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成为考量政府的一道难题。新都区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中始终坚持公益性导向,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各项医改工作稳步推进,构建起了医疗改革的“创新模式”。

新都区先后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署深化合作办医协议,将新都区人民医院定位为“城北华西”;成为全国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县,创新提出了“3681”模式,并将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推广;构建起了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三点同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全国试点;在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率先引入医务社工项目试点,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的形式,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主导下的部门、群团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多方参与的医务社工推进机制。

天府明珠,魅力香城。位于成都北部的新都区,桂湖飘香、东湖幽静、毗河穿境、人杰地灵。

千百年来,勤劳、睿智的新都人,锐意进取,前赴后继,演绎着精彩纷呈的新都故事。新都城市日益变迁,新都区和新都人书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新都故事。今日起,本报将开设《新都故事》专栏,为您讲述新都区那些人,那些事。

古老新都的历史韵脚深厚,崭新新都的故事正徐徐展开。小事件透视大时代,小人物折射大变化,小故事揭示大趋势。若干小人物、小故事,构筑起来就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汇聚成宏大的时代洪流,从而发出最美时代声音。记者相信,本报《新都故事》专栏,定将带引您去感受新都活力、聆听新都声音、品味新都故事,为您展现一个别样的香城。

昨日下午,记者从新都区获悉,来自全国各重点医学院校、医院等单位组织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已经陆续抵达新都。12日,全国首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将在有着“城北华西”美誉的新都区人民医院召开。届时,新都区将会就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的经验和做法做分享交流。

新都区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吸引力,让众多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不远千里远道而来?国字号的首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又缘何青睐新都?近日,本报记者多次带着疑问,走进新都区,了解新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背后的故事。一张绘制清晰的蓝图也将缓缓打开,被记录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深化改革的版图之中。

故事一

院地联手

深化合作 建设“城北华西”

2014年7月2日,新都区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签署《深化合作办医协议》,正式缔约紧密医疗联盟关系,开启了华西医院首次与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合作战略关系。在众多专家学者看来,“华西医院作为国家卫计委直属的七所医院之一,与县级医院建立密切战略合作,既是一次积极的医改新尝试,更是彰显了县级政府深化医疗改革的决心。”

在外界看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新都区人民政府的合作,“诚心可鉴”。据了解,与新都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的当日,华西医院的两名博士(业务骨干和运营骨干)就正式到新都区人民医院分别担任全职副院长和院长助理;华西医院还首次选派骨干团队入驻到新都区人民医院进行项目帮扶,多位知名专家担任了新都区人民医院的名誉主任、首席专家、客座教授。

杜潇,现任新都区人民医院副院长。2014年7月2日,新都区与华西医院签约当日,杜潇就正式走马上任。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杜潇一步步见证着新都区深化医疗改革的进程,也见证着新都区与华西医院院地联手,深化合作,建设“城北华西”的进程。

据杜潇介绍,遵循着“政府绘蓝图、医院搭平台、科室结对子、医生交朋友、项目促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工作思路,新都区以新都区人民医院作为主阵地,与华西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扶持、运营管理、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并构建出了“3-2-1计划”,力争在几年内将新都区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北华西”,并最终步入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列。

何为“3-2-1计划”?新都区相关单位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给出了答案。记者看到,“3”是指“三大工程”:基础工程,拟定派遣华西科学骨干住院帮扶制度;惠民工程,拟定在新都区人民医院率先开通华西专家门诊“直通车”,健全双向转型服务链;助学工程,充分发挥华西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继续教育制度的巨大教育领先优势,帮助新都区人民医院培养学科骨干,专业带头人。“2”则是“两项建设”,加快学科能力建设和加大队伍(管理+专业技能)建设力度。“1”则是以科学与运营深度融合,助理运营绩效快速提升为内容的“一个提升”。

