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邛崃新闻 > 正文

失传两千年的扁鹊经典 再现成都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3-04 16:49   https://www.yybnet.net/

经络漆人2013年出土于天回镇老官山西汉墓,被学界一致认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完整的经络漆人。人像高约14厘米,裸身,直立,手臂垂直放于两侧,手五指并齐,掌心向前,双脚呈一字站立。

漆马

老官山出土的汉代竹简

成都市北郊的天回镇是古金牛道出成都后的第一座驿站。天回镇附近有天回山,天回山此前名为天隳山。相传,天隳山是古蜀王杜宇自天而降的地方。他不仅在这里教民务农,死后也在这里化为鹃鸟,昼夜长啼。据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仓惶逃到这里时,忽然接到了官兵收复长安的捷报。从此天隳山改名为天回山,山下小镇也就被称为了天回镇。

2012年,在这里的老官山汉墓中不仅出土了蜀锦织机模型,还出土了一批轰动中医史界的医简。其中的部分医简,被认为极有可能是失传已久的扁鹊学派的经典。与医简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座人体经穴髹漆人像,该像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

重现扁鹊医典

扁鹊是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医。

他是春秋战国人,但扁鹊并不是他的真名。司马迁说,扁鹊的真实姓名叫:秦越人。

年轻时,扁鹊也不是医生,而是在管理旅舍。自从得到了在此下榻的客人长桑君的秘方,扁鹊的医术突飞猛进。

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听说虢太子死了。向太子的侍从打听病情后,扁鹊问:“埋了吗?”侍从回答说:“还没有,他才死不过半天。”

扁鹊请求进宫里看看,并说可以让虢太子活过来。

侍从惊讶得眼珠都要掉下来了:“这太荒诞了吧?”

扁鹊胸有成竹地告诉侍从:“你若不信就请去摸一下太子,他的鼻翼一定还在扇动,他的大腿内侧一定还是温暖的。”虢国国君闻讯后急忙把扁鹊迎进宫中。扁鹊安慰国君说,太子得的是“尸厥”一病,能够救活。他命弟子子阳马上磨制石针,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用石针对太子进行针灸。不久,奇迹发生了:太子竟真的苏醒过来了。这让虢国人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接着,扁鹊又让弟子子豹用药物灸太子的两胁。慢慢地,太子竟能坐起来了。经过中药的进一步调理,二十天后,虢太子康复如初。

太不可思议了!此事不仅轰动虢国,也传遍了天下,人们纷纷传诵扁鹊是一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自己倒很清醒:“我没有这等本事,我只是能让可以活的人活下去罢了。”

扁鹊用自己的回春妙手普济天下,但高超的医术,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他至秦国,治好了秦武王的腰伤,却让技不如扁鹊的太医令李醯妒火中烧。李醯派杀手装扮成猎户,在骊山附近劫杀了扁鹊。

扁鹊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扁鹊的离去而消失,追随他医学理论的弟子后来越来越多,渐渐地,我国历史上涌现了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战国秦汉时期这是一个影响最大、享誉最高的学派。汉代名医仓公、华佗,都属于这个学派。至魏晋,扁鹊学派的影响也还和后起的黄帝学派旗鼓相当;隋唐之后,黄帝学派逐渐“一统医坛”。

虽然扁鹊学派曾经盛极一时,但扁鹊总结自己行医经验的《内经》《外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至东汉完全失传了。扁鹊留给后人更多的是轶闻故事,真正体现他医学理论的著作湮没在了历史的深处。

在此后的2000年中,历史也为重睹这位我国古代医学祖师医学理论的庐山真面目,开启了几次机会之窗。

一次,在1973年。湖南马王堆3号汉墓中发现医书14部,其中有扁鹊经脉帛书4部。

一次,在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竹简里,释读出扁鹊《脉书》3种。

此后,将近30年过去了,机会之窗再也没有重启。惊鸿一瞥后,人们还有无再次触摸扁鹊医典的幸运?如有,下一次的机会之窗又在哪里?

