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天府软件园创业场电子科技大学服务站挂牌成立。该服务站将以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政策为依托,为电子科技大学创业链提供孵化对接服务,扶持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在校师生到天府软件园创业场落户。
天府软件园创业场电子科技大学服务站只是电子科技大学持续深化“一校一带”行动计划的一环。据悉,电子科技大学已与成都高新区共同打造中国版“斯坦福+硅谷”,与双流区共建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和电子科大产业园……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成都已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筑“一校一带” 打造中国版“斯坦福+硅谷”
电子科技大学和天府软件园的交集已久,天府软件园内孵化的许多成功创业者都来自这所大学,如咕咚运动创始人申波、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中联信通CEO罗蕾等。
从电子科技大学到成都高新区,从校园起步到园区孵化……每年,众多电子科大学子都会从电子科技大学步入成都高新区,这条路,正是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携手推进实施“一校一带”计划的物理空间距离。而从校地协同创新的视角而言,这条路,正是成都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中,需要打通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2015年9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大力实施“一校一带”计划,共建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一校一带”行动计划,今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高新区举行了合作共建国际菁蓉创新中心签约仪式暨奠基仪式。此次合作将探索“斯坦福+硅谷”的校地合作模式,打造新一代信息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和创业高地,力争到2022年底,在电子科技大学周边形成1000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
根据协议,成都高新区和电子科技大学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通过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的有机融合,联合国内外有关资源,催生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此外,电子科技大学还启动了“一校一带”创新基金。一方面电子科技大学每年自筹2000万元,建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支持在校师生项目孵化;另一方面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高投集团、成都技术转移集团、四川发展基金、联通创投基金等社会资本联合组建产业引导基金。目前,已完成第一期100个项目立项,投入经费1794万元,重点支持涉及先进无线通信及其相关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项目。
破除科研“蚕房”+吸聚人才资源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在毗邻电子科技大学的中电昆辰公司,CEO朱晓章正对着高精度电子屏,反复手动试验公司研发的定位芯片。朱晓章透露,一家大型手机生产商已将定位芯片用于生产线当中。每部手机在生产中都安装定位芯片,那么以往经常出现的产品泄密、产品遗失等情况就可以避免。这项可以在客户的任意厂区实现精准定位监控的技术,朱晓章团队已做到全球领先。
3年前在电子科技大学留校任教时的朱晓章,所在的研究团队就拿到了“鹰眼”室内定位技术的知识产权,如果不是遇到成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这项技术还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而今“鹰眼”室内定位的精准度、速度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市场发展势如破竹,公司估值已达4亿。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电子科技大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果完成人可申请与学校共同作为成果所有权人,根据实际情况,可享有成果50%—90%的所有权。值得一提的是,以技术转让或实施许可方式转化的,学校还将成果转化收益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及团队(在“一校一带”中实施转化,比例最高可达73%),20%设立科研发展基金,用于成果完成人及团队的后续科研活动。
依托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与双流区共建电子科大研究院和电子科大产业园。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技术、人才、项目资源,打造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一体三翼、三资深度融合的创新架构,重点聚焦“大(数据)智(慧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项目,开展项目研发、攻关及成果转化。目前,电子科大研究院及产业园一期已投运,电子科大产业园二期将于2018年投运。
延伸阅读
推动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
创新生态链加速形成
昨日,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的海创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教授、海创药业董事长陈元伟正忙碌着。“公司自主研发的治疗前列腺癌症药物HC-1119是国际首创,正处于临床一期,预计会在2019年上市。”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速喷涌,正是成都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一个缩影。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本月,12家单位在蓉成立成都市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联盟。该联盟将着力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搭建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交流平台,构建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对接机制,推动校院地协同创新,促进高校院所高端创新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成都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合作体系,成都高校院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成都市已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四川农大、成都理工大学及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的框架体系。同时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域外高校战略合作,引进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10余个,聚集科技创新企业200多家。
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企业提需求+高校院所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联合引才模式,市校企三方合力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支撑。同时制定实施《成都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助管理办法》,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动高校院所人才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创新人才。
本报记者 宋妍妍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讯(记者雷浩然)智能调节,安全照明,10年之内不脱漆或者锈蚀……首都街头展现成都“工匠精神”,这回的“主角”是一批“双流造”路灯。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双流区获悉,落户该区的四川华体照明成功...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