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改革开放迎来伟大征程40周年。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奋进,在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市开启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新时代。
而自贸试验区,从挂牌成立以来,就一直把“改革”深深融入血液和基因,承接着率先、示范、突破的重任。
坚持不懈,勇于下深水、啃硬骨头,2018年,双流自贸试验区继续向改革要活力,从“深水”里摸“金娃娃”。在改革创新方面,在2017年完成61条87项试验任务的基础上,双流自贸试验区全面启动2018年86条152项试验任务,其中102项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形成创新案例56个。四川国际境内外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试点获商务部批复,通程航班全委托通关等2个案例上报商务部争取全国最佳创新实践案例,“ADR纠纷解决机制”获签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省复制推广……
一系列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各级肯定。今日,我们将走进双流自贸试验区,解读其2018改革创新亮点、特色,为下一步创新工作持续积蓄力量。
亮点A
创新通程航班全委托通关模式
核心提示:
紧扣提升通关便利化,成都海关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率先创新通程航班“全委托”通关模式,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际中转旅客人均通关时间压缩约60分钟,旅客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6月22日,乘坐川航3U602墨尔本-成都中转川航国内航班的旅客,率先感受到了行李无缝衔接的服务:在成都下机通关后,不用等待至少1小时的行李过检,直接“甩手”前往国内航班区域候机;而他们的行李由川航工作人员“护送”到国内段的飞机上。这是川航联合机场海关、双流机场实行国际转国内航班行李“全委托”模式后,为旅客带来的便利。
据悉,通程航班旅客在墨尔本机场值机时,会在特制托运行李条上签署委托书。在成都通关时,若成都海关认为需要开箱检查,川航的工作人员可代劳;必要时,通过在行李条上预留信息联系旅客。川航通程旅客在墨尔本托运的行李,会集中单独装箱。川航地面人员会收集中转旅客名单和行李件数,并按下段航班起飞时间排序,优先保障急中转旅客,并在航班到港1小时内保障完所有中转行李。
今年5月初,成都海关正式批准川航在成都国际转国内航班转用“全委托”保障模式,并率先运用于川航墨尔本-成都转川航国内航班。后续,该模式会逐渐覆盖川航其他国际航班。至今,川航已在成都实现了国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国际转国际4类通程业务全覆盖,为下一步增加国际通程航点奠定了基础。
亮点B
创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核心提示:
创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项目开工前报建办理时间由197天缩短为60天,压缩办理时间约137天。该模式已在双流区通威太阳能三期、天府药坊等共35个项目试点,涉及计划总投资136.1亿元,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和投运进度,目前该模式已纳入全省复制推广。
超过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却没有几个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有序调配下,机器人麻利地载着产品在生产线、装配线之间穿行……11月18日,通威太阳能三期项目顺利在双流投产。
通威太阳能三期顺利投产,不得不提到双流区率先示范的一项重大的改革——项目承诺制。通威项目三期3.2GW电池项目在推进中,先后遇到了管网供水缺口、弃土转运、配套道路等一大批“棘手的问题”。以配套道路建设为例,以前企业开工前的手续繁杂,企业要一个个部门去跑,耗时费力。通过承诺制,企业与发改、建设、环保、安监等10多个部门签订承诺书后,可以边开工边办理手续。开工前办理手续时限从197天优化为60天。
为节省时间,通威太阳能项目三期通过“承诺”对道路所在弃土进行转运,提前清场。“签订承诺书后,缩短开工手续办理时间,为项目节约了近2个月时间。”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建设工程部部长付秀能介绍,通威太阳能项目三期实际建设周期仅用6个半月时间,在一期、二期之后,再次刷新“通威速度”。
双流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工作,优化了审批流程,为企业降低成本;同时,改革创新落地,推进了政务服务优化,“承诺制”通过将政府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优化了政府在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监管、服务能力。
亮点C
探索航空保税维修新方式
核心提示:
双流自贸试验区成功向商务部争取境内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综保区航空维修产品境内交付视同境外交付”,境内发动机维修成本节约2%-5%,境外发动机节省运输成本40万元/台,节省往返时间10-14天。
今年1月,全省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交付仪式在成都双流综保区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顺利举行。
当天交付使用的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是深圳航空公司购买使用的境外航空发动机,按照以前的通行模式,当境外航空发动机需要在国内维修基地维修时,须先将发动机运输至境外申报出口,然后境外发动机供应商或修理厂家以“修理物品”方式进口该发动机方能进行维修。待境内厂商维修完成后,需再将发动机出口至境外转移物权后,再报关进口至境内,期间客户将支付更多的运费和等待较长的发动机维修周期。以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维修CFM56发动机为例,每台境内外航空发动机往返于境外仅物流费用就需要约40万元,运输时间约1—2周。
当天,除了首台境外飞机发动机完成维修,并顺利交付使用外,全省第一台境内飞机发动机也入区进厂维修。
飞机发动机维修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特点,是航空维修产业的最核心部分。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的交付使用,标志着境外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全流程顺利完成,也标志着双流自贸试验区航空发动机维修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将为成都航空维修产业规模倍增、能级跃升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下一步,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将以双流综保区为主体向国家部委申请区域整体开放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及其部附件维修业务,吸引国内外优势航空维修企业聚集四川发展,形成四川省对外开放新优势、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亮点D
全国首创“四个优化”政务改革
核心提示:
双流自贸试验区依托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四个优化”政务改革,打造首个产业园区“企业服务自选超市”,行政审批效率和企业服务质量大幅提升。目前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并可为企业提供政务、关务、法务、金融、商务五类“组合式服务”。
11月7日,成都荣之光商贸有限公司在双流自贸试验区成功取得了首单进口非特备案证书,由审批改为备案,大大缩短了进口化妆品在中国上市的准备时间。
该项改革开展前,企业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申请办理,需5个月左右完成审批;改革工作开展后,在双流自贸试验区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申请受理,5天即可完成备案。企业自行打印备案凭证后,到相关部门办理进口手续,即可进行产品进口销售经营。
双流自贸区在全国首创“四个优化”,为全国一线产业园区探索行政审批综合改革提供试点和借鉴。即通过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将“本级集中”优化为“多级集中”、将“宽泛承接”优化为“精准承接”、将“多门集中”优化为“一门集中”、将“单一服务”优化为“组合服务”,实现了服务效率、服务意识、服务能级“三个提升”。
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办理省市区三级事项280项,实现了多级政府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将自然人审批事项下沉到街道社区,涉企事项全部进驻到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集中了政务服务、公安出入境办证、办税服务、社保服务等8个服务大厅涉企事项,为企业提供横联垂直机关、纵通省市两级的一门式政务服务;并引入金融、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企业,打造“企业专项服务自选超市”。
以开办食品企业为例,改革前,需跑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等5个相关部门,至少跑6次才能具备经营条件。改革后,自贸试验区相关涉企事项办理基本实现了进中心“一扇门”“一次就好”,只跑中心“一站式”完成了涉及5个部门、6个事项的审批。
新闻推荐
2018年即将进入尾声,又到了交成绩单的时候。今年国内机场发展迅猛,5家机场跨入千万级俱乐部。此外,多家千万级机场实现跨越,...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