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域成都的地图,在成都市二三圈层中,温江的面积无疑是最小的。然而,就是这277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屡创“第一”:它是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中国西部第一个“国际花园城市”……
时间跨入2013年,温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在成都市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中,温江被纳入规划的4个大城市当中,规划城市人口超过50万,将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
于成都而言,这是近年来城市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大城市带大郊区”的路已行至关键处,单中心城市向“全域成都”多层次空间体系的大都市区转变,城市重要功能正在圈层间进行重构。
省委对成都提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具有丰富内涵的国际化城市服务功能,必然需要再次选择合适的承载地。
谁能肩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温江,将以成都西部副中心的姿态,成为与之“携手”共同进步的重要角色。
□刘莉图片由温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城西副中心:
全球视野下的温江定位
为什么是温江?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将视野放得更大一些。
放眼全球,不乏国际化大都市关于副中心的“经典案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东京就开始实施三轮“副中心”战略,以解决交通拥堵、人口密度过高等问题。以副中心之一的原宿为例,如今已成为东京都西部最重要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仅以新宿站为中心,半径为7000米的范围内就聚集了160多家银行。
几乎就在同一年,法国的拉德芳斯被规划为首都巴黎的副中心。彼时,拉德芳斯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半个世纪之后,它变成了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商务中心,被誉为巴黎的曼哈顿。
由此不难发现,城市副中心所蕴含的发展机会。但并不是所有与中心城市靠近的地方都有机会成为副中心,立体便利的城市交通、配套完善尤其是商业配套,是上述副中心的共同特点。
回头看温江。光华大道、芙蓉大道、成温邛高速等干线通畅,16分钟可到达成都中心城区,25分钟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以至于有人说,不过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开启温江通往世界的旅程。同时,区内建成等级道路885公里,密度达319公里/百平方公里,所有镇、街、社区100%通等级公路,达到东部发达地区路网水平。
近几年,温江的“成都西部CBD”名声渐起,光华新城已聚集了15个高、中、大众百货卖场和专业卖场,珠江新城国际、台湾新光三越百货、新加坡丰隆城市综合体等12个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云集;和记黄埔、万科地产等55个房地产公司项目在此落地。预计3—5年,光华新城将形成年产值超过百亿的新商圈,进而改写成都的商业格局。
产业攻坚:
有力支撑城市服务功能
9月26日,温江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到成都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百余位代表,特地来到温江考察,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便是考察的重要点位。
经过20年的发展,该园区已形成了以生物制药、健康食品、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聚集了科伦药业、科创药业、统一、康师傅、娃哈哈、青岛啤酒、品胜电子等1000余家知名企业,其中包括新加坡丰隆集团、正大食品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
数据显示,2012年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实现经济总量506.6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389.71亿元,同比增长20.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0.63亿元,同比增长23.05%,并为近8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
今年的成绩将更加优秀。年初已然明确“项目攻坚年”的目标:2013年全区重大项目88个,总投资649.8亿元,培育“351”产业集群,培植经济新增长点。所谓“351”产业集群,“3”指生物制药、饮料食品、电子信息三大新型工业集群;“5”代表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运动休闲、生态旅游五大现代服务业集群;“1”则是现代花木产业集群。
三次产业的交相辉映,符合的正是成都西部副中心的定位。
工业的拉动作用自不用赘述,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曾一再强调,现代服务业对于成都的重要性,“不论是现代的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的经济体,服务性行业的就业率都是方兴未艾。”
立足成都西部副中心,温江已经奠定了坚实的现代服务业基础,将有力地支撑起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
9月17日,台湾百货零售业巨头——台湾新光三越百货新光天地成都店主楼封顶,按照计划,位于温江的新光天地将在2015年第一季度正式开业。新越百货(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瑞铭说,新光天地建成后,建筑体量达32万平方米,将是西南最大的单体百货店。
星期八小镇、国色天乡水上乐园、马术体育公园、泰迪熊博物馆……到2016年,温江将力争突破30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成为“产业成都”中最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生态宜人:
国际花园城的和谐与完整
英国城市社会学家霍华德曾在《明日的花园城市》中这样描述:一座城市就像一朵花、一株草或一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温江更具有成都西部副中心的领跑地位。上接都江堰流出的“第一口水”,温江如同一片天然的“绿肺”,滋养着中心城区。
很少有城市能像温江一样,连续多年综合实力位居四川省十强,却仍保留着全域15万亩花卉园林滋养水土、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在90%的优质宜居环境。十年间,温江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翻了三番,森林覆盖率达20%,建成长200公里的“最美绿道”,全区绿化面积达1145.5公顷,平原绿化率达90%以上。
早在2007年,温江就从伦敦威斯敏特市政厅捧回了中国西部首个“国际花园城市”奖杯,获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生态区”;2011年,联合国授予温江“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称号,温江绿道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健身步道示范工程;2013年,作为成都市唯一代表,获“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
这些荣誉的背后,无不透射出温江对人口居住、运动休闲、旅游娱乐等城市功能的强大承载能力,也造就了建设成都西部副中心的底气。
“温江将全面优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构建完备的全域生态规划体系。”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发展之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立城与优城同步,全面实施“生态优城”战略,努力把温江建设成为居业相宜、田城相融、人境相适的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区。
如今,田城相融、叠水抱绿的生态脉络,已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绿网”,全区创建国家、省、市生态村(社区)13个,获得国际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四川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蕾)“本以为要到省上才能办,如今在家门口就搞定了。”11月8日上午,成都市温江区的黄先生在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环保局窗口递交了污染物排放许可项目的申请材料,两天后就可以拿到相关证件...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