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图
提要
青年时背井离乡外出求职,事业有基础后选择回乡创业,这种现象在邛崃夹关镇并不少见。这个特殊的群体眼界开阔,经历丰富,他们回乡创业的首选,是“茶”。创办当地首家电商以及电商品牌“御露春”的郭庆就是其中一员,谈及回乡再创业,他说,“一方面是乡土难离,另一方面则是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下蕴藏的巨大机遇。”
嘉宾
郭庆,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人,2003年外出求职,先后在成都、柳州、温州、绍兴、重庆等地做过餐馆服务员、工厂焊工、品牌销售等工作,2010年放弃携程网的高薪职位,回乡创业,创办当地首家茶业B2B电商企业以及茶叶品牌“御露春”。
手记
2018年春 成都
邛崃茶好,自古已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这里就生产茶叶,到了前蜀时期更是诞生了中国第一款黑茶产品——“火番饼”。这种口感醇厚,具备“消食去腻、调节三高”功效的发酵茶一经出现,立刻得到了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的喜爱。到了缺乏战马的宋代,邛崃“西蕃茶”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货物,专门用于交换川西高原及西北羌蕃部落的马匹。到了清代,邛崃本地官员刘建国携带本地花秋茶圃所产的花秋茶上贡,康熙帝品尝后连呼“好茶”,亲笔御赐邛崃花秋茶圃为“天下第一圃”。
从古至今的辉煌,让邛崃的茶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这一点在夹关镇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个与雅安市名山区一山之隔的小镇,四面环山,群山环抱,林木苍翠,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茶树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驱车驶下高速,经过蜿蜒山路一路下行,正值小雨纷纷,山腰上云雾缭绕,微风之中缓缓而动,万亩茶园郁郁葱葱,一幅唯美的乡村田园风景。懂行的人都知道,烟云雾缭,是茶最好的滋养剂。
驶进夹关镇,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镇上商品交易,除了日用品,最多的就是茶,红茶绿茶花茶外,最多的当属黑茶,一块块与红茶相似又截然不同的茶砖,早已是当地响亮的招牌。抛开茶不谈,中横一水穿镇而过,三桥飞跨南北两岸,也让夹关古镇颇值得一游。
在郭庆的茶铺中见面。虽主打网商,但郭庆自创的“御露春”在线下依然设置了体验商铺,装修得古香古色,颇为精致,位置也很好,对面就是万亩茶园,在巨大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语下,一座座茶园透出绿意,偶有茶农穿行其中。茶树中间设了许多黄色桩子,郭庆说这里的茶园都是绿色无公害的,黄色桩子里装的是驱虫剂,保护茶树免受虫害,且驱虫剂不直接接触茶树,减少了污染。
郭庆说,回乡创业的人不少,绝大多数创业项目都与茶相关,一来确实是夹关的茶好,基本不愁销,二来其实也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看中了本地茶产业的前景,“我们这里的茶不仅是商品,还带有鲜明的文化符号,文化令我们的茶推广和宣传变得有的放矢,而非无根之水。”
对话
回乡创业,大有可为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初为什么走出去?
郭庆(以下简称郭):2003年我高中毕业,没进大学,面临就业问题。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留下来,和父母继续务农,二是外出打工。当时家里经济收入其实很不错。在夹关镇,以白沫江为界,一侧适合种茶叶,另一侧不适合,但可以种果树和粮食,我家就在不适合种茶那一侧,当时家里种了很大一片枇杷树,上世纪90年代我家年收入就有5万元,连龙泉那边的果农都来我家买枇杷苗。所以当时父母是希望我留下来。
但我想法不一样,我更希望外出打工,出去挣“零用钱”。因为在家里父母总是管着我,经济上收得比较紧,想买烟抽都得躲着。所以就想出去挣钱自己花,没人管着我。
记:出去几年经历了些什么?
