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明建
近年来,按照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都城市副中心、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目标,成都市双流区自觉把新村建设摆在农村长远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大局中认真谋划,按照党组织带动、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1+5”新村建设行动计划,创新“五自”模式,全域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造“升级版”新农村,力争2017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
一、基本情况
双流区辖区面积466平方公里,辖6镇6街道,共134个村(社区),其中社区106个、村28个,农用地32.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2万亩,户籍人口5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6万人。2015年新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8个,改造、保护、提升24个;2016年计划新建20个,改造、保护、提升18个,2017年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大联动”工作机制
建立层层联动机制。全区建立“四大班子”齐抓和区级部门“大联动”机制,区领导带领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对口联系一个镇(街道),主动帮助解决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能职责,出实招,办实事,将省市项目资金统筹投入到对口新村建设之中。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区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每周编发1期专报。制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将完成时限细化到半月,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镇(街道)负责人。建立目标督查机制。区委、区政府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纳入对相关区级部门、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方式,促使各镇(街道)、各部门主动作为,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突出统筹谋划,构建“全域推进”建设思路
系统建立“四态融合”规划体系。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理念,科学编制新村规划,加强土地利用总规、村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各项规划的有机衔接,科学编制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和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规划,充分体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幸福美丽新村业态、生态、文态和形态“四态合一”。
率先实施“全域推进”行动计划。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要求,同步推进省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新村改造提升保护工作,把农口涉农项目,优先安排在已确定的新村建设和新村提升工程上,打捆使用,整体推进。2015年以来全区基本完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共32个(新建8个,改造保护提升24个),目前,已启动余下的20个村(社区)幸福美丽新村新建项目,18个改造提升保护项目,力争2017年实现全覆盖。
积极探索“十化并举”实施路径。细化考虑群众关注的防水、空调预留位置等问题,同步推进天网监控、“一卡通”等“雪亮工程”,推动小区建设精细化和管理智能化。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产业发展智慧化和农业信息化。另外,从社区文化建设和住户参与意识培养等方面入手,推动环境治理城镇化和农民转变市民化。
(三)坚持群众主体,采取自下而上确定工作重点
走出去看,想建不想建,老百姓自己说了算。以镇(街道)为单位,组织村(社)代表走出去看,激发老百姓想建的内动力。在今年6-8月我区永安镇等6个镇(街道)8个村共组织村社代表3000余人,分10余次到温江区幸福村等,参观学习该地区新农村建设。
政策交底,划算不划算,老百姓自己心里掂。区上制定政策,依托土地综合整理,整理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除农民集中建房指标外,按结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50万元/亩的保底价格由区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区财政按对建新区农房外观风貌建设、小区红线内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分别按1万元/人的标准予以包干补助,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新村建设。将这两项政策交给老百姓后,老百姓自己算账,该收入多少,该支出多少,该节约多少,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心服口服。
户型设计,好看不好看,老百姓自己来评判。进入幸福美丽新村选址规划阶段,充分发挥老百姓的话语权,选址老百姓说了算,户型风貌规划设计几种,老百姓自己选,形成统一意见后,各镇(街道)交给设计规划公司出规划设计,再上交区规委会审定。整个规划设计环节始终坚持老百姓参与,老百姓决策,各级政府只起协调、引导作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个过程各级政府只起“导演”作用,“演员”总是老百姓。
(四)加强银社合作,构建融资贷款持续发展模式
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机制。转变过去主要由政府主导的方式,引导农民通过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或合作社等方式,自主实施或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有效投入;进一步创新幸福美丽新村投融资模式,采取农户自筹一点、社会资金投入一点、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一点,多渠道解决资金瓶颈。
破解融资贷款难题。双流区在创新融资流程上作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在土地综合整治立项报批基础上,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公司),作为项目贷款主体。合作社用参与农户自愿入股的已确权颁证到户的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即“小证”),统一规齐后,向国土部门换取项目区内集体建设用地权证(即“大证”),合作社以“大证”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同时,打捆投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等原则,突出重点,统筹安排,集中投入。
(五)狠抓产业根基,加大产村相融机制创新力度
推进都市农业高端高效发展。按照“宜居宜业,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理念,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端高效发展。建设成新蒲标准化设施草莓等主导产业高效栽培基地和双黄路葡萄等休闲观光采摘生产基地,促进产业提质扩面增效。实施伏季水果“3+N”战略,适度扩大葡萄、梨、桃三大优势水果产业规模,积极发展蓝莓、火龙果等新兴水果产业。开展粮油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建设粮食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全程机械化高产示范片。推动蔬菜有机化,规范提升现有有机蔬菜基地,建设锦江流域常年标准化蔬菜基地, 牧马山区域二荆条辣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基地。
健全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加快培育和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每个新村组建具有代表性的市场经营主体1个;有条件的新村,运用集体“三资”与农业企业联合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采取租赁、入股、转包、转让等形式,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挖掘农耕文化、养生文化、乡村休闲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引导农民依托农家乐经营相关农副产品、手工艺产品等,因地制宜发展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养生健身等为特色的农家旅游产品,加快传统农家乐的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六)注重文化传承,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机制
开展“三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依托新村建设,高标准建设村级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打造集党群议事、便民服务、群众教育、文体活动等为一体的村民“精神家园”。开展“双向示范”活动,全面推进农村党组织“双强六好”示范建设,大力推动文明和谐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完善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和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分馆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传承发展新村民俗文化。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完善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着力川西林盘保护,挖掘农耕文化、养生文化、乡村休闲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发展民俗民间文化,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传承。
三、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双流模式”
在深入思考新村“为谁而建、由谁来建、让谁去管”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过去建设中存在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情况,围绕“五个自主”思路,以群众真参与、真做主、真受益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组织引领、群众主体、富民增收的新村建设实践路径。
表现在:一是是否参与自主选。二是实施方案自主议。三是资金安排自主定。四是建设质量自主督。五是建好新村自主管。通过“五个自主”的实践,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川西民居为形,以农民创新创业为径,群众望山见水忆乡愁的升级版幸福美丽新村雏形初现,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双流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群众获得感大幅提高,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作者系成都市双流区农村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
新闻推荐
(记者陈悦文/图)昨日下午,四川天府新区文化旅游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7家世界知名和国内著名文化旅游企业与四川天府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总额高达2518亿元,单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