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熹曾是个乒乓球迷。1953年,16岁的他参军被分配到南京某炮兵部队,后来做了一名军械师。爱打乒乓球的他开始琢磨“人巧不如家什妙”,并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各种试验,例如用胶鞋里的海绵垫、废弃加农炮的内胎等做胶皮,自己选料、买工具制作球拍。后来,在他所制作的每一只球拍上,都有一个“1953”的字样,那是对首只球拍的纪念。,“80后”老工匠:给乒乓球国手修球拍。
走进曹立熹的家,不过两居室的屋子,他的工作室,是阳台和小花园改建的。屋里墙上挂满各种成品底板,桌子上是各式工具和材料。每天把修拍或制作的过程,发图到朋友圈,和全国各地的球友们互动一番,是他的一大乐事。
曹立熹曾在部队当过修械所长,也在工厂带过徒弟,“我最在意的,还是我的钳工技术。”他一直以“8级钳工”自居,微信名就叫“曹大爷:中国钳工”。尺子、锯子、螺丝刀、锉刀等工具不离手,切割、打磨、液压等手艺样样流畅,他的手上居然没有长茧,“说明是一个善用工具的好钳工。”他爽朗地笑了。
发明“竹纤维”和“梅花桩”
在内行眼里,乒乓球拍有弹力、速度、控制三个参数。一般来说,球拍厚就弹、速度就快,相反,控制降低,好的球拍就是去找中间的平衡点。在球拍结构上,分为底板、海绵和胶皮。影响球拍重量的因素,底板尤为突出。
目前,国内高档底板的增强、增弹等性能都采用含有化学物质的碳纤材料,“这其实与国际奥委会提倡的环保方向不是那么吻合,我一直在寻找更天然环保、更称手轻巧的新型材料。”曹立熹从各种木料、纤维中寻找素材,直到找到产自邛崃山区的竹纤维。
有匠人将邛崃山里的竹子剥下的第二层制成薄如纸张的竹纤维,在黏合时,竹纤维产生脱落。后来,在曹立熹的指导下,一家文体用品企业试制研发出初级产品,经过曹立熹的调整和完善,轻而有弹性、经济又好用,天然竹编蹦床式纤维底板就此诞生,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曹立熹还开发出“梅花桩”底板。普通乒乓球拍都是实心的,为了减轻重量,他把木条锯成只有两毫米宽的“小木桩”。再把“小木桩”一根根粘在底板上,总共274根,形成一个“梅花桩阵”,最后贴上其他薄板,从而减轻球拍的重量。2015年,梅花桩底板再获国家专利。
“这两项发明做到了厚而轻、轻而弹,要做到这些,误差需要控制在0.1毫米之内。”曹立熹的搭档吴伟如是说。
创立“熹”牌以拍会友
去年春节前,曹立熹和吴伟创建乒乓球拍研创室,并在文翁社区的帮助下,开设网店,销售注册商标为“熹”牌的乒乓球拍。
同时,曹立熹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社区居民免费传授球拍制作技术,赠送制作材料给居民,只要验收合格,就向居民支付制作费用,为社区居民就业开创了新途径。
开店3年多来,球友订单接踵而至,曹立熹和吴伟不贪多求快,以球拍制作质量为首要,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节奏。
曹大爷修拍技艺也十分了得。在他的维修记录上,能看到许多乒乓界大腕的名字:国家乒乓球队女队教练肖战、邓亚萍曾经的教练李共鸣、世界冠军陈龙灿的启蒙教练黄德儒、世界冠军成员邱贻可……很多还来维修过多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毛莎)近年来,卧龙特别行政区通过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构建护林联防体系、制定保护区管理计划、开展栖息地监测等措...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