郭:2003年出去,2010年回来,漂了7年,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开始在成都,餐厅服务员,只做了一两个月,就去了广西柳钢,当维修工,收入比餐厅服务员好很多,但危险系数也相当高。有一次一个相熟的工友出了安全事故,让我很受触动,就盘算着换一份工作,苦于没有过硬的学历,我自学了电焊技术。
在柳钢待了1年多,辗转到了温州和绍兴,收入更高也更清闲。可能是年纪大了懂事了,我开始思考以后的路。打一辈子工还是创业?或者其他还有什么出路?我决定从销售做起。销售真是很锻炼人的职业,说实话,能有今天的创业成果,当年在江浙一带做销售的经历是很重要的基础。2008年我回到成都,进入携程网工作,后来又调到重庆,负责与机场相关的业务。2009年的收入,即使在今天来看也算是高薪了。
记:那为何放弃高薪选择创业?
郭:一是2010年我要结婚,妻子也是夹关镇人,家人期望我们回来工作。另一方面是随着年龄增长,希望有个稳定的工作和环境。但创业一开始不在夹关镇,而是在成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认为在大城市创业虽然机遇更多,潜力更大,但负担相应更重,竞争也更大。事实上,互联网飞速发展,只要有足够好的产品,完全可以打破地域束缚,依靠网络打开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夹关创业和在其他地方创业的差距被无限缩小。此外,在家乡创业既有地缘优势,又有环境优势,加上国家对乡村的种种优惠政策,我认为回乡创业是大有可为的。
在家乡开了做电商的头
记:为什么选择做茶呢?
郭:你到了夹关镇就能感受到,在这里创业,“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只不过创业方式上有所不同,像我,选择做品牌,做电商,有人开茶园,有人办茶厂,有人则做茶叶商贩,还有人搞运输……这里的产业链都围绕着茶展开。
这种情况和邛崃地区的茶文化、茶历史是分不开的。从西汉开始这里就产茶,到了唐宋,随着茶马古道兴起,这里的茶一度成为中原政权换取战马的国家级战略物资。到了清代,康熙皇帝更是封了邛崃花秋茶圃为“天下第一圃”。今天邛崃的茶产业依然很发达,夹关镇的自然环境又极为适合茶叶生长,茶叶品质在全市也数一数二,夹关茶特别是黑茶,名气也很响。有这样一个优势产业,当然成为我的创业首选了。
记:你之前的工作经历和茶并无太大交集,打开局面恐怕有点难吧?
郭:确实,之前没接触过茶,小时家里也不种茶,我只算得上一个门外汉。制茶流程,茶叶好与次,火候到位与否,哪种不足,哪种过了,这些都是学问,不搞懂咋整?
我也是下了狠心,28岁回来的第一件事,进茶厂当学徒工。对一个已不太年轻,曾月薪过万的人来说,要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月收入不过一两千元,那种挑战是非常大的。但既然选择了走这条路,这苦必须吃下去。我从学徒做起,制茶的几十道工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等,每一道我都参与操作,直到完全掌握制茶流程。工艺上的事摸清后,我又转到茶厂的销售部门,天天泡在雅安名山的茶叶交易市场里,向有经验的师傅和老茶客学习。3个多月后,我算是搞懂了茶叶,这才开始创业。
记:创业时为何选择电商这种当时“非主流”的方式呢?
郭:纠正一下,其实我创业的时候,也就是2010年,电商已经不“非主流”了,随着淘宝、京东等一大批网购平台兴起,电商那时已非常火爆了,许多大城市里,电商创业早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不过在夹关镇确实还没有人涉及,我也算开了个头。
之所以选择电商,有几方面的考虑:第一,成本低影响力大。毕竟创业初期首先注重的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生存。电商在这方面有独到优势,架设和运营成本比实体经济门槛要低许多,更加适合初级创业者。第二,我认为轻资产运行比重资产运行更有效率,更具生存力。所以我的定位就是做渠道和品牌,不亲自生产成品,但通过制定品质标准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第三,还有一个独到优势,那就是我自己家里有茶园了,从产品源头上可以对品质进行更高层次的掌控。
所以2010年起我在电商平台发展自有品牌“御露春”,最开始没有做淘宝天猫这样的B2C、C2C平台,而是做阿里巴巴B2B平台,以批发为主。2015年我将平台进一步拓展到了天猫和微商,还架构了自有的销售网站,提供高端的定制商品。
茶之雅、茶之妙、茶之韵
记:邛崃黑茶到底有何独到之处?
