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温江新闻 > 正文

桂花树市场低迷换个思路 柳暗花明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9-24 09:2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傅耕 张飒 蒋君芳

九月,正是桂花飘香时节。几年前,每年飘香的桂花并没有入祝鸣川的眼,要么任其自然飘落,要么以一斤几元的价格,卖给外省来的收花客。但现在,祝鸣川十分宝贝这些桂花,“没有它们,我的桂花延伸产品就做不出来。”

温江是桂花树种植的主要基地,全区大约有五万亩桂花树。但近年来,桂花苗木市场一路走低。以树径10公分粗桂花树为例,其价格已从2013年的1800元左右一株,下跌到目前的400元左右一株。低迷时期,除了低价销售外,一些肯动脑子的种植户,开始尝试走新路:开发延伸产品,一树多用。

祝鸣川是温江区一位老资格的桂花种植大户,树径10-20公分的桂花树就多达5万棵。秋季是桂花苗木交易的旺季,但祝鸣川最关心的不是市场上苗木的价格,而是成都的天气,“如果明天早上不下雨,我们就要开始摘桂花了。”9月23日,祝鸣川这样对记者说。

2011年桂花盛开时,祝鸣川也尝试过把盛开的桂花制成干花销售,但并不成功。总结失败的原因中,有一条与气候有关,“我们的品种主要是八月桂,八月开花,这个时期成都雨天多,空气湿度较高,花收集后,变质速度非常快,很难保存。”

但失败并没有彻底打消祝鸣川打桂花的念头。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祝鸣川接触到了来自台湾的桂花乌龙茶,并促成了他的台湾之行,“没想到用桂花可以制作成这么多的延伸产品。”

祝鸣川准备在9月24日当天,开始采摘桂花,为此他特意聘请了30多位农民。为了延长花的保存期,他特意选在桂花还未完全盛开的时候采摘。花采摘下来后,会通过不同途径变成延伸产品,其中一种是直接制作成桂花酿:把采摘下来的花用开水过一遍,消毒杀菌,然后用冷水过一遍,再与白糖等放在一起封罐,发酵一个星期后就能制作成桂花酿,“吃面包的时候,可以刷上一层,味道很不错。”

除了制作桂花酿外,祝鸣川还找到了邛崃的茶园跟自己合作,一起制作桂花茶系列产品。不过相较于第二产业的转变,祝鸣川更希望能在第三产业上有作为,“我们可以引进一些四季桂栽种,建立桂花博览园,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实现从种树卖树,到种树卖环境的转变。”

虽然已经坚定了要走桂花延伸产品的路子,但祝鸣川并不急于求成。在他看来,未来5年时间,桂花苗木的产值仍然会高于延伸产品的产值,“延伸产品市场的培育需要时间,在这过程中可能也会碰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大量资金作支撑。”

在温江的桂花树种植户群体里,忙着转型的,并不只有祝鸣川一人。

9月22日,记者在温江涌泉街道见到王燕时,她正忙着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发货,一个个包裹里装的都是桂花面膜,“这个产品我们刚刚推出一个多月,反响很不错,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给我们下单。”

15年前就在温江种植桂花树的王燕,在2005年就开始了转型的思考,“2005年的时候,桂花树的价格下跌得比较多,我想这种价格波动肯定不会是一次,因为桂花树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开始与自己的团队一起摸索桂花油的提炼,经过十年的探索,已经成功获得了桂花油提炼方面的国家专利认证。

现在,王燕就不再从事桂花苗木买卖业务,一心一意研发延伸产品。目前,她已经推出了桂花面膜、桂花精华液等延伸产品,“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必须走在前面,占领市场。”

微评

从种树到卖延伸产品

□来井

眼下,花木市场不太景气,面对低迷的市场,有的花木种植户不得不心痛贱卖或者砍掉。如何让精心经营的花木有另外一种活法,这是不少花木种植户急需寻找的生存之路。近日,记者对温江花木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有头脑的花木种植户已开始从单纯的种树卖树的传统思维方式跳出来,背靠大树转换发展思路,寻找新的商机。

本文中采访的两位桂花种植户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紧盯盛开的桂花,在寻求转型中积极延长其花的产业链,开发出一批与花相关的高端延伸产品,有的已投放市场,反响不错;有的正在谋划,前景看好,正在实现着从种树卖树,到种树卖延伸产品的转变。从他们的转型中可以看到,在发展困境期,只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仍就可以寻找到一线生机。

作为全省有名的温江花木基地,像这样的示范户还较少,究其原因,是众多的花木种植户缺少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有力支撑,因此,政府与花木协会和花木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对花木种植进行必要技术培训和抱团发展外,更多是要他们在产业链上转变观念,在花木的延伸产品中寻求新的发展,只有这样,在不景气的花木市场中才会活得有生气,在困境中仍会发现生机一片。

新闻推荐

“互联网+农业”≠电商下乡

人人开店村村电商的喧哗背后,农业信息化亟待走出认识误区“互联网+农业”,早已站上风口。一年来,面对未来蓝海,不管是淘宝、京东等巨头还是赶街等新秀,从集体“刷墙”到设置服务站点再到开办电商产业园...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12月 2785亩将入市2015-12-10 08:58
猜你喜欢:
评论:(桂花树市场低迷换个思路 柳暗花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