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年创业实绩启示录
6月11日,共青团成都市委举办的第六届成都青年创业大赛在温江区落幕,一批富有创意的青年创业项目获得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机会。
从2006年第一届创业大赛到现在,共有60多个优秀团队获奖,100余个团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其中有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了年产值上亿的规模,有的却仍在摸索。
青年创业,喜忧参半,成功者的秘诀何在?
□本报记者 唐泽文
样本一 6年时间,农村孩子年入千万
刘洪燕来自重庆农村,在他看来,“城市充满机遇。”
刚刚踏进校园时,他就摸到了一线商机。当时,刚进四川大学的新生不熟悉情况,找教室都要找半天,更不要说去吃饭、理发、购物。“当时我就想,设计一张校园地图,肯定会很受欢迎。”
随后,他和两个同学考察地形、设计图纸、进行美工处理……一个星期后,他们将做好的地图免费发放出去,果然供不应求。看到地图走俏,越来越多的商家都选择在他的地图上投放广告。一学期下来,他们三个人赚了一万多块。
这份地图逐渐成长为校园杂志,并作为刘洪燕的创业项目参加了第一届成都青年创业大赛。最终,刘洪燕从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冠军,在团市委指导下站上迅速发展的拐点。
“团市委给我们做政策培训、专题讲座,还给我们配备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导师从整个公司的结构、业务、定位等方面对我们进行详细的指导。”刘洪燕说。
更让刘洪燕看重的是团市委提供的机会平台。2007年,通过团市委的牵线搭桥,刘洪燕迎来了第一个大项目——代理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凭借自己在校园里的影响力,这笔大单做得很成功,各类大型企业也随之主动找上门来。
现在,他的业务已经推广到武汉、西安等地,公司员工有200多人,仅广告方面的营业额就接近一个亿。
样本二 3年创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王坐宇是2009年第四届成都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获得者,毕业于软件工程专业的他,组织了一支优秀的技术团队,主营电子商务、软件外包,“主要是给客户做网站、酒店系统等。”
“当时参加比赛的项目是酒店的一卡通。”王坐宇说,在大型酒店中顾客的消费不仅仅是房费,还包括餐饮、娱乐等多个方面,而他设计的酒店一卡通,可以使一家酒店中所有项目的收费都通过一张卡来结算。
“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但要实施,需要对酒店的整个电子系统都进行改造,工程量太大,难以执行,最后项目没有做起来。”可一心打算创业的王坐宇并没有因此放弃创业的念头。“我们的团队有专业技术很强的技术人员,有商务沟通能力强的业务人员,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做出成绩。”
同样,王坐宇的团队也获得了团市委的帮助,包括培训、讲座,以及与相关企业的业务接洽机会。“现在我们公司共有10余人,2011年的营业收入在60多万左右。”
从产业横向对比来看,这个数字并不算高,不过王坐宇已有进一步打算。
不久前,公司通过团市委的融资平台获得了一笔融资,打算做一个集机票、旅游、酒店于一体的网站,配合手机客户端,针对来四川旅游的游客,提供机票、门票、酒店订购的一站式服务。并根据旅客所选择的旅游景点及需求,规划出最合适的旅游线路图。
“网站上线后,每年预计能够给公司带来两三百万的利润。”王坐宇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专家点评
青年创业“创新”很重要
□邓波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全国项目评审委员会西南地区协调委员
青年创业者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有创新,根据自己情况及行业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其次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修正能力,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最后,要有创业的激情。
就这两个样本企业来看,第一家企业的成功之处在于:“校园媒体”这个行业选择,非常巧妙。他抓住了这个先机,打下了自己稳固的基础。现在如果我还要涉足这个领域,我情愿选择与他合作。专注校园就是他的创新,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相比之下,第二家企业则受制于缺乏创新亮点。软件外包、给别人做网站,这些工作的附加值已经很低,单子接一个算一个,没有可持续性。而他们打算新建的旅游网站,在国内像“去哪儿”这类的网站已经把这个领域做得成熟了,如果没有类似于更低的酒店价格、更快的搜索速度等作为支撑,竞争成功十分困难。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99名大学生角逐就业见习挑战赛
本报讯(记者 唐泽文)6月19日,由共青团成都市委主办的大学生就业见习挑战赛决赛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99名大学生进入了最后角逐。最终有33名选手取得比赛胜利,获得省内11家知名企业一个月的管理岗位见习机会和3000元到5000元的薪酬。
参加本次决赛的选手来自省内的各所高校,是从5000名报名者中,经过初赛、复赛筛选之后脱颖而出的。用于奖励获胜者的见习机会主要包括总经理助理一类的管理岗位。主办方表示,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时接触不到的平台,另一方面让他们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企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颜婧)9月13日,记者从成都市财政局获悉,为解决政府在筹集资金上存在的能力和空间有限的问题,温江区通过出台跟踪落实年度计划、以票控收规范征管、排出盲点强力挖潜等三大举措,有效促进了该...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