郭:黑茶其实是一种后发酵茶,因为外观呈黑色,所以得名。黑茶是六大茶之一,主要黑茶产地在四川、云南、湖南、湖北、陕西、安徽,四川邛崃是全国最早生产黑茶的地方,据《茶谱》记载,距今1000多年前的前蜀时期,邛崃就制造出了中国最早的黑茶——火番饼。黑茶与绿茶花茶讲究新鲜不同,它是越陈越好,往往年代久远的黑茶价格高于新茶。
黑茶茶汤呈橙黄色,有浓郁醇厚的茶香,其最大优势在保健,助消化、解油腻、降三高、降低烟酒毒害。古时候黑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必需品,因他们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必须靠茶来补充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所以茶马古道上黑茶是极为重要的物资。
记:你店中的茶叶包装都精致,“御露春”三个字有啥典故?
郭:呵呵,这些包装都是我自己学习,自己设计的,希望将茶叶与文化有机融合,让文化成为产品内涵,最终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与附加值。
“御露春”三字摘自三段诗词和对联。“御”来自明代诗人邱云霄的诗,“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露”来自清代名士的对联“竹露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春”来自明代诗人魏时敏的诗,“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以上佳句,既为我的品牌赋名,也写出了茶之雅、茶之妙、茶之韵。
乡村振兴,我的机遇
记:以茶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有何独到优势?
郭:夹关镇大力发展茶产业,就是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政府当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我看来,乡村振兴之路有无数条,最适合夹关镇的破局方式就是以茶为龙头,打造出完整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首先,夹关镇具备良好的茶业基础。目前这里有标准化的茶叶基地1.7万亩、千亩标准化茶叶示范园4个。独到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孕育出了品质极高的茶叶原料,而传承千年的古法制茶技艺,也让这里的茶有着独特的滋味,这些都是本地乡村振兴的独到优势。
其次,茶并非一个单纯的商品,同时兼具文化因子。我们这一带有着非常深厚悠久的茶文化,文君故里、茶马古道、清代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等,这些文化符号也成为夹关天然的广告词和代言人,这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振兴相契合。
第三,依托茶产品和茶文化,夹关镇还逐渐打造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比如引进50亿元城镇综合运营项目和100亿元国际旅游度假示范区项目,结合“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打造“茶旅小镇”等,让夹关镇逐渐转型成集茶叶生产、茶文化传播以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兴业态。
记:乡村振兴战略大环境对你的创业有哪些影响?
郭:影响自然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资源的倾斜会进一步带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品牌做起来、打出去、办响亮、奠定坚实的基础。更科学的培育方式,更优质的茶种,让茶园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更先进的设备和更大规模的生产线,让生产工艺更加成熟,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更便捷的销售渠道和更高效率的物流,让夹关茶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能够留住更多的人,包括本地青壮年劳动力,以及外省市高素质人才。对我这样的创业者来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后,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专人专职的局面,此时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第三,夹关镇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这里其实不逊于周边任何一个古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夹关镇的知名度将进一步提高,吸引更多游客,对茶叶的知名度也会起到进一步的推广作用,对我们这种以品牌塑造为主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邛崃市牟礼镇开源村村民黄启云在稻田里撑船,给小龙虾投放饲料。谷雨前夕,川西平原。一些村民迎着朝阳,在波光粼粼的稻田劳作,他们“田里行舟”,把水稻种植与鱼虾养殖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绿色、...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