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琳 易陟 文/图
医务人员为老年人做护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政策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社区居家养老,四川不仅在行动,更有科技力量加码,让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化”。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了解到,四川通过搭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云服务平台,对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降低居家养老慢病管理风险和养老成本进行了有益探索,现已建立虚拟“医养结合大健康管理平台”“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医养结合健康管理平台APP,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需求大! 全川需社区养老者破千万
3月19日,四川省发布《2018年四川省人口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1.9万人,仅次于山东,位于全国第二;占人口总量的比重为14.17%,比全国高2.23个百分点,仅次于辽宁、上海和山东,位于全国第四。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老龄人口数字如此庞大,实际养老情况又是怎样?现阶段国内养老模式呈现出“9073”结构,即90%的老年人选择在家中安度晚年,7%的老人通过社区照顾实现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以此看来,居家养老将担负起社会化养老的重任,但居家养老服务重度依托社区养老机构,也就是说,社区养老需要服务97%的老年人,以去年的人口基数计算,四川省需要社区养老的老人已破千万。
如何才能全面掌握社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身体健康状况,帮助老年人和其家庭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四川省科技厅高新处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将居家老人、社区、政府、服务提供者联系起来,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应急救助、生活照料等全方位服务。
由此,《四川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应运而生,《方案》提出要培育发展四川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到2022年,全省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方案透露,将科技融入养老已成趋势。而作为一家致力于数字化信息化平台软件开发建设、养老服务线上线下运营的综合服务商,“科创智远”早早就在其平台推出了互联网服务。
从2014年进入养老行业,“科创智远”探索了以孝行通智慧养老云平台、适老化产品、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为核心的“平台+产品+运营+服务”四维一体的业务模式。在今年1月工信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中,成都科创智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并被列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典型案例汇编》。可以说,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科创智远”非常有发言权。
方法好! “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更完善
在“科创智远”的办公区一台联接“孝行通”平台数据的电脑上,记者看到了一排排资料详细的养老服务信息。据成都科创智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霖介绍,只要老人拨通孝行通12349助老热线,坐席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根据老人需求将服务工单下派给就近的服务商,而所有的后续服务都会有监管数据反馈。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从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记录在案的服务信息共计近5万条。
2017年,“科创智远”助力成都市完成了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的武侯区智慧养老项目已获得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称号,其中玉林、晋阳、金花被评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同年,孝行通智慧养老云平台先后在成都下属的武侯、青羊、金牛、郫都、金堂、新都、崇州、简阳、双流、邛崃、大邑等11个区市县成功落地并持续运营。
2018年,由“科创智远”负责建设和运营的金牛区和邛崃市智慧养老项目也获得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称号。截至目前,“孝行通”已覆盖全省19个市州,也在河北、山东、广东布局,近期业务将扩展到甘肃、新疆、青海等省份,平台用户规模位列全国前三,服务次数超过3000万。
“孝行通”协助各地民政机构搭建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不仅方便社区服务人员实时更新老人数据,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平台实时看到老人的基础数据、津贴实时发放情况、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等信息,在实现基础数据采集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监管责任。
“养老服务,特别是社区和居家养老的线上服务,更离不开线下基础设施的支撑。”郭霖表示,“科创智远”于2017年与华西社区康复部合作,成立了武侯悦康康复诊疗中心,随后根据需求,共开设了6个线下服务站点。
养老服务从线上运营到线下支撑,可以看到整个养老服务体系正在趋于完善。自2014年以来,四川省先后在发展规划、设施建设、机构责任保险、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政策文件,从提高社会福利、医疗服务与照护、户口随子女迁移、加强农村养老、旅游景区门票优待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全面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每年为20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这是2018年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
而在今年3月5日公布的《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从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四川省严格执行这一政策。
具体到成都而言,今年1月,成都市提出将按照“中央厨房+长寿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邻里互助”的服务模式,打造“城区15分钟,郊区30分钟”的助餐配餐网络。2019年,成都将设置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00个以上;2020年,城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达到全覆盖;2022年,成都市基本建成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社会上已有养老服务机构推出了“喘息服务”。据悉,“喘息服务”就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服务,为其照护者提供休整机会。
“因为对托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了解,提供‘喘息服务’的机构其实承担了非常大的风险。”郭霖告诉记者,在如此高风险的情况下,依然有企业愿意开拓该项业务,也正说明了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愿意参与其中。
更智慧!“互联网+”让养老更“安逸”
烟雾报警器、门磁感应器、水浸感应器……在众多的智能化产品中,郭霖重点向记者展示了睡眠带,只需要将其放在床单下,老人整晚的睡眠数据都可以监测。“年轻人可以通过APP远程监护老人的睡眠情况,避免老人睡眠中出现意外。”
郭霖表示,未来还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家庭配置智能化助老服务设施,不断整合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医疗、社会活动等全方位的信息内容,在更好地保障居家老人安全的同时,还为后续的养老服务提供大数据支撑。
《四川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了要创新开展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造互联网医院等。
幸福安康的老年生活离不开医疗保障。去年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试运行,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患者通过互联网就诊平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或者“华医通APP”,向患者提供全流程便捷就医服务。
据成都华西公用医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互联网医院业务部产品经理尹雪骄介绍,互联网医院的打造加强了“互联网+医疗”的深度融合,患者只需要在医院进行初诊,后续的复诊、检查、调药会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流程,患者在家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与门诊医生的咨询沟通。在线就诊,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地点,复诊检查也不再局限于华西医院,患者可以选择就近的医院检查,通过医药云平台,实现电子处方流转及药物配送。
尹雪骄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份试运行在线门诊开始,已实现近6000人的在线门诊就诊服务,且就诊人数逐月递增。未来这种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将会在更多实体医院铺开,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居家或社区养老的智慧化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全省各地都在进行试点。”据四川省科技厅高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5G时代后,从在线视频医疗到后续医疗人员上门,可视化的服务应用,将推动社区养老发展,让居家养老更“安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夕又见习记者宋雨霜)15日,由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协主办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在成都举行。...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