历史把这次机会之窗留给了成都,而且这次机会之窗比前两次开得更大,更绚丽夺目。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考古工作者对成都老官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3号墓中,他们发现了920余支竹简。

由于年代久远,竹简上的文字肉眼已难以识别。考古人员将竹简浸泡在化学试剂中,并通过专业红外线扫描成像,解读出了其中内容。

专家们发现,这是一批医书,约有2万字。根据字体风格、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内容,专家们认为,可分为9部医书。除《五色脉诊》之外,均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专家们根据内容将它们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现场领队谢涛介绍说:“这些医书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还有重点医治马匹的兽医书。从药物名称、药方组成到加工炮制、服用方法等等均有记载,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3号墓这批医简的发现,丝毫不亚于2号墓发现蜀锦提花织机模型带给考古工作者的惊喜。这不仅是四川首次发现的汉代医简,而且根据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医简极可能为失传已久的中医扁鹊学派的经典。与马王堆和张家山相比,如此完整和系统地出土扁鹊学派的经典这还是第一次。谢涛甚至推测,它们就是西汉早期人们整理出来的扁鹊的著名著作:《内经》和《外经》。

专家们判断这批医简是扁鹊学派医典的依据之一是“敝昔”二字。医简中多次出现“敝昔”名称。如“敝昔曰:所胃(谓)五色者,脉之主。”“敝昔”古时通假“扁鹊”,故《敝昔医论》即为《扁鹊医论》。

扁鹊尤善于诊脉。《史记·扁鹊列传》中即称扁鹊“以脉视病”,“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此次发现的医简《五色脉诊》中,即详细记载了通过脉象观察疾病的方法:“心气为赤色,肺气为白色,肝气为青色,胃气为黄色,肾气为黑色,故用五脏气色……”其对脉学的重视,是扁鹊学派的显著特征。

“医”“巫”分家

扁鹊名闻天下,云游各国为百姓除疾。他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对医学的多个领域,也都颇为擅长。司马迁说他的医术“随俗为变”。路过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他即做了妇科医生;在洛阳,“闻周人爱老人”,他即做了老年科医生;到了咸阳,“闻秦人爱小儿”,他即做了儿科医生。

扁鹊是医学的多面手,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这批医简内容也颇为丰富。《六十病方》所涉病名即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的病症和医方。而《敝昔医论》则讲五色脉,《脉死侯》讲脉象与疾病以及死亡的关系,《病源》涉及病理学,《诸病症候》包括经脉和病症部分。此外,这批医简里还有1部《医马书》,该书共有184支简,是我国出土的首部兽医书。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员和中浚看来,老官山出土的这批医简,是迄今我国出土的数量最大、最集中、和医学关系最密切的医简。和中浚认为:“老官山的这批医简字数和马王堆的两万多字较为接近。但从内容来说,马王堆医书的内容有很多原始、巫术的成分,经验的成分较大。此次发现的9部医书都和中医学有关,既涉及中医理论、又有症候治疗,涉及医学的各个方面,专业性很强,学术价值比马王堆更高。”老官山医简的医方与之相比也更加成熟,“每个医方的药味都增加了,经常有四五味药、七八味药,而马王堆的医方仅有一二味药。老官山医简的医方更有中医方剂的特点,而且很多药现在仍在临床上使用。”

在古代最初“巫”“医”不分家,医学是逐步从巫术中独立出来的。发展到扁鹊时代,扁鹊明确地提出了不治信巫不信医者,决然捍卫医学的尊严。考古工作者注意到,在老官山1号墓中曾发现了50枚木牍,这些木牍除官府文书外,还有对巫术的记录,但在发现医简的3号墓,医简上巫术基本绝迹。这表明此时“医”“巫”已经分家,中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成都对中医的贡献

和中浚认为,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六十病方》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同类,但病名和医方特点不同。在《六十病方》中,出现了蜀椒、川防风、厚朴、川芎、白芷、乌头等四川特色药材。如在药方“八、治风”中:“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风、细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陈茱萸一分,圭十分,薑六分,皆冶合。”蜀椒入药可治疗多种寒症,现今中药药方中仍在沿用。以它作为药物,带有明显的四川本土特征。这表明当时在成都存在一个独立传播的扁鹊学派的派别。

扁鹊学派在四川影响深远。东汉时期,四川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脉诊为特色的医学家,均被认为是扁鹊学派在四川的继承人。直至清末,寓居邛崃的名医郑钦安创立的“火神派”,其渊源也可上溯至扁鹊学派。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之称,成都人为推动川派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唐代成都人昝殷,将前人有关经、带、胎、产及产后诸症的经验效方及自己临症验方共378首,编成《经效产宝》,成为我国最早的妇产学科专著。

