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温江新闻 > 正文

“失地农民”到“五星员工”的蝶变之路

来源:四川日报 2013-07-04 15:41   https://www.yybnet.net/

——关注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上)

编者按

普通百姓生活的变化,总是浸润着大时代脉动的点滴。

2003年,成都启动城乡一体化战略。10年过去,这项战略的实施,给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就业、社保带来哪些变化?在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之际,这些变化和经验,对全省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保体系有什么启示意义?

6月18日至19日,走访成都温江、新津、双流等地,深入采访基层政府、就业社保服务机构、农民工培训机构以及被征地农民。期望通过聚焦他们的命运变迁,探寻成都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和社保体系的经验,以及其中带来的启示。

□本报记者 刘春华

6月18日,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

天气闷热,46岁的社区居民蒋鹏飞汗水直流,却仍是一脸兴奋:“今天上午,公司举行技术考试。理论知识我考了90多分,电脑操作规定7分钟完成算合格,我只用5分20秒,评中级工没得问题。”

1967年出生的蒋鹏飞,在温江“国色天乡”景区是个名人。“只要你问谁是‘蒋师\’,除了新入职的员工,没得哪个不晓得我。”去年底,作为公司的五星级员工,蒋鹏飞首次走出了国门,“到韩国耍了一趟。”

8年前,蒋鹏飞还是万春镇的一名普通农民。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用惯了锄头、磨起老茧的手,有一天能熟悉地操作电脑,更没有想到公司会安排他出国旅游。

蒋鹏飞命运的蝶变,源于2003年成都市启动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和蒋鹏飞一样的其他村民,经历的不仅是由农民到工人这一简单的身份转变,对于这些年龄大、缺技能、缺知识的被征地农民来说,就业技能的缺乏、就业观念的转变,才是他们在时代变革中经历的最大痛苦,也是最华丽的蜕变。

1 问:靠什么生活?

富余劳动力渴求生活新来源

万春镇,地处成都城乡接合部,是温江郊区快速工业化、高速城镇化的区域。2004年,该镇被成都市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优先发展重点镇。从2004年至今,该镇实现了从普通纯农业镇向城乡一体化现代化新镇的巨变。

在此前后,蒋鹏飞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89年,蒋鹏飞与家住万春镇卫星村的罗萍蓉结为夫妻。随后,和绝大多数成都周边农民一样,忙时在家帮忙种地,闲时外出务工。很快,学家装的蒋鹏飞成为一名贴砖大师傅。

2002年,一名浙江老板到村里包地种植花木,蒋鹏飞家里的地也被承包,租金是每年每亩地900斤大米。

家里大部分土地被转包了,头脑灵活的蒋鹏飞利用院坝地盖起了房子。他把一部分房子租给在当地做工的外地人,另一部分房子改成茶铺做生意,家里每年可以收入好几万块。“当时的年收入在我们那一片是前几名。”提起当年的生意,蒋鹏飞口气中仍充满自豪。

2004年下半年,蒋鹏飞所在村组的土地被征用,做生意的场所没有了,蒋鹏飞一家成为失地农民。“我们怎么办,未来靠什么生活?”那段时间,这是蒋鹏飞和妻子天天焦愁的问题。

不只是蒋鹏飞,在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据成都市就业局统计,成都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增加2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年均新增13万人。

对农民而言,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土地,失地农民能否实现就业,获得持续的收入来源,将直接影响到城乡一体化战略是否成功。

2 问:人往哪里去?

失地不失业,就业培训助转身

“人往哪里去?”成都市就业局副局长洪商富说,自成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在蒋鹏飞一家成为被征地农民的同一年,成都市下发《关于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成都市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实施意见》。2005年和2006年,成都市又连续出台关于城乡充分就业、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突破城乡分割格局,构成了统筹城乡就业的刚性制度安排,建立起以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再就业援助、就业优惠扶助政策、目标责任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就业体系。

这个体系覆盖了包括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复转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在内的城乡所有失业人员。这些群体在就业帮扶、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等方面,都能享受所有就业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

对蒋鹏飞而言,这个体系带给他的最深刻感受,就是“政府主动免费组织我们培训”。

2005年3月,蒋鹏飞接到通知,可以免费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在众多可供选择的培训项目里,蒋鹏飞选了物业管理。他觉得“物业管理简单一点”,而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其他的怕学不懂”。

职业技能培训,为蒋鹏飞打开了另一片认知的天空。他发现,“想象中简单的物业管理工作,其实不简单,细到一瓶水的摆放,都是有学问的。”

半个月后,蒋鹏飞和22名一起培训的村民一道,在当地就业部门推荐下进入“国色天乡”项目工作。

3问:如何稳定就业?

转变观念踏实肯干是关键

如今,蒋鹏飞已经在“国色天乡”工作8年。从最初的清洁工,一步步做到今天的五星级员工。殊不知,当年上班第一天,蒋鹏飞就差点炒了公司“鱿鱼”。

回忆第一天就不想干的原因,蒋鹏飞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太掉份了,我过去好歹是个贴砖的大师傅,现在却给别人扫地。”感觉扫地没面子,蒋鹏飞戴上草帽遮着脸,勉强扫了几个小时,实在想不通,便向公司提出“我不干了”。

当时刚好公司保洁组缺一个喷洒工。负责人问蒋鹏飞:“不愿意扫地,那你愿不愿意每天给植物喷洒农药?”“这个活路起码比扫地有面子,干!”

蒋鹏飞幸运地调岗了,并在以后的各个岗位上越干越出色。但更多的人要么因以前当农民时散漫惯了,适应不了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要么因跟不上公司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公司。如今,当初的22人已所剩不多。

洪商富说,对被征地农民而言,技能培训只是实现再就业的“敲门砖”,观念转变、踏实肯干才是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因此,成都市在对失地农民进行的技能培训中,就业观念的培训始终贯穿其中。

对此,新津县金华镇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白莹莹深有体会。“帮助被征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是培训工作和他们稳定就业的基础。”白莹莹介绍,在金华镇,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人,绝大多数是失地农民。经过这几年的大力宣传和努力,失地农民对就业技能的学习态度和观念已大为转变,以前是“要他们来学”,现在则变成“他们要来学”。

下期提示

从被征地农民到实现再就业,从农民成功转变为工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如何方便、快捷、有效地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新闻推荐

8月成都周边区县入市新盘

项目名称:花样年·花样城项目价格:待定物业类型:普通住宅面积区间:41-125平方米开发商:成都花百里置业有限公司项目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温泉大道项目名称:海昌天澜项目价格:均价9500元/平方米物业类型:别墅...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失地农民”到“五星员工”的蝶变之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