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党员计划缩减1/3,32名正式党员暂缓登记——
每年两次的脱产培训和考试、持续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上台演讲答辩PK……今年7月,温江区和盛镇石牛村24岁的计生干事闫珍经过重重考验,最终被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她也是石牛村今年以来批准的第一位预备党员。
“今年有入党意愿的人数跟往年差不多,但全区新发展党员的名额和往年比,减少了1/3。”温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四郎汪修说,提升党员的素质,是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温江既要好中选优、把好入口关,又要严格管理、及时清退不合格党员。
一进一退之间,温江的探索,将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本报记者 刘莉
双管齐下
意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没想到入党这么难!”同在石牛村的大学生助理尹阳,在与闫珍竞争中“落败”,只得寄希望于下一次。
为啥这么难?和盛镇党政办主任李响说,过去,村级目标考核中关于党建的部分,往往是“要求发展**名党员”,今年的情况却很不一样:全镇有85名入党积极分子,但发展预备党员的名额仅17名。
记者从温江区委组织部获悉,今年该区将新发展党员计划,从往年的400名左右压缩到了260名,并要求各乡镇探索优选办法,“目的在于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队伍结构。”
全面收紧新党员“入口”的同时,针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办法也更明晰。
上半年,温江区印发《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试行)》,分类界定出4类17种可量化的认定标准,除了“违反党纪政纪相关条规”标准条款外,还强化了“党员作用发挥较差,民主评议满意率低于50%;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等新要求。此外,办法还明确了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等处置方式和适用情况。
好中选优
青睐热心服务者
“咋个真正好中选优,对我们来说是新课题。”李响介绍,和盛镇探索“5步考核法”,即:笔试、志愿服务、帮学帮读、群众满意度、竞争演讲答辩等环节分别折合一定分值,最终依据总分排名来发展新党员。
闫珍告诉记者,考察期间,每年都要脱产3-7天参加培训,除了理论知识学习,还要走村入户参观交流。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临江村的“党员包村责任制”,村里的党员固定联系院落,为村民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党章要求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鲜活的例子。”
这种学习感受很快变成了切身的体会——闫珍参与到村上“学习加油站”的项目,利用下班时间“托管”村里的小学生,帮他们辅导家庭作业。在她的努力下,来报到的孩子从最初的20来个增加到40多个,家长们也十分满意。
在村支部,记者看到了入党积极分子们的志愿服务台账,公共服务项目民意征集、妇女节活动、垃圾处理入户宣传……每一次参加活动的时间、内容、计算分值和记录人都有迹可循。
为了提高发展党员的公信度,和盛镇还尝试了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由党员和群众投票,决定拟发展对象能否进入最后发展环节。石牛村已卸任的老支书魏康建说,“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处置不合格
既要“逗硬”也要人性化
“年终召开支部党员民主评议大会,满意率低于75%的暂缓登记,给予1年的改正期;下一年再次进行测评,如果满意率还是低于75%,就不予以登记,给予劝其退党、党内除名等组织处理。”温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12年,全区暂缓登记的党员32名,并对7名涉及违法乱纪的党员予以不予登记、劝退除名的处理。
在四郎汪修看来,这个过程要区分情况,分类做好帮扶。“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党员,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可以同意视其身体状况选择性参加组织生活,同时指定1名近邻党员负责联系,及时传达党内精神,反映党员的意见和要求。”
针对暂缓登记的党员,则由所在党支部确定2名素质较好、威望较高的党员结对帮扶;除名的党员,也要由有级党(工)委负责人与其进行个别谈话,并安排党员进行联系帮扶,避免心理失衡、情绪怨愤造成不良后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莉温江区金马镇光明社区花样城小区,曾经被称为“上访小区”:居民与物管间一度矛盾重重,甚至演变成打架断路,上访不断。但现在——“我敢保证,居民只要有投诉,几天内就能搞定!”小区党支部书...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