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双流新闻 > 正文

全国首个 “闭环式妇儿健康分级诊疗保障体系”正式发布 政府、企业、医院组建“1+1+1”模式 多方共赢助力“健康中国”实施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1-07 03:07   https://www.yybnet.net/

政府、企业、医院组建“1+1+1”模式 多方共赢助力“健康中国”实施 制图 杨仕成

制图 杨仕成

?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校医能通过系统将学生健康信息上报至华西联盟医生。

?医院、政府、企业三方领导在川大华西第二医院门诊调研。

高举教授为转诊小患者看病。

冬季天气转冷以来,儿童季节性常见病高发,医院儿科门诊、急诊门庭若市。然而,“爆满”不仅出现在儿童常见病高发的季节,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已属常态,大量的儿童常见病占用了综合三甲医院的门诊、急诊资源,导致儿科门诊、急诊“一号难求”,占用了真正的重症患儿的就诊时间……

2018年10月30日,四川省卫计委印发“成都地区妇儿联盟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妇儿联盟模式解决全川儿科“打拥堂”难题。目前华西妇儿联盟以三甲医院知识输出+央企资金、技术输出+政府行政管理、财政支持的创新形式,儿科为切入口通过一套同质化培训方案、一套互联网+解决方案、一套非营利性筹资方案构成的三级分级诊疗1+1+1模式,探索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医生、患者、政府、央企多方共生、共赢的发展机制。

建立“闭环式妇儿健康分级诊疗保障体系”

创新模式实现儿科在社区首诊

作为家长,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半夜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排队挂号,漫长的一晚要经历挂号排队、就诊排队、检查排队、缴费排队……此外,如果想要预约门诊号,也得“拼人品”,一不留神,号源就会被抢完。一方面是家长们的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由于对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家长们又宁愿“遭罪”挤大医院。这样一来,基层医院患者资源匮乏,大量常见病患儿占用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生积极性受影响,导致基层医疗资源更加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妇幼医疗资源短缺,呈现出一种结构性分布不均的特点,优质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基层较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瀚旻认为,实际上很多常见病在基层医院就能解决,但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不够,加之基层医生涉足儿科的意愿不足,导致了儿科医疗面临尴尬境地。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兼顾多方利益,促进、推动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专科人才、提升技术水平,进而让老百姓放心在基层医院看病。

如何兼顾多方利益,缓解大医院儿科“打拥堂”,让患者信任基层医院?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首诊、急慢分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联体模式下,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牵头的“华西妇儿联盟”应运而生,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建立了中国首个“闭环式妇儿健康分级诊疗保障体系”。该体系是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央企国投高新共同发起,在上海医疗质量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以医疗质量同质化为核心,医疗质量控制+互联网为保障,以儿童健康保障兜底计划为依托,实现共生、共赢的医联体。

成都高新区率先试点

区内1万余名患儿尝试基层首诊

2017年11月起,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与国投高新共建课题“50种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儿童疾病转诊标准和诊疗路径”研究的基础上,央企国投高新发挥互联网技术与运营优势,结合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形成一套双向转诊、医疗质控、诊前诊后服务联动式信息化高速路,华西妇儿联盟率先在成都高新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模式”启动试点。

成都高新区充分发挥综合管理模式优势,充分调动基层医院、医生培训积极性,在提升基层儿科诊疗能力的基础上,统一打造标准化、品牌化的“华西妇儿联盟”基层诊室,依托“华西妇儿联盟分级诊疗系统”实现同质化医疗质量控制、双向转诊技术支持、打通华西妇儿医院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成都高新区率先实现了儿科患者“小病不出区、大病转华西”、“诊后随访在社区、全专科联合管理”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地实施。

通过“华西妇儿联盟”构建的平台和资源优势,近日,家住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1岁半的婷婷(化名)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2018年12月,婷婷因反复咳嗽、气喘在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12月27日下午,接诊的华西妇儿联盟医生侯艾桦发现婷婷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认为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是否有哮喘,于是通过“华西妇儿联盟”转诊系统上转到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儿科。第二天上午,婷婷和母亲雷女士通过绿色通道,坐在了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一级专家高举的诊室。高举医生经过检查诊断确诊婷婷为肺炎,开出药单并告诉雷女士雾化、拍背等注意事项,随后将婷婷转诊回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

“从中和出发到医院差不多用了半小时,加上看病,总共不到一个小时。”雷女士说,这次快速、便捷的就医体验让她有点难以置信。如果按照普通流程,预约挂号可能要到一个星期之后才能就诊,而现在,她可以直接到医生诊室就诊,所有的预约流程都有专人协助安排。

截至2018年10月,成都高新区共计7个基层卫生机构全面覆盖该项目,每个机构都有1名以上的华西妇儿联盟医生,整个高新区共计13名联盟医生,是目前全市各区市县中联盟医生考取比例最高的区。全区共计设立7个妇儿联盟诊室,为辖区儿童提供便捷高效同质化的儿科诊疗服务。截至2018年11月,高新区1万余名患儿通过“华西妇儿联盟”项目尝试基层首诊,其中99%的患儿在基层复诊,54名患儿通过基层首诊后发现病情较为复杂转诊华西第二医院。

定期培训动态考核

华西妇儿联盟医生认证提升信任感

为保证项目实施效果,让医联体“联起来”,华西妇儿联盟首先启动的是基层医生儿科诊疗能力培训。通过知识输出的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给基层医生赋能,让首诊在基层、三级转诊、三级医院紧密合作、良性联动成为可能。同时,探索医联体“自造血”方式,通过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正向激励机制,为基层医生赋值,带动医联体真正的转起来,让全专科联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

