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本报记者 开永丽 夏修露 赵文 兰楠
迈入2016年,又是一个崭新的开端;回眸2015年,四川省政法工作亮点纷呈。
这一年,每一名政法干警都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这一年,我们一起见证了政法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也分享了政法工作的成绩和荣耀。让我们再次回味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个镜头,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1
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各地落实县(市、区)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将相关部门服务群众的资源整合进网格,提升网格服务管理实效。全年累计办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各类事项596万余件。
镜头
“成都市成华区将全区103个社区划分为748个网格,并建立起了1600余人的网格员队伍,每天双巡入院、随时入户问需,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事情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网格员及时向上反映。”成都市成华区综治办综合科科长邹明权介绍。“网格化管理是西昌大平安建设的有效抓手,它能实现从重结果管理到重过程管理的转变;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从复杂化管理到简单化管理的转变。而实现这三个转变对西昌的长治久安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西昌市委书记李俊表示。
2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依托科技现代化、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建设,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推进“一标三实”、“红袖标”系列工程建设,试点推动农村公共视频联网入户的“雪亮工程”,推进平安智慧社区建设,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4%以上。
镜头
“感受最深的就是安全感增强了。现在天网监控应该是100%全覆盖了,小区张贴着社区民警、社区网格化管理员的头像、电话等信息,有啥事不需要像以前跑到派出所去,打个电话就行。”近日,谈起对社会治安的感受,成都市民敬先生由衷地说。“每天要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巡查,发现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就帮助大家解决,不能解决的就给民警、相关部门打电话。”张清林是成都市成华区虹波路某小区的门卫,同时也是 成 都 20万“红袖套”工作人 员 中 的 一个。除了门卫本职工作,张清林还是片区的信息员、治安员。
3
服务经济新常态
强化经济发展风险预测预警,组织开展打击经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整治,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促进平等竞争,有力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
镜头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营难度加大,法律纠纷不断产生。自贡两级法院坚持主动、经常、及时、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加强诉非衔接,积极为企业办实事,拓宽工作渠道,改进工作方式,主动联络人大代表,收到了较好的实效。”省人大代表,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傅刚义坦言。
4
推进从严治警
以“守纪律、讲规矩,做忠诚卫士”为主题,确定29个监狱为廉政教育基地,组织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以案说法,开展教育2500批13.4万人次。督促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为司法行为设置“高压线”、建起“防火墙”。
镜头
“这次真的’逗硬\’了。由于检察院对我分管的一起案件提出了异议,在经过调查确认事件后,局纪委找我谈话。最后对我作出了扣2分的处理,我因此不能参加当年的评优评先。”简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成勇在局里算是一位有威望的老同志,已在警察行业从业13年多的他,第一次被局纪委找去谈话。这次事件后,成勇所分管的领域再未出现过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简阳市公安局在辖区内所有民警中实施如同驾照扣分一样的制度,民警因过错被扣满12分后,将面临清调、辞退或开除处理。“现在到公安机关办事,程序更公开了,民警态度也非常好,我觉得非常满意。”一位前来公安局办事的市民这样告诉记者。
5
立案登记制
四川高院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和配套制度,依法保障和维护当事人正当诉权,法定期限内立案率100%。
镜头
“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对保障诉权、加强司法的人权保障、减少信访案件数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成都律师马坤说。谈及立案登记制正式实施以来的变化,马坤表示:“效率更高了,非常便捷,立案真的不再难了。”“对于群众前来立案的,成都中院全部启用正式‘登\’字案号,并向群众发放相关法律文书专用模板。”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成都的陈先生曾因借贷纠纷前来立案,但相关资料没有带齐,工作人员详细告知需补充哪些资料后,向其出具了《材料收据》。对此,陈先生连声称赞:“法院这样做很好,免得我跑冤枉路。”
6
庭审实质化改革
细化法庭调查、证据开示、法庭辩论等流程规范,强化对刑事被告人
