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成都,骄阳似火。
酷暑之下,一个个保障性安居工程,仍然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一棵白菜从哪里来,中途经过哪些流通阶段,进入百姓餐桌上的时候,是否达到安全的标准?在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的今天,成都市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质量的监管体系,创建追溯体系,实施诚信计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保障性安居工程、饮水保障工程、农村新居建设工程、诚信计量保障工程……
每一分努力,每一个坚持,每一个创新,愿景都是同一个:在宜人成都构建一幅生动的百姓安居图。
□黄泽君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质量技术监督篇
【进展情况】
成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加大对制售伪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查处打击力度。巩固固定集贸市场诚信计量建设成果,建设诚信计量保障体系。
实施诚信计量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开展常态巡查和监督检查,落实“两免”、“两查”和宣传工作。今年上半年,对全市211个诚信计量市场进行了372次计量巡查,检查公平秤485台,抽查经营户在用计量器具12359台件,计量器具受检率100%,在用计量器具抽查合格率99.81%。
【亮点扫描】
民生计量、能源计量,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
长时间以来,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履行计量监管职能,积极探索诚信计量长效机制,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有效的计量保障。
2008年,成都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集贸市场“整治短斤少两、诚信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将集贸市场诚信计量长效机制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目标。
诚信计量举措不断创新,喜人成果一目了然。
通过全市质监系统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成都集贸市场计量秩序发生了根本改变,“短斤少两”等计量违反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市211个固定集贸市场淘汰了杆秤和家用度盘秤,统一配置了电子秤、设置了公平秤,保证了全市211个固定集贸市场的2.6万台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在用合格率99.91%,公平秤配置率100%。
在集贸市场诚信计量推进过程中,成都坚持开展集贸市场“两免费”,即坚持开展固定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坚持对市场计量监管员免费培训。4年来,成都市计量院每年对集贸市场在用的2.6万台件计量器具,开展2个周期的免费计量检定,年均惠民金额600万元,累计惠民金额达2400余万元。
成都采用“三统一”标准提升培训质量。2011年起,成都市质监局采取统一教材、统一培训、统一考试发证的“三统一”标准开展集贸市场计量监管员培训,提升培训质量。聘请理论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全市213个集贸市场的395名计量监管员集中进行统一培训,答疑解难。对考试合格者颁发统一的《计量管理员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成都还不断加强包括医院、加油(气)站、餐饮业、商场(超市)、眼镜制配行业、出租车计价器等在内的民生领域计量监管。并对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维权意识宣传,这样一套独具特色的“诚信计量建设成都模式”,获得高度评价,并逐渐在全国进行推广。
住房保障篇
【进展情况】
截至7月,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51542套,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的101.8%。
其中,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471套,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01.8%。廉租住房2389套、经济适用住房3447套、限价商品住房7762套、公共租赁住房31873套。
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启动49个,涉及6071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1%。
时间过半,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主要做法】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初期,成都市房管局及时分解目标任务,从源头抓时间抓进度。
2月10日,成都召开住房保障工作会议,正式下达目标任务,目标分解时间比去年提前1个多月。随即,市、区(市)县建设责任主体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职责,构建起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责任书明确提出,对工作迟缓或落实不力的,将纳入政府约谈和问责范围,做到责任、机制、措施“三到位”。
建设之中,工程质量高于一切。
为确保工程质量,成都印发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工作手册》,要求各建设责任主体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在设计、建材、施工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时处理。
此外,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逐级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开展项目建设施工日志、项目监理日志……多种政策并举,以确保建设质量。
督查检查机制,强力推动民生工程目标。
今年3月,成都市房管局会同监察局、第六纪工委组织50余人组成的5个工作组,深入项目一线检查土地资金落实、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程形象进度等情况,并现场提出意见和要求,限期整改。
为确保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按期完成,成都市房管局主动作为,先后赴温江区、龙泉驿区等区(市)县实地督促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在日常监督中,坚持实行“一对一”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挂号”管理,“销号”落实。
保障性住房和保障住房体系,为成都广大群众带来实惠和福音。“家里没花一分钱,但是有了稳定的住房,心里非常感激。”21岁的陶凌,身患骨肿瘤,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倾尽所有。陶凌一家的收入微薄,但每月的支出并不小。2007年,成都市房管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将陶凌纳入了全市20户“零租金”保障户,拿出一套二居室的房子,供陶凌一家居住,并享受免租政策。
减负,保障,成了关键词。
陶凌的故事,仅仅是大成都保障性住房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千千万万个“陶凌”,正在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带来的优惠。
随着保障性住房地不断开工建设,越来越多的成都百姓,将成为这把“保障伞”下的受益者。
新闻推荐
□四川日报网董晓尚做强网络问政给力社会管理9月13日,四川省各地集中对一批网友在人民网上给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的留言作出回应,共计14条,其中涉及公务员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动漫产业发展...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