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探索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使用新途径——
□本报记者 刘莉
成都各村(社区)将更有“底气”——根据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每百户3000元的额度,将在5年内涨至每百户5000元。
这项始于2009年的创举,是成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的重要一环,为基层民主自治打下基础——当年起,成都市政府每年向每个村投入最低不少于20万元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专项资金。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新的问题开始出现:当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后,市、县两级财政拨付的资金,还能用在哪些方面?
今年3月,温江区涌泉街道开始酝酿关于“如何把钱用得更高效”的新探索。
重复建设催生“联合”想法
3月15日,再次修改过的《涌泉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组建和运行方案》摆在了涌泉街道瑞泉馨城社区党委书记周鲜明的桌上,“下周就将正式讨论,尝试跨社区联合使用公共服务专项资金,购买大家共同需要的服务。”
自打2009年起各个村(社区)有了这笔自有资金,群众“自治”积极性越发高涨。周鲜明注意到,议事会最有吸引力的话题,正是每年20来万元的公共服务资金怎么用。
修路?挖沟?……与偏远地区不同,涌泉街道紧临成都市中心城区,近年来更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与城市实现了无缝连接。“街道所辖的8个村(社区),道路四通八达,公建配套也较为完善,除了一些局部的修补外,不需要使用公共服务资金。”
于是,花钱的地方就集中在了日常生活中。涌泉街道基层治理科科长何静手中有一张统计表,数据显示,各村(社区)用在综合执法方面的钱不少,“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各村(社区)用在这方面的资金,平均占到了总数的14.44%,最多的是凤凰社区,曾高达59.7%。”
而另一方面,街道这一级也聘有一支“庞大”的执法队伍:20名综合巡逻队员、22名城市协管员、10名社区保安、……算下来,街道每年为此要支出约180万元。
“这是一种重复建设,能不能整合资源,将各社区花在同一方面的钱联合使用呢?”方案由此浮出水面。
以民主的方式“双线并轨”
涉及到真金白银,大家意见能一致吗?联合使用公共服务资金,会不会削减群众的自治权呢?
“必须以民主的方式为基础设计路径。”此前,温江区已有“跨村(社区)联合议事”的尝试,涌泉街道成立了由所有村(社区)共同选举出来的联合议事会,周鲜明认为,这打下了联合“花钱”的民主基础。
根据设想,“联合花钱”按照“双线并轨”模式运行——
一条线是8个村(社区)先分别通过议事会“议出”全年将预留多少资金用于综合执法;另一条线则是借助联合议事会,将各村(社区)预留出来的部分叠加,共同购买服务。涌泉街道整合原有队伍资源重新组建综合执法大队,向各村(社区)提供服务,接受8个村(社区)的共同监督。
事实上,此前大家各自聘请治安巡逻员时,大部分请的是本社区的居民,人员不专业、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较为普遍。
“如果成立综合执法大队,我们可以补充专用的机动执法车,队员们配备对讲机、电瓶摩托车、盾牌、胶棒、强光手电筒等设施,在街道范围内实行网格化管理。”周鲜明说。
花了同样的钱,居民享受到的服务将更专业;整合资源后,执法大队的队员收入将提高……看上去很美的“合作”,效果将会如何?还将面临什么新问题?一切有待观察。
可以肯定的是,在成都还将大幅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的背景下,温江的探索,将为越来越多的村(社区)提供参考。
新闻推荐
确定“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决策,并以高端化、国际化、聚集化为取向,促进服务业的规模和品质向优质、多效升级,被纳入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先后引进453个服务业项目,其中重...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