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光(右二)昨日参观了温江泰康之家·蜀园
“温江的变化太大了!”昨日,著名词作家陈晓光(笔名:晓光)继续在温江的行程,在“田野上的歌——成都·温江晓光作品分享会”上,晓光畅聊在温江的所见所思:上个世纪80年代初,竹林小院的川西林盘是他的回忆,也曾是他代表作的灵感源泉;如今,公园林盘、绿道、新型社区、蓬勃产业,让晓光又看到了“希望”,大赞温江是“在大公园中建起一座新城”。
此外,晓光还走进成都医学城规划馆、泰康之家·蜀园等点位,详细了解温江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的确,自古以来,绿色就是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公园之城:
“在大公园中建起了一座新城”
6月27日下午,晓光走进了位于温江公园内的光祈纪念馆。光祈纪念馆是为纪念现代中国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所建。通过照片、文字等资料,在纪念馆负责人的介绍下,晓光细细了解王光祈的学习、工作轨迹,不时发问,兴致盎然。尤其,在看到王光祈诞辰纪念活动的签名册时,晓光细细辨认着签名册上出席的嘉宾的名字,不少都是他熟悉的知名词曲作家。
在“田野上的歌——成都·温江晓光作品分享会”上,晓光和大家分享他在温江的创作情况和不少有意思的故事。“我在温江看到,家家院落周围都栽着竹子,创作了一首《竹林小院,我的家》。”这是晓光在温江创作的第一首作品,“竹门竹楼竹篱笆,娃娃门前骑竹马,老人院里泡竹茶”,生动地描写出了当时温江林盘下的川西民居风貌。
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温江已经先行先试,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晓光在温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灵感不断涌现。“和一位喝酒的大爷聊天,他说生活好了,小孙子的嘴上也有油了,我听到很有感触,就写了一首《这年头》。”
晓光一直强调,这次温江之行,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温江的变化太大了!”晓光讲起一个细节:前日,他走进温江多个村、社区,“在农村转了一天”,鞋上都没有挂泥,“整个温江给我一个感觉,是在一个大公园中建起了一座新城。”
健康之城:
培育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
晓光的感叹,与“成都金温江 健康花园城”一脉相承,这一切更缘于成都绿色发展制度体系的构建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优先绿色发展。据了解,成都正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出台《成都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
成都医学城规划馆也是晓光昨日行程之一。看沙盘、听讲解,晓光对成都医学城的发展情况非常关心。温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座全域专注深耕大健康产业的城市,温江区从医学、医药、医疗融合发展,到大力推动生物技术、医疗人工智能、价值医疗、全程健康、医药工业4.0健康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趋势的发展。“温江区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要为民众提供最优质的健康生活解决方案。”
随后,晓光参观了泰康之家·蜀园。作为为民众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的代表项目之一,泰康之家·蜀园今年初正式落成,致力打造一个国际标准医养社区。该项目采用“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创新型医养融合模式运行,入驻居民可畅享医养融合、候鸟连锁、文化养老、居民自治的特色生活服务。
在这里,晓光对居民在蜀园的生活非常感兴趣,“每位老人要交多少月费”、“老人们每天都有些什么活动”,他详细地向运营方了解着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细节。“这是一个有前途、具有前瞻性的事业。”晓光透露,他认识的几位文艺界前辈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同类项目中安享晚年。
据了解,发展大健康产业,温江布局建设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大专业化产业园区,全力做强承载、要素、服务、环境、政策等五维支撑,着力培育让高校、企业、人才“想进来、宜生存、离不开”的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形成“三医融合、三区联动、三业共兴”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温江已签约产业化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到676.6亿元。下一步,温江将围绕构建“三医两养一高地”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推进项目建设,支撑起温江城市愿景。 成都商报记者 刘友莉 袁勇 摄影记者 王红强
新闻推荐
温江区柳城街道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凌平: 老旧院落治理要挖掘特有文化 避免硬件好软件缺
“目前,在老城区还存在大量老旧院落,基础设施配套缺失、秩序卫生脏乱无序、各类安全隐患凸显的问题,特别是院落居民自治意识...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