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让田地“归位”——
“这两块砖头是我放的,用它们在田坎边作个标记,就算是把田‘还\’了。”3月18日,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铁篱村的村民赵文英领着记者到地里,去看才做好的“新地界”。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这块地的“主人”是铁篱村9组村民陶明启,可实际上近三年在地里种树苗的人却是赵文英。像这样的情况当地还不少。原来,2009年和盛镇就完成了土地确权,但部分被调整的土地存在花木搬迁难度大、调整前已租用等情况,农民彼此间自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田块交接。
不过,期限到了,“还田”的事却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引导、帮助农民履约,让田地“归位”,当地想了不少办法。
□本报记者 罗敏 刘莉
花木之乡的“特别契约”
2009年,和盛镇开展土地确权,经过大家的共同确认,各家都拿到了“五证一卡”。铁篱村600多户人家中涉及到交接田块的就有200多户,这让不少村民犯了愁:“现在正是树苗的生长期,咋个调嘛?”
如果是种粮,一季收割后就能调田,可温江是出了名的花木基地。“全村2200多亩土地,90%以上种的是花木,要调田,这些花木没地方可移栽,移栽了也不容易成活。”铁篱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忠说。
村民也不愿意轻易卖掉,赵文英算过账:“比如桂花树,胸径8公分的每棵卖800元,两年后长到10公分,就能卖2000元。”
为此,赵文英与陶明启约定,将田块交接的时间延后。这成为当时的普遍作法,村民间约定的时间,短则一年,最长的是三年。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都明确了权属,凡是约定延后还田的,我们也都指导并见证他们签了合同。”当时,陈大忠带着两委成员反复给大家开会讲政策、讲法律,就怕到后来村民不执行。
但陈大忠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村民曾明飞当年与堂哥曾明东自行协议:1.6亩地在2013年内划归,可如今曾明飞却反悔了。曾明东上门沟通了好几次也没成功,一气之下将曾明飞田里的花木连根拔起,两兄弟成了“敌人”。
村主任何仁斌组织各个小组开会,感觉阻力挺大,一个应该还田的村民,竟然当场掀了桌子转身就走。9组的组长余学群则发现自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给村民打电话不接,路上遇到了装作没看见,就怕说还田的事。”
解决矛盾讲“理”也讲“情”
不少拒绝还田的村民以“家里经济困难”为理由,在何仁斌看来,这或是一个突破口。“解决农村的矛盾,既要讲理,也要讲情。”何仁斌说。
村里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委会成员、村组议事会成员、党代表共同组成的“群众履约协调工作组”,同时建立起三支队伍——经济帮扶队、民生解忧队、民意代表队,由村两委、党代表、户代表、议事会、监事会和村组经济合作社成员构成。“这两年花木行情不是很好,经济来源受影响,新添了个女儿,又增加了支出。”了解到曾明飞的想法,经济帮扶队把他家的花木优先纳入村组经济合作社销售名单,合作社派相关专业人员指导标准化种植,又特意为曾明飞申请了相关补贴。
看到弟弟有意还田,曾明东也表示,愿意以市场价购买田上种植的花木,两兄弟终于言和。
赵文英的小孙女因为户籍问题,上学遇到困难,民生解忧队就帮她向镇上反映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这让赵文英也十分感动,主动还田。
一些田块还在流转中,民意代表队召集党代表、户代表和议事会、监事会成员开会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既不还田又不分租金,租金可由第三方暂时代收,民意代表队对其进行监督,按比例分到实际应得农户手中。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不认可的村民可向群众履约协调工作组提出异议,再召集村民代表投票决定。如此一来,理亏的一方也不得不还田。
截至目前,铁篱村已完成64户田块划出户、72户田块划入户,涉及田块118.48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蕾)假冒警察在网站上招摇撞骗,同时和4名女子“耍朋友”,身无分文的熊某周旋在受害人之间,骗取钱财20余万元。3月27日,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涌泉派出所通报了这起诈骗案。目前,熊某已被警...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