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果园背果。江戈 摄
编者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主要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进,除了市场宏观调控外,农民也得转变发展观念。改变以往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只有满足如今市场的“绿色”潮流,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来提升经济效益。
清见
清见脐橙系日本园艺试验场1949年以特罗维塔甜橙与宫川温州蜜柑杂交育成的杂交品种。果实呈扁球形,单果重200-250克左右,果面黄橙色,较光滑。果肉橙色,囊壁薄,柔软多汁,果汁糖度11%—12%。成熟期为3月上中旬,果皮脆弱,易受风害。
柑橘小知识
不知火
又名杂柑、凸顶柑、丑柑、丑桔。最早于2000年引入四川省种植。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嫁接后,不知火杂柑在川西盆地表现为果实大,平均果重200克,最大400克以上。果实倒卵形,多有突起短颈,果皮黄橙色,果面稍粗,易剥皮,果汁糖度在13%以上,最高达17%,味极甜。2—3月成熟,风味极好。
错开季节四川“清见”俏销湖北
□本报记者 方万聪
“这几天,来自湖北的客商络绎不绝。我们这一片的柑子都卖出去了。”3月5日,邛崃市平乐镇骑龙村的果农李在均告诉记者,由于错开了季节,树上的“清见”年年俏销湖北。
有赚头湖北客商年年来
“这里我们年年来,人都熟了。这个季节,我们那里市场正好没有什么果子。两天就拿回去了,比较好卖。”一位湖北客商对记者说,他们自己请人下果园采摘,一天人工一人100多元。果子是3元/公斤,大车一次拉十多吨。今天,他就请来十多个人,在李在均果园帮忙采摘。看了李在均的果园,他很满意。果子饱满,管理得好,全部套袋,没有什么病虫害。这样的果子,客人看了也放心。套了袋,果子没有沾到农药,颜色也好,表面光滑。品相好,就好卖。批发出去,别人还要分拣一遍。大小分开,分级定价。残次品少,跑一次,划得来。
看得准种柑就是要错季
李在均告诉记者,种柑橘就是要错峰。“我们这里都春暖花开了,湖北天气还冷,他们的柑橘出不来。市场就这样给我们腾了位置。如果有必要,我的柑橘可以一直在树上呆到5月。有这么长的销售时间,卖起来就不成问题。其实湖北的柑橘多得很,只有这时候还要买我们的。”李在均的女儿在一旁帮忙过秤,一边告诉记者。
“清见的糖度高。水分充足,果肉化渣,果汁酸甜合适。”李在均说,现在这一片都种的“清见”,为的就是不愁卖。
李在均要求采果者必须戴手套,采果时不能将果实强拉硬扯,应手托果身向上剪。用果剪将果实连同果柄一起剪下,再剪平果蒂,轻拿轻放。按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的顺序采摘果实。放果时必须轻拿、轻放、轻装、轻卸,不能乱丢乱倒,同时随时将病果、虫果、碰伤果及等外果剔除。所有盛果的背篼内壁光滑,采下的果实马上背到路边过秤装车。
李在均说,精细采收,是提高果品数量和质量的重要保证。采收时期,对柑子的质量、品质、树势及第二年的产量均有影响。过早采收,内含物质未达到最适合的程度,影响品质,过迟采收,成熟的果实容易脱落,贮运中易发生青、绿霉病,要影响客商的利润。
看未来打算改种更好品种
李在均说,如果合适,她还打算高换,把品种改成“粑粑柑”。“粑粑柑”就是 “春见”,果皮又薄又软,好剥,比橙子更清甜、细腻。随后,李在均带记者到旁边的果园。果园主人小陈正和老丈人一起,移栽嫁接,高换品种。换的就是“粑粑柑”。“粑粑柑”产量差不多,更甜更好卖。目前,成都市场上,零售价在5元/公斤左右。
“管理好了,一亩地果园,有1万到1.5万斤。每家几亩地,就有几大万的收入啊。”李在均说。记者也下到果园,和正在采摘的村民一起,感受了一把丰收的喜悦。来帮忙采摘的一些村民说,这段时间,经常有外地客商请他们采果,他们也都乐意来果园帮忙,每天可挣100多元。
好品种卖出好价钱 丹棱“不知火”火了
每年3月,在“中国桔橙之乡”四川丹棱县,正是一种名为“不知火”的特色桔橙上市时节。种植户大多早已签下订单,一只只“不知火”桔橙刚摘下来,就被发往全国各地。而在过去,当地的老品种脐橙曾一度卖不出去。
