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组在施工现场进行督查,全面加强各类污染源管控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12月5日起,成都平原出现了今年入冬以来一次较重的区域污染过程,为携手应对此次污染过程,成都市主动担负“主干”责任,12月15日,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成都市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北京大学教授谢绍东等9位院士(专家),并召集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他兄弟城市: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系统第二次联席会议。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历年12月均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域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区域污染过程达2-3次。据成都平原经济区环境气象中心介绍,成都16日气象扩散条件5级转3级,差转一般;16日傍晚前后,受冷空气影响,气象扩散条件明显改善。受冷空气影响,17-18日气象扩散条件较好。从空气质量预测看,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区域污染过程是三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持续污染过程,与2017年12月相当。本次污染过程中,由于全省联动预警并在静稳持续,污染加重的过程中及时升级为橙色,降低了污染最重时段的累积速度。根据预报结果显示,16日开始增压降温,午后增风,17-20日受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良好。21-22日,污染物呈轻度累积态势。23-25日,再次进入静稳,总体处于累积上升态势,以轻度污染风险为主,部分区域有中度及以上污染风险。
由贺克斌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在会上提出了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治霾建议,根据未来时段空气质量趋势的研判和污染过程的分析结果,建议成都市充分利用各种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强化部门协同配合,重点加强移动源管控和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建议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他城市同步采取与成都一致的管控措施,推动区域协同减排。
下一步,成都市将按照专家会商意见,根据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预测预判情况,采取加强监测预警、污染治理、减排管控、执法监督、区域联动等综合性措施,会同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他7市共同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改善。
新闻链接
加强执法督查 曝光典型案例
在应对此次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域污染过程中,除了组织召开专家会商会议研究应对之策外,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也出动专项督查组加强执法督查,成都市大气办继续出动8个现场督查组,以强有力的督查手段,全面加强各类污染源管控。近期,又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
1.省厅督查组在位于温江区海林路的爱斯特(成都)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现场督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工序已停产,污水处理站在运行。废气治理设施正在运行,但紫外线灯管4个分区中,有两个分区灯管未运行;另外两个分区共72组灯管中6组已损坏,另外有一组灯管运行时在冒烟。废气治理设施中柱状活性炭表面已积水,初步判断已失效。废气在线监测设备中数采仪显示数据、分析设备显示数据、气压表显示数据存在差异。
2.成都市大气办督查组在位于锦江区锦丰三路的锦江花园安置房基坑作业工程三号基坑督查时发现,存在一台国Ⅰ机械,另有一台非道路移动机械涉嫌备案信息造假。
3.成都市大气办督查组在双流区奥园项目售楼部现场督查发现,该项目为非重点工程项目,现场未打围,未见“五牌一图”,多辆挖掘机正在进行土石方作业,未设置喷淋降尘设施,道路扬尘较大。
上述督查发现的问题均现场交由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同时成都市大气办将督查问题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督查工作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踪了解后续整改、处置情况。本报记者 缪梦羽
新闻推荐
“非比轮椅舞团”成员渭梅女(左一)、队长张利娇(左二)、徐彩艳(左三)接受专业的舞蹈老师动作指导12月9日下午,成都温江一家...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