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跻身国家城镇体系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成都担负起 “国家使命”。同时,省委亦对首位城市“一马当先”寄予厚望,提出了“五个转型升级”“五个新作为”“五个新突破”“抓住六大历史机遇,完成六大历史任务”等重大要求。
责任即机遇。立足新起点,承担新使命,成都激流勇进。
一年时间,成都确立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157”总体思路,城市空间、城市动力、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民生、城市治理等,面貌焕然一新。
3月1日,随着一声汽笛,满载吉利汽车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第一次驶向白俄罗斯,加上之前已经开通的中线(成都-波兰)、南线 (成都-土耳其),南、北、中三条国际物流大通道,面向欧洲,三箭齐发。
同一时间,在地图坐标标注为“成都简阳”的地方,一项浩大的工程也在快马加鞭地向前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国内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其建成后,成都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我国第三个拥有两座国际机场的城市。
从陆上到空中,以成都为起点的新的丝绸之路正加快编制成网。
“蓉”耀丝路,由此开启。
□本报记者 张守帅
蓉
·新格局
一头是过去,一头是未来。
成都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串起了两个“中心”:一端是建设中的“成都中心”;另一端是争创中的“国家科学中心”。
成都中心所在地,是历史上的成都心脏所在,根据去年8月公布的规划方案,在打造世界级中央公园的同时,这里还将复兴历史遗存和“昔日盛景”。以此为起点,正南25公里外,则是依托成都科学城争创的“国家科学中心”,同样是心脏,那是未来成都的积蓄转型创新力量之地。
两个“中心”,形象地诠释了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推进的“双核共兴、一城多市”格局。新布局,传递出成都要打破“摊大饼式”“走廊式”“单极核”传统城市发展模式。
繁荣在主城,实力在新城。圈层概念遂不复存在,代之以“哑铃”两端与网络城市群的共同崛起。
一座城市的兴起,交通是基础,更是民生。
不久前,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温江举行,温江区由此将迈入双地铁时代。疏解中心城区功能,成都着力将轨道交通作为公共出行的重要手段。“中心城区加密成网,成都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两核互联加强,放射骨干形成,全城基本覆盖”——按照这一发展方向,成都确立了地铁及有轨电车到2020年完成建设运营里程“650+”的目标。
目标已不遥远:2016年,成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约400公里,建设力度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成都将确保完成在建地铁13条400公里以上、有轨电车59公里,全年实现在建总里程459公里。
一座城市的兴起,居住者的舒适度是最好的温度计。从遍布大小城区的城市公园,到城市音乐厅动土开建,再到“花重锦官城”与“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的相继启动,这是人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成都生态”。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地下长龙延伸,地面新城崛起……这也是首位之城的天府新气象。
蓉
·新动力
2月10日,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启动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将累计超过100亿美元。一周后,成都一季度45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71个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817.85亿元。
一座城市,根基在于产业。作为一个1600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难以离开现代产业经济的支撑。成都将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近远郊县要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2016年,成都实现工业投资2246.2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技改投资1956亿元,同比增长38.7%,双双领跑全国主要城市。对标产业前沿,成都正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辐射力、中西部带动力的“航母编队”,造就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食品等一批过万亿、过千亿的产业脊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甚至有望跻身全国乃至全球第一方阵。
成都还面临一重考量:既要构建高端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又要培育和转换城市发展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力城市。
创新与创业,成为这座城市最为鲜明的特征。
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购物天堂、国际会展名城……成都牢牢把握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等机遇,将城市动力切实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
这是一种理念,要让创新创业者“宁肯在这里‘蓉漂\’,也不愿意离开成都”;这是一种视野,打造全球首个创新创业全要素交易平台,让创新创业的在这里充分活跃;这是一种决心,兴隆湖畔,最宝贵的地段被用于全力发展基础科学,建设成都科学城;这更是一种智慧,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成都出台了科技创新“新十条”“军民融合十条”等一系列政策,在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军民融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开全国之先。
数据是最好的回答:全国每新登记50家市场主体,就有一家在成都。
蓉
·新区位
四川自贸区即将挂牌,成都是主体和核心。
2016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70.2亿元,同比增长7.7%,总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领先者,更应肩负带领之重责。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交汇点,成都不仅是成都的成都,更是四川的成都、中国的成都。“站在月球看地球,站在珠峰看成都”,成都以此胸襟加快建设“两港三网”(国际铁路港、国际航空港、陆上物流网络、空中客流网络、空中物流网络),以期彻底改变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变成连接泛欧泛亚地区的国际物流贸易桥头堡。
通道渐次洞开,带来大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去年,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604万人次,通航城市209个,开通航线270条,国际(地区)航线95条,货邮吞吐量61万吨,跻身世界机场排名前50强;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达57万标箱,位列全国第一;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开行460列,开行数量跃居国内首位,占国内中欧班列总量的26%。
成都的发展,引来世界瞩目。
迄今,驻蓉领事机构已增至17家,国际友好城市增至32个,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78家。
重大国际展会也来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相继在这一年举行;重大投资项目来了——这一年,成都签约3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17个;重大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中德、中法、中韩、中古、新川……以“中国-欧洲中心”项目为代表的一批国际交往中心载体正拔地而起。
这是一次纯粹的用“脚”投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版的杂志——《国家地理旅行者》最新推出2017年21个“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成都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城市。
新闻推荐
为切实做好迎接四川省环保督查组近期对成都市开展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确保环保督察工作顺利开展,温江区城管局采取三项措施压落实环保督察迎检工作。一是加强值班值守。制定温江区城管局环保督察迎...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