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号又要去美国,现在的时间是一半在国内一半在美国。”张翼冠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忙。
一年多来,四川新帆语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翼冠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会到了成都对医药产业的重视。
2011年,在朋友的资助下,张翼冠带着团队研究项目——肿瘤放化疗细胞保护药UTL-5g等成果来到成都创业。在这之前,张翼冠还考察了北京、上海等城市,最后毅然选择成都。“吸引我留下来的,是成都的发展环境。”张翼冠说。
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听了他的创业想法,大为支持,为其寻找办公地点,给予30万元的创新启动资金及办公场地租金补贴。“每年都有新增加的基金项目和资助。”这是这几年张翼冠对成都最深切的感受,“成都对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在逐年增加。”
企业去年获得了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办公室的资助,加上多项人才计划资助,企业发展已步入良性循环。
成都市政府深谙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特点,没有要求象新帆语这样的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尽快盈利,而是采取“放水养鱼”的态度。“先活下来,再好好发展。”成都高新区一名负责官员的话让张翼冠倍感欣慰。
物质、精神上少了很多后顾之忧,新帆语将更多精力用在新药研发上。目前的新帆语已逐步将目光投向了美国。
与其他企业先发展国内市场再扩张海外市场不同,新帆语在开发方面的很多工作在中美两国几乎同步进行,“这样产品可在2015年同时拿到中美两国临床试验批件,而在获得新药证书后中美两国可同步上市。”
目前,UTL-5g研发已相对成熟,已申请“UTL-5g放化疗保护功效”专利和“UTL-5g新化合物实体”等多项专利,前期试验结果较为理想。对此,张翼冠满怀信心,“通过临床试验的概率在70%左右,远高于其他一类新药开发的通过概率。”
而一旦获得临床试验批件,风投资金就较容易进入,能为公司获得新药证书提供更多资金保障。如开发成功,UTL-5g将在一定程度填补国内细胞保护领域药物的空白,国内销售额预计达到11.7亿人民币,其全球潜在市场超过10亿美元。
全景观察
成都智造:
战略性新兴产业渐成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某些领域已具备一定基础。但真正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重大战略,还是最近几年时间。
2010年,成都划定天府新城、新能源、新材料等13个市管功能区,进一步理顺新兴产业战略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载体的吸引集聚作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聚集创新型新兴产业企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发展水平。
2012年《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0亿元,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6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并打造50个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产品。
同时,成都市制定完善了《成都市工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2010)》、《成都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2011年修订)》,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点引进总部经济、工业设计、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重大项目,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和综合效益,编制了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出台了《关于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面向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税收投入扶持力度,引导优质资源向新兴产业集聚。
如今的成都已初步形成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并成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培育出不少拥有自主品牌、引领带动作用大的国际化高端发展的龙头企业。吸引了戴尔、仁宝、一汽大众等知名企业入驻,基本形成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规上企业
已有611户
截至2012年11月,成都共有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11户。其中,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企业19个,突破50亿元的重点企业2个,突破100亿元的重点企业1个。
成都市建立了聚源担保、聚源孵化器等新能源投融资平台,吸引了英菲尼迪等中小企业投融资机构入驻功能区,助推新兴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举行了一系列国内外大型会展,引进了大量新兴产业、高端产业的急需人才为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已初步形成第三方数据灾备基地;占地约2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产业功能区现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3亿元,开展了道路、给排水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针对新能源汽车,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废弃电池管理的通知》、《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使用管理试行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石羊场、簇桥、龙潭、红旗、槐树店、龙泉等6座充电站,在中心城区、龙泉驿区、温江区等9个区(市)县建成充电桩350个。
积极发展物联网,在“成都市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等20余个电子政务项目使用了成都云计算中心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近百位用户累计完成6000余项目、近300万个CPU核·小时的计算服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已形成了以国腾、卫士通、天威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引领带动作用大的国际化高端发展的龙头企业。
本栏撰文 本报记者 段玉清
新闻推荐
确定“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决策,并以高端化、国际化、聚集化为取向,促进服务业的规模和品质向优质、多效升级,被纳入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先后引进453个服务业项目,其中重...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