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杰 本报记者 胡敏 庞莹
《四川省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近日出台,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提出要构建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援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等服务。
事实上,四川省一些地区已迈出了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的探索步伐,但连日来,记者探访成都、南充等地居家养老“孝行通”服务平台发现,老年人对此关注度并不高。怎么让“孝行通”通进千家万户?记者展开调查。
【困惑】 用“孝行通”手机的老人少
“有了这个手机,需要什么帮助只要长按‘帮助\’键,立马有人来为你服务。”在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南街社区孤寡老人李素珍家,主人给记者讲解“孝行通”手机的用途。
“‘孝行通\’救了我的命。”李素珍说,有一次她上厕所突感腹痛,赶紧拿出“孝行通”手机按下了“SOS”键,十几分钟救护车便赶到,避免了危险。居家养老“孝行通”服务平台,专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预约挂号、助裕助洁、预订送餐等服务,但这样一个很方便的新东西,却并未受到老年人欢迎。
来到金牛区银沙社区居民黄玉书家里,记者见他正在用“孝行通”手机接听女儿电话。今年83岁的黄玉书,拿到“孝行通”手机半年多了,除接听电话外,其它功能一无所知。南充顺庆区今年10月开展了居家养老“孝行通”服务。当地民政部门表示,“孝行通”平台使用率较低,开通以来只有少量服务呼叫。“孝行通”在成都也遭遇相似的困境。在居家养老“孝行通”服务中心总部记者看到,接线大厅有60个席位,值班的只有10余名工作人员,有的还在聊天,没有想象中忙碌。该中心总部负责人陈晋介绍,运行近两年来,平台已辐射了全省18个市(州),集合了4万余商家,虽有用户22万人,实际使用的人却很少。
【解惑】 “孝行通”平台延伸服务必须跟上
为什么使用“孝行通”的老人并不多?“一是老人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二是平台的延伸服务还没跟上。”陈晋坦言。
金牛区银沙路社区的陈和安老人认为,目前这一平台只是个“中转站”,服务没有延伸,对老年人来说依然不便。比如医疗服务方面,只提供了预约挂号服务,但是陪同看病、帮助取药、住院陪护等方面的服务并没有跟上。加之,此平台提供的生活服务基本都要收费,这影响了老人选用。家住南充市平城街社区的陈世富老人表示,“家政服务、购物、送餐等都需要钱,这样的消费好像没必要。”
针对老人们的抱怨,陈晋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延伸服务,实现一个电话解决一系列连锁问题。平台将吸收更多公益性或半公益性服务商加入,减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支出。
顺庆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张茂林认为,还需加大宣传力度,让拿到“孝行通”手机的老人知晓各种服务功能,并能熟练操作。目前,顺庆区民政局正组织工作人员入户指导老人正确使用“孝行通”手机。
张茂林还认为,“孝行通”只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服务延伸模式,居家养老服务不能全靠这个平台。更多的是要在居家养老补贴、政府购买养老社会服务等方面着手,给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的居家养老服务,并加大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的补助和建设力度。
新闻推荐
四季皆精彩全年无闲期——□本报记者冯超颖朱丽李晋平春天,不仅让人“春眠不觉晓”,更是百花齐放、桃红柳绿、阳光和煦,一派催人出游的景象。3月18日,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春季)暨第十二届中国...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