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工作案例一等奖?
4月12日,民政部传出消息,成都市温江区的“‘公益银行\’积分制度”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工作案例一等奖。这是四川省唯一获此奖项的项目,是全国的5个范例之一。
凭啥一举夺魁?温江区涌泉街道办副主任罗江芸认为,依托专业的社工组织,以“公益银行”志愿服务为平台,实现社区居民自治与自我服务,化解社会矛盾,是这项探索的核心。
即使是城市小区,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也并非易事。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是如何做到的?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吗?4月17日,记者对此进行走访调查。
□本报记者 黄泽君 刘莉
“储蓄”爱心“提现”服务
每天早上,涌泉街道瑞泉馨城社区60多岁的居民唐春蓉与唐玉芳,就会把邮局送来的报纸派发到8个书报摆放点,“不拿钱,但是有积分!”
去年8月起,温江区就在瑞泉馨城社区试点以志愿服务兑换相应物资和服务的“公益银行”项目,以社区内11家社会组织以及一个专业社工机构为基础,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唐玉芳摸出随身带的“公益银行”积分册,记者看到,小册子上清楚地记录了每一次志愿活动的时间、内容、得分,还有被服务方的认证签名或红章。在协助社区开展活动一次积6分、关爱社区孤寡老人一次积2分……仅“义务送报”这一项,从去年9月到今年2月,唐玉芳一共得了300分。
300分能拿来做什么?涌泉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一是可以在社区的超市兑换部分商品,按照可兑换商品的价值换算,大概150元;二是可以兑换水管维修、老年人陪护、孩子作业辅导等服务。”
据统计,“公益银行”成立后,瑞泉馨城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数量从每月不足100人增加到每月近300人,实际参与的居民则达千人,受益居民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攒积分“攒”出邻里和睦
要放在过去,让居民给大伙儿提供这种相当于“免费”的服务,罗江芸想都不敢想。
瑞泉馨城是成都市最大的新型集中居住区之一,安置了花土、凤凰等7个社区(村)的失地农民,目前入住居民约1.2万人。“最初入住时,乱扔垃圾、邻里不和等事情时有发生,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到社区、街道。”涌泉街道基层治理科科长何静记得,“经常遇到头痛的事。”
公益银行的成立,给不少居民“找了事做”。55岁的颜学梅,就在那时加入“居家养老组织”,开始对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空巢老人等进行每周两次的“家访”。即使是脾气不太好的“挑刺专业户”,对这些邻居们也有着天然的信任,“与社区干部相比,他们更容易接纳我们。”“我们用积分来鼓励志愿者,就是希望这种‘互帮互助\’能够健康循环。”罗江芸说。志愿者有事可做,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不少“挑刺专业户”和志愿者们成了好朋友,转变了观念,有的还从被服务者变身成为志愿者。
简单的积分兑换,为何能调动大批社区居民的参与?“这一来一往之间,慢慢形成了社区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模式。”罗江芸说,公益银行的成立,整合调动了社区的志愿者资源,形成了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站为主的“三社互动”格局。“今年我们要把公益银行做成一个机构,而不单是一个平台。”何静说,他们打算在公益银行下设立不同的部门,例如环保类、社区事务调节类等,一来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同时也可以丰富社区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莉)“一问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二问我们为群众服务有哪些不足,三问我们如何为群众做得更好。”7月4日,成都温江区万春镇举行群众工作“三问”讨论座谈会,当地各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几十名代...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