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开始,温江区500户家庭就“合谋”干着同一件事儿——执行“家庭公约”。家庭成员对彼此最讨厌的三件事是什么、在家里最高兴的三件事又是什么、希望家里人能为自己做的事有哪些……家庭成员的“告白”都白字黑字地被记录在了家庭公约上,由“法官”督促家庭成员改进。昨日,在温江区“家庭公约进万家”活动上,八户家庭通过情景剧的方式,现场表演了参与“家庭公约进万家”活动后家庭成员的成长故事。
·“家庭公约”是啥?
一本“秘籍” 温江500家人都在用
“我最讨厌犯了错,妈妈提醒太多”“我最希望能出去和同学玩”“我今后要多做点家务,让爱人轻松点,陪儿子时间多一点”……翻看温江区这500户家庭的《家庭公约》,记录的都是这样一些简单琐碎的心情告白。
“《家庭公约》就是一本规范家庭成员的工具书,由家庭成员共同写下彼此在家最讨厌、最高兴、最渴望的三件事,并通过协商、每月制定一个渐进式目标,由‘家庭法官\’监督,让彼此听到对方的心里话,从而改善沟通模式。”温江区妇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3月份起,温江区召集500户志愿家庭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和践行,同时,温江妇联还招募了50名家庭社工,走进10所学校、10个镇街,陪伴志愿家庭一起学习公约、分享公约、践行公约。
“每月家庭成员还要根据家庭公约制定的家庭目标召开评定会议,检测家庭成员是否达标,不达标就会以做家务、扣零用钱等形式进行‘惩罚\’。”该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家庭成员培养出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儿童成长过程中品格的培养、亲子关系的改善。”
·推行效果怎么样?
家长迷电视时间少了 孩子迷游戏的借口少了
在温江区公平学校三年级学生段乐言的家里经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奶奶看电视看得十分入迷,段乐言玩手机游戏爱不释手。专心做家庭作业,对段乐言来说很困难。每次当奶奶大声质问“为什么不好好做作业?”,段乐言往往以“你都看电视,我为什么不能玩游戏?”“顶”回去。因此,也常常气得奶奶直抹眼泪。
看到婆孙俩这种情况,段乐言的父亲段启义除了指责儿子外也无计可施。今年5月,段启义知道温江家庭公约招募志愿家庭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参加了。“啰嗦、看电视入迷”是段乐言最“讨厌”奶奶的地方,而段乐言“做错事还要找理由”也让奶奶很不喜欢。在家庭公约上,婆孙俩将对对方不满的地方都一一写了下来。第一个月的家庭法官由段乐言担任,爸爸段启义则是家庭顾问。自从有了公约,婆孙俩就犹如有了“紧箍咒”。“每当我想发脾气时,孩子就说有家庭公约,我只好强行冷静下来,我不能违约呀!”奶奶说,家庭公约试行一个月后,她看电视时间也少了,和孙子一起看书的时间变多了。而最让家人欣慰的是,段乐言的借口也越来越少了。“现在做错事他会主动认错,不找借口了。”在昨天的“家庭公约进万家”活动上,段乐言还和爸爸段启义一起通过生活剧的形式,将家庭公约给家庭带来的小故事表演了出来。
成都晚报记者 陈利 (图由温江区妇联提供)
新闻推荐
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日前揭晓,评选出“健康四川——大美医者”12名,提名奖18名。其中,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为成都市级公立医院唯一获得“大美医者”殊荣的医生。温江区人民医院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