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新都新闻 > 正文

加强协同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打造国家级创新型城市

来源:四川日报 2014-08-25 12:24   https://www.yybnet.net/

——解读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下)

正如政策名称所揭示的,“成都十条”的核心,是要解决协同创新的问题。

而协同创新,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好校院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校院地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有五个参与方: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社会资本。政产学研金要各司其职、优势互补、避免错位,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联动机制。”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认为。

四川大学副校长李光宪也有同样的解读:“我们一直在说,政府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职能是什么?我归纳为四句话:建机制、搭平台、引人才、搞创投。‘成都十条\’中不少条款都明确指向这些关键点,给我感觉印象深刻。”

如何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创新的同时,为“成都十条”真正落地寻找到承载载体、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实现科技成果真正就地转化运用?

对此,“成都十条”早有谋划,且有明确的指向。

□张明海

【他们这样解读“成都十条”】

如何把高校的创新力量引向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力的提升,就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成都十条”的出台,正是顺应了这个时势,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和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来促进在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我觉得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四川大学副校长 李光宪

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这方面,市长比校长更着急。“成都十条”的出台,形成了地方政府倒逼高校深化改革的局面,将有利于推动校院地之间的协同创新。

——西南交大科技园公司总经理 康凯宁

科技成果不转化、没有人管理、束之高阁,反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破解这一问题,“成都十条”提供了有益探索。

——四川大学青年教师 李涛

“成都十条”鼓励校地合作在学校周边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将极大缓解高校自建创新载体的资金困难,还会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西南交大将积极响应。目前在成都市政府的引导下,西南交大正与金牛区政府积极协商破墙建楼,建设环交大知识经济圈。

——西南交大副校长 张文桂

A

打造载体 为成果转化提供创新孵化平台

日前,在成都高新区、成华区,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已经提上建设日程。

金牛区与中铁二院、西南交大共建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新都区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双流县与电子科大、西南交大、信息工程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等共建高校院所科技产业园……事实上,近两年在成都各区(市)县,一个个瞄准高端产业的校院地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区正在有序推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6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及市级创新创业载体33家),孵化面积达169万平方米,在孵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团队近7000家。

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需要有形的承载载体。“成都十条”对于建设创新创业载体目标明确,措施精准,着力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构建创新发展。“成都十条”第三条明确:推动国内外高校院所与区(市)县共建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区。支持中心城区依托高校,共建环高校特色知识经济圈;鼓励近郊区县发挥产业和科教资源聚集优势,共建校院地科技创新产业园;引导远郊市县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吸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对经认定的上述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区,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及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据了解,这是目前成都市最高额度的单个项目科技扶持。“成都十条”还积极鼓励在蓉高校院所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利用校院内或联合所在区(市)县利用校院周边存量土地、楼宇等资源建设科技创业苗圃或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

同时,对新建载体还进行了政策扶持。“对新建并经认定的载体,自纳税年度起三年内,比照国家大学科技园或国家级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标准,给予等额的经费补助;对载体内在孵企业,自纳税年度起三年内,比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标准给予等额的经费补助。”“‘成都十条\’鼓励校地合作在学校周边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将极大缓解高校单方自建创新载体的资金困难,还会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西南交大将积极响应。”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桂表示,目前在成都市政府的引导下,西南交大正与金牛区政府积极协商破墙建楼,共同建设环交大知识经济圈。

B

多措并举 为协同创新构建良性发展环境

协同创新,需要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环境。

而这环境的内涵与外延,在“成都十条”的“词典”里,既包括校院地共建平台、共享研发资源,也包括“硬邦邦”的金融政策扶持。“‘成都十条\’为在蓉高校创造了比北京‘京校十条\’还要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反过来倒逼在蓉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只要高校努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必然会大幅提高,进而推动成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张文桂说。“成都十条”明确:支持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创新平台。支持在蓉高校校际之间以及与院所、企业共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给予200万元的资助。对高校院所新获批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 100万元的资助。

同时,支持高校院所开放共享研发资源。鼓励在蓉高校院所向成都市企业开放研发资源,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技术服务,并根据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予相应补贴。

在金融政策上,“成都十条”进一步拓宽了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融资渠道。设立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入驻高校院所创新创业载体的孵化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蓉领办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对获得贷款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担保费用和贷款利息补助。”

与此同时,为解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中的问题,自今年9月起,成都市将启动召开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区(市)县、高校院所、承担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共同参加的校院地协同创新工作座谈会。以后每季度定期一次,并形成制度。

对于“成都十条”创造的良好条件,高校纷纷快速回应。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周激流表示,针对“成都十条”,该校将积极响应和对接,启动内部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学校成立“校地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组,建立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机制;二是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三是学校指定专门的机构与成都市相关部门和在蓉相关企业对接,建立校地科技创新的沟通交流平台。

C

政策引导让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落到实处

2012年7月,成都市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的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个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任务的国有公司。“支持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我们集团的核心业务。”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少翔介绍,2013年9月开展业务以来,集团与四川大学等10所高校形成合作并签订了协议,已经投资2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入资金达70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跟进投入资金近1.8亿元,国有资金发挥了较好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政策引导,让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落到实处。“成都十条”第五条明确:鼓励高校院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

——支持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建设独立法人的新型产业研究院等技术转移、孵化中介机构,鼓励其促成国内外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向成都企业转化,按技术合同中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2%给予中介机构年度最高200万元的补贴。

——支持在蓉高校与成都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按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3%给予企业年度最高200万元补贴,按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3%给予高校研发团队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补贴。

同时,“成都十条”还对支持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在蓉产业化制定了优厚政策。“对国内外高校院所围绕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等领域牵头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在蓉产业化的项目,可‘一事一议\’,给予配套资助。”

新闻推荐

“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在四川省启动

本报讯(记者李龙俊张学文)记者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获悉,9月5日人行成都分行、四川证监局等联合举办的“金融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当天的活动是人民银行统一组织的全国性“金融知...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加强协同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打造国家级创新型城市)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