此外,记者了解到,华西医院还对结为联盟医院的新都区人民医院开放了“六种资源”:共享华西医院品牌、共建分级医疗体系和病人分级就医路线、帮助联盟医院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临床重点专科、共享华西医院优质教学资源、联合培养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共享临床研究平台。从“医、教、研、管和运营”等多方面帮助新都区人民医院实现提升。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新都区相关负责人说出了这样的话,“一年的合作,新都逐渐融入华西。”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进修学习、会议培训、规范化培训、提升学历、双向转诊,新都人和新都的医务工作者们有了首选——华西医院。”

此外,记者了解到,新都区还通过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形成了“两纵深、四联合”区域医联体构架,以新都区人民医院、新都区中医医院、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为龙头,以构建区域临床医学影像阅片中心为突破点,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构建覆盖全区范围的区域医疗联合体,逐步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了基于云计算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专家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努力为百姓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故事二

创新模式

全国试点 构建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新版本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罗建等四名专家在一份关于新都区构建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调查报告中,如实写到:“创新模式”的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通过帮扶式体系建设把托管医院与被托管医院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且使得百姓、基层中医药工作人员等多方从中受益,政府为百姓提供了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治疗、康复、预防、保健服务,托管医院宣传了品牌、增加了长远收益,被托管医院提高了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中医药人员得到了发展,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新都区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牌的全国第一批“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地区之一。自2013年以来,该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大力发展全区中医药事业,解决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让百姓得实惠,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百姓提供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其实,最让新都区引以为自豪的是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全国试点的进程中,“创新模式”实现了走出去。其中,“帮扶式体系托管”更是新都创新。

“帮扶式体系托管城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新都区中医院托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和村(社区)卫生站的中医药工作,对被托管方在组织管理、政策保障、人才队伍、信息支撑、考核监督五大体系建设上进行帮扶,实行区、镇、村一体化统一管理,全面可持续提升被托管方中医药服务能力。其核心是:健全三有(被托管单位有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药人员)、坚持六不变(公益性质不变、人员身份不变、职责不变、资产权属关系不变、政府投入不变、隶属关系不变)、推行八统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质量控制、统一人员培训、统一特色疗法、统一标识标牌、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绩效考核)、实现一目标(建立可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长效机制,着力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即 “3681”工程。该模式旨在探索出“强基础、管长远、保持续”的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百姓提供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

故事三

三点同心

法人治理 让医院走向自主管理

早在今年年初,继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法人治理改革试点推行两年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后,新都区再添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三家医院启动法人治理改革。截至目前,新都区4家区级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全部纳入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改革在该区全面推广。

新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法人治理试点工作与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与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使医院公益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均呈良好发展态势,将法人治理机制建成一项利医、利民的好机制。

据介绍,医院构建的法人治理组织框架包括理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理事会是医院的决策机构,由医院院长、业务副院长、职工代表、区卫计局、区财政局、服务对象代表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负责对医院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管理层由医院院长、副院长组成,是理事会的管理执行机构,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各项决策;监事会由区卫计局财务人员、法律顾问、医院工会主席、医院党组织纪检负责人和医院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对医院实行民主监督。

“新都区法人治理组织框架的构筑,为政府部门权力的下放搭建了制度平台,确保了政府实质性下放权力,把原来一些属于职能部门的管理权力下放到医院,让其实现业务拓展和内部管理上的自主决策、自主发展。这样医院自然能脱胎换骨、增强活力。”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前来参会的专家如是说。

“过去我是院长,做决策时更多考虑的是医院自身利益和发展。在成为理事会的一员后,我发现理事会的决策不仅要考虑医院自身的发展,更要综合考虑政府要求、群众需求、医院发展、医务人员权益等各方利益,突出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公益性,确保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法人治理机制试水单位,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理事会理事、院长刘旭东深有感触。“理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看起来是三个不同的点,但却劲往一处使,三点同心,效果自然就好了。”刘旭东如是说。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用人制度上探索创新的“基础编制+备案编制”制度也已经在新都区所有区级医院推行。“即现有在编人员、公招人员使用基本编制,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医院自主聘用人员占用备案编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两类人员虽然编制不同,但是同工同酬。”新都区区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两类人员的公用经费都由财政按规定拨付。备案编制与基本编制一并纳入医院岗位设置总量,实行全员岗位聘用。此外,在岗位晋升方面,所有备案编制与基本编制具有同样的职称晋升政策,一并纳入医院岗位设置总量。