诉讼权利的制度保
障。推进重要证人、
侦查人员等关键
人证出庭作证,
严格依法保障
律师举证质
证、辩论辩护等执业权利。
镜头
“在法庭上念宣誓词的时候,感觉这样的形式可以促进规范执法,公正办理每个案子。”谈起第一次作为办案民警出庭作证的过程,民警小周坦言。“对抗式审判,对公诉人在庭上交叉询问证人的技巧,以及在不干扰公安办案的情况下提前介入、侦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市温江区检察院检察员王磊表示。“法院的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工作,有力克服了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侦查中心主义、案卷中心主义等痼疾。有力保障程序公正,用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有力保障结果公正,防范冤假错案。”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毅说。
7
落实司法责任制
围绕落实“让审理者裁判,有裁判者负责”,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明确合议庭、法官和院庭长职责,推动院庭长直接办案,确保优质审判资源向办案一线集中。全年由独任庭、合议庭直接裁判案件98556件。
镜头
“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是对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培养法官的专业特长并保持相对稳定,达到简案快办、难案精办的目的,专业化审判的推进对奋战在审判业务一线的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审判岗位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法官、民七庭庭长张闻武说。
专业化审判推行以来,该院年轻法官更是成长迅速,正如少审庭法官闵筱在《专业化审判规程》后面写的法官感言那样:“专业审判是司法发展的趋势,法官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专注于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能在较短时间内累计相应的审判经验与技巧,也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庭前调查和庭后教育工作,提高审判效率。”
8
推广“诉非衔接”
深
化多元
化纠纷解
决机制改
革,在全省
推广眉山法
院“诉非衔接”
经验。中央改革
办将“眉山经验”
选为党的十八大以
来30个改革成功案例之一。最高法院专门在眉山市召开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现场推进会,向全国法院推广四川“诉非衔接”经验。
镜头
“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我心服口服!”眉山市民张清秀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的那一瞬,怨气消散了。长期困扰自己的一桩物业纠纷,因法院委托一家物业调解组织出面调解,由当地房管局物管科负责人主持,短短两个小时,张清秀便与对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第一次来法院,心里确实没底。诉讼辅导挺有必要。”市民汪先生因纠纷案件到青神县法院办理诉讼手续,在该院建议下,他先参加了诉讼辅导。很快,他便同意通过调解解决纠纷。“诉讼辅导就是要走近当事人,想方设法地去化解他们心中的疑问。”眉山市中院诉讼辅导中心主任辛利平说,当事人在接受诉讼辅导后,基本能消除与法官的对立情绪,避免当事人因对相关法律条文的不了解而将败诉的不满指向法官,进而产生新的涉诉信访案件。
9
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
坚持
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全面加强检察机关的司法规范化建设,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全面排查2013年来办理案件,对存在不规范情形的7146件案件、9项45个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和挂销号制度。
镜头
“现在复印案件卷宗很方便,向检察院反映的一些问题都能得到合理解决。”对于检察机关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律师杜伟深有体会。
同样对此深有体会的还有老百姓。“这次因为儿子的事情到检察院来,接待我的检察官很热情很负责,必须要给专项整治活动点赞。”成都市民苏大姐说。
10
惩治职务犯罪与加强同步预防有机结合
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强化职务犯罪同步预防,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全年查办职务犯罪375件479人。同时,结合个案开展预防调研,提出预防检察建议127件。
镜头
“看到贪官被惩处,我们觉得很解气,希望法律更加完善,让这些官员不敢贪污受贿。”针对近年来不少官员被依法查处的现象,成都市民王女士说。“我们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省检察院反贪局综合处处长顾斌说。2015年以来,省检察院制定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坚持惩治职务犯罪与加强同步预防有机结合。
1、网格员尹新梅和邓维芳进社区为居民上门服务2、检察开放日活动,市民走进检察院3、阿坝公安局统一发还盗抢车辆4、四川省法院司法警察理论知识“比武”5、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6、“法律七进”中开展的送法进乡村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温法宣记者郝飞)温江一公司以1.5%至2.1%的高月息为诱惑,向132人非法集资达2787.5万元,温江区法院日前依法审结该案,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该公司负责人有期徒刑1年2个月。2013年12...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