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何修建字库塔,在当地还流传着两种传说。一说,古时候文人对文字十分尊崇,所有用过的经史子集,磨损残破之后,不得随意丢弃,更不可秽用,焚烧字纸可以“羽化成蝶”。另一说就是廖场位于茶马古道的官道上,来往客商很多,要修建一座石塔来镇“邪”。
廖场的字库塔究竟为何人所修造,现已无从考证。今年82岁的黄勋成老人家就住在字库塔旁,他说小时候曾听老一辈说过“惜衣得衣穿,惜字眼不瞎”的教诲:读书人不能把书垫屁股坐,这样才能成绩好;不能秽用字纸,废弃的字纸要用“惜字篼”收集起来放到字库里烧;如果附近没有字库,那就将焚化后的字纸灰撒入“清亮干净的河水中”。
名山区退休干部李义加说,过去当地大多数人家里都有“惜字篼”,废弃字纸都要集中存放在里面,因此还出现了专门的“化字队伍”。每年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常有村民挑着“惜字担”挨家挨户地“化字纸”。
“文昌夫子第一仙,丹青水秀出大贤。有字来把字来化,无字结个大善缘。”李义加还记得老一辈给他讲的故事,挑着“惜字担”的人走到一户人家门口,往往就会念这么一首顺口溜。
百年更迭,岁月沧桑,字库塔当年功能虽消失,但从中仍能够窥见当时社会重文惜字的风俗。 黄伟 本报记者 游飞 整理
新闻推荐
8月24日,黑虎新村“12355亲情家园服务中心”义工正在带领留守儿童做法治小游戏村民在工作人员组织下进行法律知识竞猜活动本报记者曾昌文文/图今年以来,邛崃市司法局按照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