“好品种”收入
一年顶十几年
60岁的赵泽如是丹棱县丹棱镇板桥村村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种水果。过去,他种的脐橙品种老、口感差,打不开市场,有一年一斤0.8元仍卖不动。他用了十几年种水果的积蓄,才修起了现在的房子。可眼下,赵泽如种“不知火”桔橙一年挣的钱,就能盖得起一栋农村住房了。
“不但好卖,而且价格高。”赵泽如指着田里一人多高的“不知火”果树说,他种的8亩“不知火”桔橙,连续多年亩产稳定在8000斤左右,去年一斤要卖6.1元,他家的果子卖出约20万元。
丹棱县委书记朱莉说,当地找准“不与两湖抢早、不与赣南争中”的市场定位,突出发展晚熟特色品种 “不知火”桔橙。去年丹棱“不知火”桔橙产值14.8亿余元,成为助农增收和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赵泽如家附近的田野里,漫山遍野都是村民们种植的果树,树上一个个白色的纸袋将枝头压弯,纸袋里包着的就是“不知火”桔橙。“脆嫩化渣,味美浓甜,水分充足。”许多品尝过的人印象深刻。
丹棱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为全国晚熟、极晚熟柑桔适宜区。但长期以来,当地种的是老品种的脐橙,缺乏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刁,要不断发展更好品种。”丹棱县农业局桔橙专家袁兴亮坦言,老品种脐橙皮厚、难剥,口感一般,越来越难以受到消费者青睐。
这是全国许多地方农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说,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很多‘大路货\’质量不高、品牌不响,不时积压滞销。”
“无形之手”惠农效果更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这就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杨秀彬说。
1998年丹棱县果树专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入杂柑在当地试种,筛选出“不知火”这一品种,其口感好,且果皮厚度适中,既容易剥,又便于保存运输。当地从4株母树、36枝穗条起步,逐步在全县推广。
袁兴亮介绍,各地的桔橙在当年秋冬就成熟上市了,而丹棱“不知火”桔橙要晚至第二年3月才成熟上市,能实现错季销售,且冬季有助于果实“退酸”,口感更甜。
“一开始,我们对品改的农民进行补贴,但效果却并不好,农民不太愿意换栽新品种。”朱莉说,后来,丹棱县不再用“有形之手”来补贴,而是采用“无形之手”去帮助农户打开市场,反而比“补钱”更加激发了农民品改积极性。
从2013年开始,丹棱县在成都举办桔橙产品推介会,订单纷至沓来。尝到市场带来的甜头,农户纷纷主动换栽新品种。此后几年,丹棱县又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地开了多场推介会。
目前全县12万农民种了16万亩柑桔,其中“不知火”品种占了11万亩。
今年春耕生产,丹棱县农民继续“提质量”“调结构”,减少化肥用量,大量施用有机肥。在朱莉看来,“标准化”种出好果子,“规模化”形成好产业,“商品化”打出好名气,“市场化”实现好收入,这是丹棱桔橙产业的经验。“我们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产业。”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沱牌舍得集团去年成功扭转了自年以来的亏损状态,销售额增长了%以上。”1月日,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遂宁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省人大代表、遂宁市委书记赵世勇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沱牌舍得集团的情况...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