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无人机市场近年来不断发展,但对购买和使用却缺乏有力的配套监管措施,无人机“黑飞”导致航班返航、延误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1月20日,第四届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发展论坛在青岛召开,300多名来自官方、学界和企业代表出席并探讨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安全管理与未来发展。
□本报记者白晓宋弢
安全隐患引担忧
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进入井喷式发展,消费级、专业级无人机市场异常火爆,在航拍摄影、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电力巡检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同时,无人机“黑飞”、失控坠机等事故的发生,对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产生严重威胁。如何有效管控无人机的运行,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2万架无人机处于“黑飞”状态。去年4月,成都、杭州、大连、南京、上海共发生13次“黑飞”无人机影响航班运行事件,特别是成都双流机场受到9次影响,造成34个航班取消、112个航班返航备降、142个航班空中和地面等待。
与此同时,无人机自身故障引发的事故同样令人担忧:有机构在2016年6月就统计了国内47起无人机炸机(注:指无人机非正常坠地)事件,去年中部某省份还发生了农用植保无人机坠地伤人事故……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吴强表示,民用无人机是新经济增长点,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出现了诸如“黑飞”和无人机自身事故等许多隐患,产生了实际威胁,不可避免地引起大家对民用无人机发展的担忧,保障无人机飞行安全迫在眉睫。
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
为保障无人机安全、高效飞行,民航部门批准了两种空域申请/监控的云系统:U-cloud和U-Care。飞手可通过这两个系统的手机APP或网页,查看计划飞行区域是否为禁飞或限飞空域,并向空管部门提出空域使用申请。
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U-Care无人机综合监管云系统的研发。公司董事长兰玉栋认为:“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使用者和监管者之间缺乏沟通和共享的平台。一方面,使用者对飞行空域的适准性缺乏了解;另一方面,空域监管和公共安全部门对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也倍感头痛。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无人机的云监管系统就应运而生。”
据了解,U-Care实现了无人机飞行动态及其操纵者位置的实时显示解析,可实现地理围栏设置、超高(超速)警示、禁区告警等监管策略,能够给无人机规划空中飞行路径。
在兰玉栋看来,无人机飞行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应以安全为诉求,打造全国性的无人机管理平台,将本领域包括无人机厂家和军、民航以及地方政府等监管方、个人和团体用户等在内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衔接,满足业内各方的需求,实现无人机“可管、可控、可追溯”,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
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据了解,预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750亿元,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无人机监管的相关规定多为临时性、指导性意见,而且以民航机构的行业规范、部门规章为主,有关审批程序、管理规定、适航标准、处罚标准等较为笼统,缺乏强制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加之执法监管部门缺乏明确主体,无人机飞行的审批手续不够简化。
吴强认为,对无人机有效监控监管只是保障飞行安全的一方面,无人机自身故障引发的事故同样不可小觑。这是因为国内尚无统一、权威的部门对无人机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认证,只靠生产厂商做一些性能测试。“因为可靠性测试需要时间积累和大量资金投入,一般厂商没有条件做。”吴强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指出,无人机行业管理是手段,安全才是目的。目前无人机安全主要涉及空防安全、航空冲突、公众人身安全。无人机的发展前景需要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去推动。陈志杰鼓励业界组成标准联盟,制定联盟标准,在无人机领域内执行,以便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论坛期间,官方、学界和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技术创新,安全自律”倡议书,各方将为促进无人驾驶航空行业持续良性发展,共建“和谐”天空,确保飞行安全、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国家空管法规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浩认为,中国无疑是民用无人机的大国,但要成为无人机强国还有一段路要走,眼下的监管尝试或许会开创领先于全球的新型管理模式。
新闻推荐
2018年伊始全国各大千万级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相继出炉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三大国际机场依旧位列全国(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前三位那么,究竟谁是全国第四强?1月16日,答案揭晓,双流国际机场2017年...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