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西南赛区推介活动中,西昌市推出的“乡村八景”以优秀的成绩荣获“园区创意优秀奖”,与会评委高度评价:“西昌乡村旅游一月一节,能够推动乡村旅游长足发展。”
西昌市“乡村八景”到底形成了什么样的经验,对乡村旅游到底具有怎样的效应?日前,记者深入西昌乡间探访。
□钟美兰
一枝独秀
樱桃在山头售空
4月15日,星期日,正值西昌市樟木箐乡樱桃节,丘陵村的农家乐老实人家大院停满了车,房前屋后的樱桃林里荡漾着欢声笑语,主人袁海秀端茶倒水招呼客人。
2007年,西昌市提出打造乡村旅游八景,樟木箐乡作为八景首景被重点打造,政府投资127万元将长4.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铺到了农户家门口,4月6日——5月6日西昌首届樟木樱桃节在丘陵村举办,游客争先前往,袁海秀家50株樱桃全部在家门口销售一空。
根据当年的统计数据,节庆期间,樟木箐乡共接待游客7.15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3万余人,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460万元,人均收入4790元,同比分别增长20%。
尝到了甜头,村民种植樱桃的积极性高涨。2008年,袁海秀扩种了200株樱桃,2009年再次扩种了200株,“去年刨除各项成本,采摘期纯收入8万多元,今年预计可达10万多元。”袁海秀说。
丰收的不仅袁海秀一家,2011年,节庆期间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220万元,全村人均乡村旅游收入11131元。
袁海秀还惊喜地发现,冷淡期也有不少游客前来度假,乘凉挖地瓜红薯,每周的接待数量在200人次左右,“如果冷淡期也能找到别的项目,这个收入就更加可观了。”袁海秀期待着政府的下一步动作。
“八景”显能
乡村旅游收入破2亿元
“单靠一个乡镇单打独斗既留不下印象,也形成不了联动效应。”4月14日,西昌市旅游局副局长简朴介绍说,西昌市乡村旅游起步晚,但是起点高,2008年开始西昌市利用各乡镇的农业优势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特别是2009年成功承办了“四川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和“中国·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及建市三十周年”的活动,西昌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机遇。根据成功举办的樱桃节和火把节的模式,各乡镇依托本地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西乡乡依托葡萄产业发展农家乐,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区;高枧乡依托莲藕产业打造出 “荷色生香”景区……
“我们基本上做到了月月办节,月月火爆的境况。”简朴说,经过几年发展,目前西昌市已经形成了“南线——中国西昌民族风情生态旅游长廊”、“东线——湖滨养生休闲度假之旅”、“北线——生态农业观光之旅”、“西北线:古镇文化休闲之旅”的格局,有近1/2的乡镇、村、组形成了不同的支柱产业,建成了高枧“荷色生香”、川兴“桃源农庄”、黄水“鹿鹤烟黄”、黄联“榴开客家”、樟木“茅坡樱红”等西昌“乡村八景”。对西昌市乡村旅游很有研究的西昌学院副教授熊金银认为,西昌市目前打造的“乡村八景”充分地利用了西昌市的自然优势和民俗优势,在省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名气,但是在打造精品和吸引外地游客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各种节庆活动的举办,也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西昌市目前在册的农家乐有242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6家,有3家荣获全省十佳农家乐称号。2011年,西昌市乡村休闲旅游接待43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15亿元。
“而且远不止这些,按照规划,西昌市农村旅游将从‘乡村八景\’向‘乡村十六景\’延伸。”简朴说,西昌市将进一步构建景区-乡村-城市共同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以西昌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旅游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薛剑)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2012年全国科学健身志愿服务神州行活动,5月20日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启动仪式。数百名温江区民众第一次见识到了体育科研专家带来的科学检测方法和运动处方。全...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