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温江新闻 > 正文

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幸福实践夏丽莎刘莉图片由温江区委宣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7-16 18:21   https://www.yybnet.net/

277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幸福实践

□夏丽莎 刘莉 图片由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7月9日,“2012中国马术节”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马术协会副主席沈利红在发布会上宣布,中国马术节将于10月13—20日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并于此后长期落户温江。

这也意味着,成都金马国际体育城片区进入国家视野,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马术体育公园项目为核心,以中国马术节为平台,温江马术产业链将开始不断向赛事、培训、休闲活动等领域延伸,并带动更多体育产业的发展。

吸引这场国家级体育盛事的,不仅仅是温江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

在成都8年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实践的背景下,温江独辟蹊径,以现代服务业为经济体系导向,以一三产业联动为产业调整抓手,基本形成“田城相融、产城共生、城富生态、乡具现代”的新型产业格局和新型城乡形态,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魅力日渐彰显。

这一思路与全省战略高度契合——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四川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产城一体、统筹发展的大幕已经在全川拉开。

新形势下,如何巩固现代产业体系基础,加快产业聚集,推动产业倍增,为新型城镇化、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如何优化现有城镇化格局,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缩小城乡差距,为“两化”互动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温江已率先踏上探索征程。

统筹 产与城在协调中共荣

当众多城市还在困惑于工业与生态的发展悖论时,温江已经跳出工业独大的窠臼,开始探索一三产业联动的全新发展方式。

2009年,温江区决策层率先提出,以功能区为载体,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原则,打破原有乡镇行政建制,在全域划分出8个功能片区,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从而勾勒出“产城融合”的粗略轮廓。

2010年,这个原本以重塑产业版图为目标的理念被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产城融合”发展的模式最终成型:将原有的8大功能区调整优化为6大功能区和2个重大项目区,明确了错位发展、科学发展、“产城融合”发展的整体方向。

遵循这一模式,温江初步构建起以光华大道、成青旅游通道、芙蓉大道、骑士大道为主轴,新城镇综合体、新社区综合体、新农村综合体组团发展的新型城市化格局。

产业与城市,也在制度层面率先走向统筹。温江区设立功能区推进办,理顺了开发建设指标体系,将招商引资、城镇规划等管理性职能从乡镇分离出来,以基本完成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进一步优化了生产要素跨城乡流动的渠道。

以成都国际医学城为例。通过土地流转和整合招商,区内已经聚集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分院、成都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都艾斯特肿瘤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以及博奥产业化基地、干细胞产业科技园等相关产业项目,与核心区域永宁镇打造的现代服务业配套项目相呼应,健康产业链基本铺开。

正在国际科教艺术城推进实施的“大学小镇”规划,更是“产城融合”的典型样本。根据这一规划,未来入驻科教城的高校项目将不再自成 “孤岛”,而是全部按敞开式校园规划建设,没有冰冷的铁栏和围墙,图书馆、体育场、剧场、实训中心等都与周边的居民共享,随之而来的校园经济也将为科教城所在的合盛镇提供又一产业支撑。

目前,“产城融合”的效应已经显现:2011年,温江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52亿元,保持17.7%的较高增速,综合城镇化率达55%,连续15年位居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10强之列;三次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8.4:57.4:34.2,优化调整为目前的5.6:54.1:40.3,现代服务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清晰凸显。

融合 城乡形态更显均衡之美

7月6日,一场村(社区)之间的太极拳比赛在温江区寿安镇百花广场上擂响战鼓。这个赛场,没有城镇与农村的组别之差,有的只是同样娴熟的拳法架势、同样快乐的欢声笑语——在温江,城乡界限正日渐模糊。

走进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一栋栋掩映在高大景观林木中的多层洋房、平整畅通的水泥道路、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清晰的公共标语标识,往往让人产生误入“别墅群”的错觉。但这里并不是什么别墅,而是幸福村236户村民的家。

踏着幸福的步伐,这些脑筋活络的村民把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利用到了极致:由议事会、监事会代表牵头,用土地整理节余出的部分集体建设用地招商,引入成都江安投资公司实施整治,建设起超市、卫生室、幼儿园、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新型田园社区;引进高端花木企业,培育现代特色农业;引进圆和园、悟行苑主题酒店,打造一三联动的生态休闲度假产业项目……

在幸福村,以“幸福田园”现代花木产业示范片为核心,“新农村综合体”让村民们率先尝到了“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甜头。

这些村民还有另一个身份——“花工”。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如何培育新型农民,让他们离土不离职、更好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城市化的生活,也是温江突破城乡二元体制、引导农村向田园型社区过渡的重要一环。

通过新型农民培育计划,温江区农业部门在农民中开展花木栽培管理和园林施工等综合技能培训,建立起花木产业标准化体系,将“温江花工”的品牌叫响西南。如今,对温江农民来说,“农民”这个身份已不再是符号,更像是一种与其他工种相区别的职业。

将视角拉远,综观城乡,均衡之美已绽放温江:城乡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社保体系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中职教育“零收费”,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全国率先探索基本医疗保险 “可选择”门诊统筹……

3月1日,温江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布了一组数据:2011年,温江城乡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2.34:1缩小到目前2.08:1。这也表明,温江已经成为全省城乡协同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跨越 幸福指数在新温江攀升

对72岁的苏秀兰来说,温江的早晨,总是在晨雾、鸟鸣和悠扬的太极拳音乐中开始。作为一名太极拳习练爱好者,她期待今年2月启动的全民太极推广活动为她带来更多的良师益友。

全民太极推广活动,是温江在去年制定出台的《全民健康计划》基础上征集民意后,制定的民生政策。这也意味着,温江区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已经迈过基本保障的初级阶段,开始向“问需于民、供需于民”的更高层面延伸。

同样以民生福祉为根本导向,“十分钟文化圈”的全面建设也成为2012年的温江关键词: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大型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继启动,区域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这是城市化水平提升发展的必然历程——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势齐头并进,产业振兴与城乡融合殊途同归,温江开始迸发出特色鲜明的 “绿色生命力”;而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均衡提升又为温江全面提升幸福指数、营造新型城市氛围提供保障。

着眼长远,温江已经提出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到2016年,三次产业比例力争达到3:32:65,综合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和18%以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1.8:1以内;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现新突破。

群众参与、政府推进、市场参与、制度保障,全方位统筹之下,“幸福温江”已不仅仅是梦想。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莉汲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将统筹城乡思路与两

□本报记者刘莉汲“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将统筹城乡思路与“两化”互动战略深度融合,科学奠定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这是在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省委省政府赋予成都试验的“标本价值”。过去...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幸福实践夏丽莎刘莉图片由温江区委宣)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