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科产科应急办公室设在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41岁的高龄产妇突发羊水栓塞,全城过十位医护人员接力救援,最终成功挽救产妇的生命。这次让人感动的大抢救背后,是成都市自2006年以来建立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体系——每一次牵动人心的产科应急救援,这个体系都在发挥作用。
根据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统计的数据,自2013年起,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共协调540多起紧急救援,挽救了500多位产妇生命,出诊救援成功率达到93%以上。我们找到了部分应急救援体系下的协调员、医疗专家,试图挖掘每一次紧急救援背后的故事。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王拓 照片由各医院提供
案例
多位产妇的脱险
产急办是幕后指挥
全城抢救羊水栓塞的高龄产妇,类似的救援并非首次发生。在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建立后,这样的紧急救援时有发生。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晓莉,是全市产科急救应班专家组成员之一。几个月前,一起在市产急办协调下的产妇紧急救援场景,仍历历在目。
那是一例产后出血的病例,当时,一名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发现少量出血,缝合后仍然出血不止,当地医院无法完成止血。情况反馈到市产急办后,产急办紧急通知了当值的专家应班组,王晓莉正是其中一名组员。第一时间赶到的专家们再次打开腹腔,第一次找到出血点做了修补,还是有持续少量的出血。
“安了引流管,一直守着观察了3个多小时,出血量又从小变大。”王晓莉说,产妇血压下降,探查后腹膜有一个巨大的血肿,证明出血点没有堵住。一边,王晓莉等专家用纱布按压出血点,一边,紧急联系上级医疗机构专家援助。
整整按压了3个多小时,一刻也不敢松懈的王晓莉终于发现,出血暂时止住了,立即抓紧时间修补出血点,又一条鲜活的生命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
而在三个月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负责人李兰,则保住了一名孕妇和腹内的孩子两条生命。
“这名产妇是邛崃人,当地医院在检查中发现她子宫部位的血管很粗,并且怒张,极有可能出现凶险型前置胎盘。为了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医院立马决定将她的腹部缝合,并立即联系市产急办,通过市产急办协调转送到我们医院。”
在专家组的讨论下,医生们采用了预置球囊腹主动脉封堵术,胎儿顺利生产,产妇的子宫也保住了。面对重症病人时,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紧急调配,通过产急办的统一调配,也能得到及时保障。
今年4月13日晚上7点多,成都市血液中心业务科科长张洁接到市产急办专家组成员电话,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一例转诊的剖宫产患者大出血,急需大量RH(D)阴性O型悬浮红细胞。“根据医院评估的用血量,我们紧急联系了德阳市中心血站和绵阳市中心血站,调配了8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张洁说,对方中心血站及时将血液制品送到了医院,同时,中心的24小时应急值班系统随时关注该患者的用血情况,最终,15小时的抢救,用了15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2550毫升血浆、18个单位冷沉淀,最终,这位产妇转危为安。
折射
一个文明的指标
成都:5/10万的低产妇死亡率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孕妇死亡率合格线是70/10万以下,现在我国要求的是30/10万以下,美国医疗较为发达,他们是8-14/10万。而我们成都,2016年是8.7/10万,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的数据,是5/10万。”谈及本市的产科急救救治体系发展,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业务院长林永红十分感慨。林永红介绍,孕妇的死亡率,是全世界公认的评判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卫生事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成都是如何将产妇死亡率降到如此低的水平?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潘晓娟告诉记者,此前我国有很多女性热衷于采用剖宫产,然而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她们在生育第二胎的时候就会因此出现大量的并发症,凶险型前置胎盘和羊水栓塞就是其中之二,加上一些生育二胎的高龄产妇因为年龄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大量高危产妇也就由此而来。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于是我们有了医联体和产急办,还有我们医院自己的妇幼协同体系。” 潘晓娟介绍,通过这些体系,各个医院的优势资源可以融合起来。据了解,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与全市的妇产科科室、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协同体系,进行督导和考核。通过一套专有的网站和手机APP,医生们之间可以互相联动起来。其次就是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流程。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门诊护士长杨德荣为记者举例,医院会将所有产妇用5种颜色区别开来,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医治。
揭秘
一个机制的浮出
24小时值班 信号差的地方不敢去
多起妇产科应急救援的背后,一个名字反复出现: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到底是什么?又如何运作?
