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第六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主办。在论坛上,双流区“党建融合幸福美丽新村振兴”工作获评全国“2018民生示范工程”奖。
据介绍,“2018民生示范工程”从过去一年中记者、专家实地走访调研或各地政府、企业自荐的数百个民生项目中筛选出,并经网上公示投票后,由专家终审推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A坚持党建引领
贯穿幸福美丽新村建、管、服全程
在双流区黄水镇楠柳社区,居民们最常去的地方是“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因为这里不仅有医院、幼儿园、图书馆、政务工作站,还有老年活动中心、24小时营业的红旗连锁……小区最边角的住户步行走到这儿,用时不过15分钟。
党群服务活动中心聚焦“便民”,提升了社区发展治理水平。而该中心的设立,则是双流区将党建引领贯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管、服全过程的一个缩影。
在双流区,该区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新村建设“五自”模式(群众参与自主选、资金安排自主定、建设方案自主议、建设质量自主控、建好新村自主管),党群服务中心集党群服务、新村议事、村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代理代办服务,实现了“党建强、服务优”。
同时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和依法行政的有机统一,构建新村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决策、院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群团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三治、共治共享”机制,引导新村健全自治章程和公约30余个,制定自治、物业、财务等管理制度60余个,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依法依规实施。
此外,聚焦党建主业,双流区着眼乡村教化,推进以德治党、以礼易俗、以礼约民。今年以来,双流区深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的五大行动,包括背街小巷整治、院落改造、特色街区打造等,许多党组织和个人都加入进来,禾木文化、浓园文化、老邻居等都签下了情怀协议,共守一份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情怀。全国作协成员、双流著名文化人、老党员在临终前向社区捐出了他的上百件作品;海滨城积极向社区推出青少年海洋科普;华侨城开放了公益惠民岗位……这些美好的情怀,聚成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进一步推进了双流社区发展治理。
B强化共建共治共享
助力社区发展治理水平上台阶
“老王,把你家门口堆的东西收进去哈,这样会影响居民上下楼。”每天,在双流区西航港街道莲花社区,77岁的老党员朱广清都会佩戴着党徽行走在社区各角落,看见居民陋习总会及时制止,而他所到之处也受到大家的尊敬。
莲花社区是原四川齿轮厂破产清算后组建的老城市社区,由于老社区,基础配套不到位,小区脏乱差现象严重,历史遗留问题多,老百姓抱怨是“被遗忘的龙须沟”。这样的社区,发展治理怎么办?
西航港街道立足莲花社区老党员多的巨大优势,通过实施强堡垒工程和“三个重构”,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组织力。
通过反复调研,西航港街道对社区党组织及其生活机制、服务功能进行了重构。街道打破常规在莲花社区党员干部中直选社区党委书记,重新组建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将社区划分为若干区域和网格,分别建党支部和党小组,形成三级体系,实现了党组织、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辖区单位和社区共驻共建共治“三个”全覆盖。同时,创新探索“唤醒、激发、关爱、带动”四步工作法,逐步唤醒老党员的党性意识,激发老党员亮身份、做模范,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热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社区党委的号召下,辖区党组织和党员们针对小区痛点、难点,带头开展环境治理和景观打造。群众先是围观,后来在党员的发动下也积极加入进来。
老小区有了休闲花园,有了文化长廊和健康步道,党员和群众一起又众筹了工具共享坊、共享菜市,还利用防空洞众筹了川齿记忆博物馆。一批老党员又自愿当起了博物馆管理员、讲解员,小区的文明劝导员。
“通过参与众筹,筹集起了群众参与家园治理的责任和激情。”居民们说,群众把自己珍藏的宝贝从小家搬进了党群中心这个大家,也打心眼里认可了这个大家。现在,莲花社区已真正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如莲花般绽放的美丽社区。
叶丹 本报记者 陈方耀 文/图
新闻推荐
昨日15点05分,TG619航班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这架航班载有一个80余人的特殊旅客团体,他们的目的地是2000公里外的泰国...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