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温江新闻 > 正文

成都对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有多重要全球的电脑在此制造全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7-10 18:23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对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有多重要?

全球20%的电脑在此制造,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此测试,全球70%的IPAD在此生产……从硬件到软件,从元器件到电子产品,这个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数年坚持,形成一“基地”、一“名城”,即世界级IT产业基地、中国软件名城,也带动了中国IT第四极的兴起。这一切,正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抓住产业转移机遇

成都崛起中国IT第四极

“全球IT产业转移的浪潮已近尾声,成都抓住了这一轮的机遇。”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参与了众多知名IT企业的引进,回忆起过去几年的经历,仍感慨不已,尤其对一个激动人心的时间表记忆犹新:2010年9月14日,戴尔签约;9月15日,新川创新科技园签约;9月26日,仁宝签约;10月15日,德州仪器宣布在成都设分公司;10月22日,富士康投产;10月29日,联想落户……

如此高密度地签约、投产,意味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踏上腾飞起点,华丽演出面向整个世界。

业界流传的“郑莉追火车”的故事,或是对成都何以能把握住机遇的生动诠释。2009年,“世界船王”马士基集团在中国几个城市间开展落户选址的比较。与成都市长葛红林的会谈是在一天晚上,双方谈到了一些合作的实质性细节。马士基高管乘坐火车在次日清晨离开,出人意料的是,在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时任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莉匆忙赶来,递上一份缜密的投资方案。结果,马士基在成都设立了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和丹马士客户服务中心。

实际上,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这个城市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五\’时期,国家在成都规划建设电子工业基地,成都具有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基因。”成都市经信委电子工业处副处长黄晴说,从东郊调迁开始,成都重塑产业结构,也起航IT产业的梦想。

2003年,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落户成都。从这一刻开始,全球IT界瞩目成都。世界500强企业选择成都,是基于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已经预测到全球产业将向中国转移,中国产业将向西部转移。

IT巨擘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集体行动。一条从软件外包、研发设计,到终端制造、总部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由此在成都实现闭合。这些产业翘楚的名字还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微软、联想、诺基亚、阿尔卡特、华为……

从生产芯片到生产整机,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走出了由零到整的跨越。2011年,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9.6亿元,增长82.6%。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域后,IT第四极正在形成。

软件业在GDP中占比超7%

成都升级为“中国软件名城”

成都另外一条主线是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为IT产业装载驱动。

2003年,成都举办第一届软洽会。三年后,成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将软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抓。

到2011年,成都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50亿元跃升到1300亿元,软件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这个过硬的指标,为成都赢得第三个成功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声誉。

目前,软件产业全球20强中的13强,已落户成都。“IBM公司从生产服务器向提供服务商转型,是一个启示。”成都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处副处长王锐洞察到,“硬件软件化、软件服务化、服务标准化”是IT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舞赢得机遇。

百纳信息科技公司将总部设在成都,其研发的海豚浏览器却先在美国、日本上市。超越地理空间限制,这便是软件产业的魅力所在,也是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体现。在此精神的呼召下,成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由1.3万增长到23万,2011年全市软件产品登记累计达3769个。

成都业已形成信息安全、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电子商务、数字新媒体产业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辐射拉动作用强的新型软件服务业结构。尤其是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服务外包列西部示范城市之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超过7000家,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基于中国银联手机支付平台的成都本地用户超过100万户,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亿元。

软件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成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带动三次产业的升级换代。

今年1—5月,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6%,保持着上扬态势,对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及三次产业实现倍增,发挥着积极作用。

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先机

世界级IT产业基地正形成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曾多次表示,要打造有生命有智慧的智体产业。他解释说:“(该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有机向无机的渗透和融入,是‘硬体\’和‘软体\’的复合升级,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更高境界。”

这样的“智体”形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都在传统IT产业中确立了后发优势,而与世界在新兴领域的同步竞争中,能否拔得头筹?

2011年,成都公布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天府新区和高新西区为云服务与终端产品制造发展聚集区,依托综合保税区建设成都国际数据保税港,打造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当外界还在质疑可行性时,今年3月1日,中国联通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成都基地正式签约,至此,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成都的竞相布局。目前,成都共有较大规模的IDC机房10余个,总体规模居于西部第一。

国内首个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也是在成都率先颁布。成都确立了“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技术突破、产业同步”的发展思路,借助政府购买应用,既促进产业发展又为城市装上“智慧芯”。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等六大领域的示范,已初见成效,尤其是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已在全国推广。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战场,高新区将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中长期战略选择。其信心来自已有的基础和实践,高新区科技产品Camera360,全球用户累计超过2500万,手机游戏《银河帝国》击败《愤怒的小鸟》登上苹果IOS美国区付费榜第一名。

按照《成都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双流县、崇州市、温江区、郫县,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将电子信息产业(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集群。

这个目标,正越来越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莉汲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将统筹城乡思路与两

□本报记者刘莉汲“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将统筹城乡思路与“两化”互动战略深度融合,科学奠定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这是在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省委省政府赋予成都试验的“标本价值”。过去...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成都对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有多重要全球的电脑在此制造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