2017年5月至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在国家、省、市卫计委的支持下,通过国投高新技术平台构建运营的基层医生培训平台,以线上、线下系列课程对全市458名基层医生展开了30000余人次的儿科诊疗能力提升培训。经过为期数月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最终只有3%的基层医生通过认证,2017年11月15名首批联盟医生正式授牌。截至2018年10月底,已考核认证47名基层医生,授予华西妇儿联盟医生称号,并通过政府、媒体的引导和宣传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和信任家门口的首诊医生(华西妇儿联盟医生)。

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侯艾桦,就是其中一名“华西妇儿联盟医生”,在她看来想要通过认证并不容易,除了针对相关专业的笔试、面试,在从医过程中还会有上级医院的专家对用药、诊疗方案、转诊质量等进行考核,这意味着在基层医院就诊的儿科患者治疗方案,都有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专家把关,为了真正实现分级诊疗,患者的病情是否符合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条件,也有专家进行评估。这种方式一方面对基层医生用药、治疗起到指导、监督作用,一方面对患者来说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在大医院同等的专家诊疗。拿到认证后,侯艾桦的病人量明显有了提升,“很多患者更愿意选择有联盟认证的医生。”

探索医联体“自造血”

家庭医生签约推动预防先行

“华西妇儿联盟”的作用还延伸到中小学、幼儿园和家庭之中,经过专家组培训认证的“华西妇儿联盟医生”,通过“华西妇儿联盟网络家长学校”线上为辖区4万余名家长开展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涵盖儿童保健、儿童疾病辨识、儿童家庭院前急救等,广受家长好评。

截至2018年10月底,“华西妇儿联盟家长学校”已经覆盖了高新区幼儿园3-6岁儿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3岁幼儿。由此,形成了“华西妇儿联盟”儿科医生培训基层医生,基层医生培训家长的1+1+1的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儿科诊疗能力,增强基层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增进家长对基层医生的信任,让基层首诊成为可能。

在医联体各级医院“联起来”的基础上,“华西妇儿联盟”率先探索医联体“自造血”的可能性,通过单病种付费包干式门诊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卡、家庭医生互助保险计划等多种形式让医联体“转起来”。其中,单病种付费包干式门诊服务是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按照单次病情将医事服务费、病情所需检查费、5天内的口服药费用、3天内的雾化治疗费用、病情所需的电话随访费用以及转诊费用进行了全面打包,以减少家长支出、社保支出;国投-华西妇儿联盟家庭医生服务卡是以解决医联体“转下去”为切入口,基层医院家庭医生签约、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三甲门诊形成1+1家庭医生服务,以全年7*24小时咨询服务推动预防先行,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并加入重大疾病互助保险计划降低因病致贫发生率。

另外,华西妇儿联盟还成功引入儿童互助保险计划,通过全年健康管理、全年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年7*24小时咨询服务、全年转诊服务、重大疾病互助保险计划、形成体现三甲医院知识输出价值、基层医院绩效收益、基层医生价值感、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华西妇儿联盟”儿科诊疗服务,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家庭医生签约率和服务质量。

闭环式妇儿健康分级

诊疗保障体系成功经验将全国复制

2018年12月起,华西妇儿联盟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优质妇、产、儿科医疗资源,借力央企国投高新技术平台、资金,在成都高新区政府财政、政策创新支持下,横向拓展华西妇儿联盟覆盖人群,从而形成基层医生妇科、产科、产后、儿保、儿科常见病、儿科慢性病管理等多维度培训认证闭环;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区级医疗机构、三甲医院多维度分诊、转诊闭环体系;形成婚前检查、优生指导、孕期全专科联合管理、产后全专科联合管理、儿童保健与儿童常见病诊疗联动管理的多维度医疗服务闭环系统;形成政府综合管理下的医校协同,通过社区儿童健康讲堂、幼儿园、小学的校医、园医培训认证,家长学校、儿童科普教育等联动形式,形成医疗、教育、社区等多维度大健康闭环体系;在华西妇儿联盟前期工作基础上,深度探索优生、优育、优教、优医全面结合,营造健康高新、健康成都、健康四川的大健康目标。

在成都高新区的二级分级诊疗经验基础上,华西妇儿联盟项目成功孵化出完善的三级分级诊疗模式,自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相继在成都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成华区、武侯区、金牛区、双流区等多个区县推广实施项目,成功复制华西妇儿联盟模式。2018年10月30日,四川省卫计委印发“成都地区妇儿联盟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妇儿联盟模式解决全川儿科“打拥堂”难题。中国国投高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勇介绍,下一步将向全国范围内推广“闭环式妇儿健康分级诊疗保障体系”的实践经验,以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截至2018年10月底,华西妇儿联盟已经覆盖成都市7个区市县、6家妇幼保健院、83基层医疗机构,考核认证47名华西妇儿联盟医生,共计16790人次儿童实现基层首诊,142人次儿童因复杂病症成功转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新闻推荐

《种子钟扬》

上期提要:钟扬跟刘星说:“刘老师,其实我自己也已经想好了,我还要留下来,当第八批援藏干部。”王有为大吃一惊,一...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全国首个 “闭环式妇儿健康分级诊疗保障体系”正式发布 政府、企业、医院组建“1+1+1”模式 多方共赢助力“健康中国”实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