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364个——近日举行的2019年中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中欧药物化学研讨会上,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全国首个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身份亮相,并晒出阶段性“成绩单”。,成都高新区探路产业功能区从“1.0”到“3.0” 寻求转型升级驱动力。
建“城”仅仅3年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在全球生物产业版图定位新坐标。解析其发展历程,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产业功能区。
2017年,成都提出了在全市统筹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成都经济发展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主导、参与了其中4个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分别是新经济活力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和空港新城。2年过去了,产业功能区在成都高新区的土壤上结出了哪些硕果?□本报记者 蒋君芳
A为何建?
从“1.0”到“3.0”的跨越
2016年,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用的44平方公里土地,位于双流区域内,而首批入驻生物城的企业中有不少是从成都高新区搬迁而来。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一直有生物产业的基础,但是产业不够聚集,“分散的产业布局,不利于产业链条的形成。链条不完整,企业的生产成本就难以形成优势。”
由散到聚,是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地搞产业开发区的逻辑起点。但“出生”3年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赶上了成都产业开发区的“3.0”时代——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决策者这样注解产业功能区的内涵:既是特色产业先进要素的集聚区,也是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社区。入驻在这里的企业,不光可以轻松找到所需的上下游配套,其员工也能在这里就近上班,并惬意地生活。
“从一开始,我们就按照产业功能区的概念去发展这片区域。”在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几乎是在白纸上开始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潜力无限。
相对于年轻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高新西区则是从多种产业布局的1.0版起步,慢慢发展到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主导的2.0版产业格局。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功能区推进处副处长代自强说,到2017年,这片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超3000亿元,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在成都建厂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要在高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越来越不容易。”
转型升级的契机很快来临。那年,成都市确定由成都高新区和郫都区合作共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我们正在按照产业功能区概念打造产业生态圈,让企业在这个圈里能更加便利地获得它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代自强认为,产业功能区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指引了方向。
B怎么建?
思维方式与体制机制的变革
如何将“产业功能区”的概念落地落实?答题过程中,一个新名词在成都高新西区出现——产业社区。
电子信息产业这个大类下,又能细分出许多分支,每一个分支发展所需要素不同。为此,成都高新区统筹规划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清水河无线创智、总部经济和电子信息专业服务六大产业社区。目前已率先启动清水河无线创智、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社区。
在代自强看来,规划产业社区有助于实现产业成链聚集,对细分产业精准施策,更重要的是对呈现不同发展业态、发展阶段、发展能级的电子信息细分产业及其从业人口精准匹配城市功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社区”落点,也体现了成都高新西区的转型发展思路:不光发展产业,也要发展城市。代自强打了一个“蓄水池”的比喻,“过去高新西区的人流是潮汐式的,上班时人流像潮水一样涌来,下班了大多数退回。现在我们要通过生活功能配套,建一个个‘蓄水池’,把水蓄起来,吸引人住下来。”目前,成都高新西区第一个人才公寓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最少能解决2000名人才的居住需求。
要建好产业功能区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体制机制变革。
以联东U谷·天府国际生物城产业综合体为例,这是一个以生物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精准医疗、研发孵化、基因测序为导向的综合性园区。该项目土地摘牌后仅仅2个工作日,即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深基坑施工许可证。
这其实得益于体制机制上的优势。不同于其他区域,成都天府国际生物管委会采用的是大部门制,比如规划、国土、建设,都被归在了一个部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我们通常都是等项目拿到土地后,才开始做方案设计、规划审批这些工作。但在现有设置下,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把方案设计及预审批工作前置到土地摘牌前,缩短项目开工的时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拿地即开工已经不是特例。
C成效如何?
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产业功能区”概念提出到现在,时间已过2年,功能区建设成效是否已经显现?
代自强举了这样一组数据:在去年迈上3000亿元这个阶段性台阶后,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依然保持了不错的爬升态势。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规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492.4亿元,增长18.2%,“成都提出要打造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占比接近一半的高新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数据之外,更有招商案例佐证。“最近,京东方把自己的上游企业主动引入我们规划的产业社区中入驻,还有不少龙头企业都作出了追加投资的决定。”代自强说。
较早入驻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华为,今年又追加了数十亿元的投资开发相关板块业务,目前载体已基本建成。另一龙头企业富士康也有新动作,其在成都高新西区打造的创新智能穿戴产品制造基地项目,预计今年9月实现投产。
年轻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展现出勃勃生机。累计签约项目达127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引进诺奖团队5个,两院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
不光引得进,还能促发展。为了加速企业的发展步伐,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制定了《关于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给予强力政策支撑。
“我们在国家首批‘4+7’带量采购工作中,两个品种入围,中标品种的市场份额预计将增长五倍以上。”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杨琦表示,在成都高新区提前布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一系列产业政策驱动下,企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推进下,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成都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2亿元、增长9.0%,比全省高出1.1个百分点,比成都市高出0.8个百分点。
新闻推荐
(易双罗森记者刘琳)8月20日,记者从川航获悉,近期,川航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新增的中转服务柜台正式投入使用。该柜台适用于所有...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