2006年,随着成都市流动人口增多,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有所反弹,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和分析总结,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建立了初期的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体系,出台了《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从孕产期管理到孕产妇的应急转诊,初步建立了应急体系。“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体系的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设立了母婴安康项目,并将此项目设为《成都市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重大工程,每年由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产科和新生儿的急救救治、产儿科救治网络建设以及能力提升等工作,且资金每年的增长幅度不低于10%,是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有力的政策保障。
最初建立急救网络体系时,急救管理办法要求每个产科机构设立多学科参与的院内急救小组,同时,将全市产科机构划分为几个片区,每个市级医院对接一个片区,片区内的产科机构如遇急难险重的孕产妇,第一时间对接相应医院。
但这类“单线”联系的应急救援,存在专家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缺点。2011年,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进行修订,除了完善救治体系、保障体系、指挥体系,重点是调配了省市级各医疗机构的妇产科专家、ICU专家和血液科专家成立专家应班组,一旦有紧急情况,专家及时出诊。
“妇产科医生就是救治组的‘总指挥\’,我们负责协调。”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保健部副主任杨柳介绍说,产急办24小时值班电话向各级医疗机构公布,值班电话响起,意味着拉响了抢救危重孕产妇的号角,立即启动应急体系。
“根据医院报告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置方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保健部主任冉隆蓉说,具体流程是,当出现基层医院无法处置的危急状况,第一时间报告产急办,按照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专家出诊,或是协调用药、用血以及转诊。“专家在现场会评估患者情况,决定就地急救或是转诊至最合适的医院。”
每个月初,产急办会统计全市116家提供产科服务的医疗机构的急救特殊用药储备情况,详细到每一支药剂量,以备突发情况随时调配。“需要急救特殊用药的机会少,但是一旦要用就需要大量药物,储存太多过期浪费,太少的话突发时又不够。”杨柳说,动态统计全市储备信息,随时可调可用。
“产科急救有6个值班人员轮值,儿科急救4个人轮值。”杨柳说,期间,值班人员必须随时保持值班电话通畅,“现在大家都养成习惯了,到任何一个不熟悉的地方,都先看看手机信号,如果没有信号或者信号不好就马上要转移。”杨柳说,毕竟,命悬一线的急救电话随时都可能响起。
妇产专家 我们建了个QQ群 紧急情况吼一声
作为产科应急班专家,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晓莉和其他15名产科应班专家、11名ICU应班专家和8名血液科应班专家一起,组成了全市产科急救工作专家组,除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负责温江、崇州、大邑、邛崃片区,全年应班外,其他专家组人员负责其余区(市)县,轮流应班。
“一年至少要轮值一次,有时候两次,每次值班一个月。”王晓莉说,按照分组,每个值班小组由3名产科医生、1名ICU医生和1名血液科医生组成,每年年初,市产急办会将值班分配制成小册子,如果有出差、休假等情况,需要及时报备。“除了值班,还会安排应班,以防值班的医生临时来不到,比如说正在手术台上。”王晓莉说,值班期间,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不能离开成都市区域范围内,一旦接到市产急办的通知,说明孕产妇的情况属于比较危急,需要立即出诊。
产急办下设东南西北四个分中心,西部分中心设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该院医管部部长唐红梅说,分中心覆盖温江、崇州、大邑、邛崃、郫都、都江堰6个片区共26家产科机构,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管理领导小组和急救领导小组,组建了产儿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专业的专家技术团队,24小时待命,分区域包片负责。
“我们建立了一个QQ群,里面有106名成员,分别是各个医院的妇产科、儿科一线医生,和各个医院的主任、护士长以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人员等等。”唐红梅说,一旦出现高危孕产妇,相关医生会在群里吼一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生便会立即行动、开赴救治现场。
市血液中心 100%保障孕产妇抢救用血
“一般情况下的急诊用血,医院会对接储血供血科;如果是市产急办对接协调用血,则会通知中心总值班。”成都市血液中心业务科科长张洁介绍说,中心总值班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一旦接到用血申请,立即上报业务科和中心领导,同时对接各个部门,做好应急供血准备。
“首先是确认中心的血液库存是否充足,如果库存血液不能满足急诊需求,特别是RH(D)阴性血液,一是通知公民献血科紧急招募献血者,组织采血。”张洁说,二是联系附近的市中心血站,紧急调配血液。对于血液制品的运输,张洁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如果在市内,通常由中心的血液运输救护车送到医院,这相比医院一来一往,可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
新闻推荐
新生儿入户申领护照…都能去派出所办了9月11日起,成都136个“成都公安一站式服务办证点”正式运行
9月11日起,成都136个“成都公安一站式服务办证点”正式运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逢春实习生多吉旺姆市内户口迁移、新生婴儿入户、首次申领普通护照、机动车所有人用户注册……这些...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