从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的运行经验来看,身份不再是收入高低的门槛。“医疗人员的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已成为考核分配机制的重要核心,我们的收入分配还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合理倾斜。”刘旭东说。

法人治理机制能否激活医院内部活力,促使医院真正向民生靠齐?前不久,记者从成都市卫计委得到的一份数据给出了答案:据成都市卫计委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运营情况简报,2014年新都区二医院门诊患者次均费用为126.9元,低于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的160.5元平均水平;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5238.2元,低于全市县级公立区级医院的5664.4元平均水平。费用下降的同时,医院的就诊人数却呈上升态势。2015年1-8月门急诊诊治病人215910人次,较2012年同期上升13.92%,入院病人9275人次,较2012年同期上升16.89%,手术完成1476台次,较2012年同期上升40.17%。

故事四

专业+融合

医务社工 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

在新都区中医医院曾发生过一起这样的故事:一位建筑工人林某在施工时不慎从高空跌落,被120送到新都区中医院骨科,因为没有与工地签订劳动合同,工地施工方拒绝支付林某的医药费。一方面,患者急需治疗,另一方面巨额医药费又无力承担。医务社工了解到了林某的情况,积极地与林某及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焦虑的情绪,同时,找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督促施工方及时为林某支付了医疗费用,使得林某和医院双方受益。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矛盾都是制约医疗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追根究底,患者和医护都有责任。对患者来说,一方面身体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还担心着医疗费用给家庭经济带来的负担,甚至由于各种原因无人看护,身体的病痛加上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很容易处于一种焦虑抑郁的状态中。

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一方面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变过来,家长式的沟通很难真正触及患者的内心,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医护人员也难以做到切实深入地与患者沟通,这样必然导致患者及家属认为医护人员没有做到尽心尽力,甚至有时会觉得医护人员是在敷衍了事。

那有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呢?医务社工,似乎为这个问题的解决给出了答案。医务社工,作为既具有专业医务护理知识,又有社会工作的专业团队,实现了“专业+融合”的效果。

“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长期致力于医务社工研究的刘继同教授对医务社工重要性有过这样的定位。

新都区作为全省率先引入医务社工项目的试点,通过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下的部门、群团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高等院校多方参与的医务社工推进机制,试点成果显著。

记者在新都区医务社工试点的新都区中医医院走访时发现,医务社工的工作包括下病房走访新住院的患者,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协调患者遇到的服务问题,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就诊,还要协助处理情绪不稳或自杀病人、路倒病人或无名氏、无家属病人,以及经济困难的病人或对医疗有抱怨的病人,让患者在医院能够得到身心各方面的照顾。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定期到社区进行健康宣教等。

“对于医院来说,有了医务社工服务,能很好地丰富医院的服务内容,减少医患矛盾,极大的提升医院在医患心中以及社会上的形象。对于病人来说,有了医务社工服务,能切实解决群众看好病,为患者的需要提供各种帮助。”新都区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王瑷萍如是评价。

记者手记

让百姓享受红利的深化改革,值得点赞!

不可置否,深化改革已然成为时代主旋律,新都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涌现出的宝贵经验,实现了政府、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多方受益。更是让百姓享受到了深化改革所带来的便捷红利。这样的改革,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政府交出的答卷,是真正站在百姓立场思考和探索下的改革,值得点赞!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杨华春 图片由新都区提供

新闻推荐

英财政大臣邀川企投资英格兰 中英城镇化论坛暨北方经济增长区商业会昨日举行

英格兰北部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两地地理坐标相距万里,却因一场蓉城“邂逅”加深了相互的了解,也拉开了深入合作的序幕。昨日,中英城镇化论坛暨北方经济增长区商业会在成都市举行,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国字号的首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缘何青睐新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