五代后蜀翰林学士韩保昇编著的《蜀本草》,是后蜀朝廷修订的国家药典性本草。后人评价说,“韩保昇精医,详察药品,释本草甚功。所以深知药性,施药辄神效。”

至宋代,成都著名医药学家唐慎微撰写了药物学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更是将我国本草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唐氏外貌丑陋,举止语言朴讷,但睿智明敏,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患者不分贵贱,有召必往,风雨无阻。据说他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只求以名方秘录为酬,因此学者喜与交游。每于经史诸书中得一方一药,必录而相咨,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药学资料。《证类本草》收载药物1746种,其中有600多种是前代本草书中未曾记载的,并首创了沿用至今的“方药对照”的编写方法。尚书左丞蒲传正看过该书初稿后,要保荐唐氏做官,但唐氏拒而不受,继续修订增补自己的本草著作,约于1098年后定稿。该书共32卷,60余万字,是宋代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问世后历朝修刊,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行,沿用500多年。明代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时,也曾用该书作为蓝本。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称赞十二、三世纪的《证类本草》要比十五和十六世纪早期欧洲的植物学著作高明得多。由此可以看出,唐慎微的贡献是世界性的。

清代受西学影响,中西汇通学说开始萌芽,成都人唐宗海撰著的《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成为以“中西汇通”命名的第一种完整著作,也是后来人们将主张中西医兼容思想的医家称为“中西医汇通派”的由来。

成都漆器誉满天下

3号墓里,与医简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个完整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其上用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脉线条和穴位清晰可见,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小字。历代医学家均认为,扁鹊是中医针灸的推崇者和发扬者,被称为中华“针灸祖师”。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应该为扁鹊学派常用之物。它与竹简的同时出土,也被认为是加大了3号墓里的医简为扁鹊学派经典的可能性。

“这虽然是全国第二次发现这样的漆人像,但比此前绵阳边堆山汉墓出土人体经络漆人更为精致、完整。”谢涛说,1993年在绵阳出土的经络漆人,其年代比老官山汉墓略早,但绵阳的经络漆人只有经脉而无穴位,而此次出土的经穴漆人,都进行了人体经脉、穴位标注。因此,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考古学家们将其视为国宝级文物。中医学家们甚至惊讶地发现,该人像上的经穴和现代中医学竟然基本一致。

该人像不仅见证了西汉时期中国医学的发展水平,也反映出西汉时期成都漆器工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4座老官山汉墓共出土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文物620余件,其中漆器即达到240余件。器形有耳杯、奁、几、盘、盒、俑、马等,有些漆器上有精美的云、龙、鸟等纹饰和文字符号。木俑形态多样,服饰有深衣和裋褐两类,部分俑身上有彩绘和文字。这些精美的漆器,有力地印证了成都在西汉时期漆器工艺的繁荣。

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成都漆器艺术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纹饰斑斓、色彩亮丽。其正反面均有纹饰,成对称型。令人惊讶的是漆皮上还镶嵌了不少玉片,虽然历经3000多年的岁月消磨仍温润可辨,显示了古蜀先民高超的工艺技巧。

从战国时代起,由于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开始成为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成都商业街战国船棺中出土的百余件漆器,虽然距今已过去了数千年,但仍是光洁如新、亮可鉴人,堪称绝世珍品。

到了汉代,成都已是全国漆器生产中心之一。成都漆器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名扬四方。现在不仅在国内的多个地方纷纷考古发掘出了成都汉代的漆器,远至蒙古、朝鲜也有成都汉代的精美漆器出土。这些漆器上都刊有“成市草”“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行销天下的佐证。

东汉以后,成都仍是中国的重要漆器产地,成都漆器也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五代时,成都的金银镶嵌漆器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永陵曾出土了多种前蜀时的成都漆器,有门、棺、椁、册匣、宝盝、镜盒等,这些漆器的设计和雕镂均为上乘,造型大气、别致,制作精良,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精湛的金银平脱工艺。因为历史悠久、工艺独特,2006年,成都漆艺被列入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赵斌 霖子/文 成都博物馆/供图

新闻推荐

市人大代表、邛窑大师工作站及国际交流中心执行主持李清泉: 因“情结”来到邛窑 让“土玩意儿”更具国际范

市人大代表李清泉为了做好邛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发展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让“土玩意儿”更具国际范。市人大代表、邛窑大师工作站及国际交流中心执行主持李清泉建议,在政府...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失传两千年的扁鹊经典 再现成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